wangsang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sangen

博文

山耕谭葛 葛文化·诗经之樛木 葛藟萦之 福履成之

已有 268 次阅读 2025-9-17 08:12 |个人分类:山耕谭葛|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山耕谭葛

 

葛文化·诗经之樛木

 

葛藟萦之 福履成之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300余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周朝时,葛已经成为时人不可或缺的食材与纺织材料,朝野官民均广泛利用,因而葛及其制品出现在《诗经》中便不足为奇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国风·周南·樛木是其中之一。全文如下: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南:南土,南边。

樛(jiū):树枝向下弯曲的树。

葛藟(lěi):通常认为葛藟就是葛。也有人认为葛与藟是两种植物,或者认为葛藟是另外一种蔓生植物。

纍(léi):攀缘,缠绕。“纍”现已简化为“累”,二字通用,有的文献中就用“累”代替“纍”。

只:语气助词。

福履(fú lǚ):福禄,幸福。

绥:与妥通,下降的意思。《礼记·曲礼》: “大夫则绥之”《疏》“绥,下也。”《毛传》“绥,安也。”亦通。

荒: 遮掩,覆盖。

将:扶助,或释为“大”。朱熹《诗经集注》将,犹扶助也。

萦(yíng ):回旋缠绕。《康熙字典》:玉篇萦,旋也。广韵绕也。

成:就;到来。

    

译文之一:

南山有樛木,葛藤攀上树。君子何其乐,安享幸福驻。

南山有樛木,葛藤覆绕树。君子何其乐,善行幸福驻。

南山有樛木,葛藤缠满树。君子何其乐,通达幸福驻。

译文之二:

南方有茂盛的树木,葛藟爬上树枝生长蔓延。有位快乐的君子,用善心善行去安抚他人。

南方有茂盛的树木,葛藟覆盖树枝生长蔓延。有位快乐的君子,用善心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有茂盛的树木,葛藟缠绕树枝生长蔓延。有位快乐的君子,用善心善行去成就他人。

 

赏析:

对于《国风·周南·樛木》的主旨,千百年来争论不断。现在很多人觉得这是古代先民用来表达祝福的歌谣,从中能看到西周时期的社会面貌和质朴的民间风气。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

诗中采用比兴手法,表现了民风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祝福亲人的民歌。

《樛木》中的“葛”象征着一种福禄纠缠着自己的亲人不放,表现了周人为亲人祈求福音的到来。这“葛”就如同无形的绳索一样把福、禄捆扎在亲人的身上。美丽诗句, 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周民们对祈求幸福、平安的渴望和企盼之情。

三章都以“南有樛木, 葛藟累之”“南有樛木, 葛藟荒之”“南有樛木, 葛藟萦之”起兴, 以被野葛藤缠着、盘着的南山上的樛木。引出主题:君子(亲人)永远快乐、幸福、安康。这一自然现象与周民们相互祝福时的情感契合, 传达出一种最真诚最炽烈的祝福意蕴, 即希望亲人们获得一种似被葛藟缠着不放的幸福与平安;南山樛木上的葛藟披上了五彩斑斓的感情色彩, 绽放出耀眼的光环, 荡开了人们的情思。

 

其它解读:

汉代卫宏《毛诗序》:“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注:逮下(dǎi xià),恩惠及于地位较低者。

宋代朱熹《诗集传》:“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故众妾乐其德而称愿之曰:南有樛木,则葛藟累之矣,乐只君子,则福履绥之矣。”这是众妾因感激后妃的德行而创作的歌谣,大意是说后妃能平等对待下属、没有妒忌,所以众妾赞赏她的品德,并用“南山有樛木,葛藟缠绕其上”的意象,表达对“君子”(可能指后妃)福运绵长的祝愿。

清代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文选》班孟坚《幽通赋》:‘葛绵绵于樛木兮,咏南风以为绥。’李注引曹大家曰:‘《诗·周南·国风》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此是安乐之象也。’”

陈徳宇(2014)认为,《樛木》中樛木和葛藟等植物作为意象,有比喻意义,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即所谓喻依。方玉润《诗经原始》说:“观‘累’、‘荒’、‘萦’等字,有缠绵依附之意,如葛萝之施松柏,似于夫妇为近。”着眼在樛木与葛草缠绵之形状。

杨庭硕等(2022)指出,诗中所称的“葛藟累之”是指让葛藤爬上高大乔木,任其分枝蔓生,使分枝的葛藤将乔木树冠全部覆盖,只见葛叶而不见树叶。经过这样的管理方法改变后,能够覆盖树冠的葛才能顺利地开花结实,从而可以收获丰富的葛豆以供食用。

 

辐射效应:

由《樛木》还衍生出许多流传久远的诗文。选取部分如下。

魏晋王赞《三月三日诗》:“如彼葛藟,衍于樛木。”

西晋卢谌《赠刘琨诗》:“览彼遗音,恤此穷孤。譬彼樛木,蔓葛以敷。”

北宋刘敞《咏古诗》:“南山有樛木,葛蔂蔓其封。上枝结纷菲,下枝散蒙茏。下能使上好,上亦令下通。宁知力不足,岁暮摧烈风。”

金九畴《咏二南》:“拂拂薰风来自南,南山樛木郁鬖鬖。满丛葛藟皆承荫,葵足区区也应惭。”

明李梦阳:“吾园种种无樛木,两葛萦纡底自芳。客到更无愁醉酒,醉时但卧此花傍。”

明杨慎:“葛藟萦樛木,兔丝附女萝。夭夭二小草,洪荫仰巨柯。”

明黄省曾《独处愁》:“美女嗟有行,高族而奉嫔。光承庆云覆,惠沾君子春。葛藟托樛木,蔓延寄微身。重施惧薄德,履冰若无垠。”

清李时恒《中宫殿迎祥诗》:“公桑日暖蚕功作。樛木春深葛化流”。

清金载瓒《宜嫔成氏挽》:“樛木春深咏葛覃。洋洋圣化继周南。”

施蛰存教授《小九曲在题诗岩下坻石罗布溪流萦折溯洄而入别有幽夐》:“茑萝依乔松,葛藟奄樛木。白花高莫攀,翠鸟近相逐。”

 

    注:对本诗的解读,见仁见智,管窥蠡测,仅供参考。

 

 

image.gif 

 

《国风·周南·樛木》全文

 

 image.gif

 

宋代朱熹对《樛木》的评析

 

image.gif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摄于2025年8月)

 

参考文献

    孔丘等编选,杨允编译. 诗经[M].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20.

    陈徳宇.《诗经》中“葛”的意象[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3):108.

    杨庭硕,彭兵. 三千年葛文化漫谈[J]. 文史天地,2022, (7):11-19.

    薛景.浅论《诗经》中的“葛”[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4):102-104.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38195-1502304.html

上一篇:山耕谭葛 葛文化·诗经之葛覃 葛藤绵长蔓延 葛性柔韧可衣
收藏 IP: 183.229.39.*| 热度|

3 张晓良 郑永军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7 1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