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耕谭葛
葛的繁育·葛的种子繁殖
种皮限制发芽困难 多种方法解除休眠
葛的生命周期是从种子与胚胎形成开始的。种子繁殖是葛的有性繁殖(sexual reproduction),对于选育优质抗性品种,维系葛资源的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葛在分类上属于豆科,有大多数豆类植物的形态与生理特点。清代多隆阿在《毛诗多识》中就谈到葛的果实与种子:“结荚如豆而狭长,每一荚中有十余子,粒小如豆而扁,青绿色,最坚硬。齿啮不破。”葛的种子小,数量少,种皮坚硬,加之葛种子的饱满度不均匀,休眠期不定,导致种子发芽率低甚至不发芽,影响繁育;另外,种子播种通常在翌年3月天气变暖后开始,收获的种子需要贮存较长时间,受贮藏时间、条件、方法等因素影响,种子的活力往往降低,发芽不整齐。因此,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满足通常的“三要素”,即合适的温度、足够的氧气和适量的水分外,还可据葛的种属特性,进行特殊的预处理,以提高种子活力,便于规模化生产管理。
葛根种子的热处理
对葛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预处理,能显著提高发芽率。
可在9~10月份葛根果荚成熟时采回,晾干脱粒,簸净杂质,贮藏备用。翌年春季清明前后,将种子在30~40℃ 温水中浸泡 1~2 d,并常搅动,取出晾干水后,在整好的畦中部开穴播种,穴深2~3 cm,株距35~40 cm,每穴播种子4~6粒,覆盖细土3~4cm厚,浇水,10 d 左右即可出苗。
一项试验表明,在35 ℃的恒温水浴中浸泡10h,将温汤处理后的葛根种子播种到沙盘中,播种密度为3cm×3cm,整个催芽期间保持沙子湿润而不积水,葛根种子发芽率最高,其他水温过低或过高均对种子产生影响。适合的水温浸种可加快种子吸水速度、缩短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对种子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作用,减少病菌的危害。
太行山东麓山区在三月中、下旬化冻后,用上一年采收的葛藤种子发芽育苗。播种前先将种子倒入温度达100℃的开水中,1分钟后用凉水兑成温度60℃左右,12小时后将浸好的种子放入事先备好的沙袋内(袋内装有细沙, 袋的大小看种子多少而定)。加水使袋内充分湿润, 放在温度较高处催芽,八、九天后观察种子裂嘴出芽时即播种。可用营养杯育苗。播种时将杯顶部中央用手指按一直径 1厘米, 深 1.5 厘米的小穴, 每穴放 2~3 粒种子 (一斤种子可育33000个杯), 播种后用壤土覆盖, 覆土与杯面相平, 播种后喷水将杯体浸透。播种后10~15 天幼苗即可出齐。
葛根种子的化学处理
葛种子的硬实率高,硬实种皮的外表被有一层较厚的、富有光泽的角质层, 该层由坚硬疏水的腊状物组成。硬实种皮细胞层中还有一列栅状细胞, 其中含有大量的钙盐或硅酸盐和果胶等物质。由于种皮上的这些特殊的结构和成分, 使得种子很难透水吸涨, 造成发芽困难,可以用化学试剂进行软化处理。
在甘肃小陇山,将选好的优质葛藤种子在浓盐酸中浸泡3~5秒,捞出后用冷水冲洗干净,用 40℃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左右,然后用湿毛巾覆盖,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 90% 以上。播种时间在4月中旬至下旬(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在整好的苗床中开穴播种,播种穴深度不超过1cm,播种穴太深出苗困难,播种穴太浅出苗后易晒伤。以株距20cm、行距15~20cm为宜,或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确定株、行距。每穴播种3~5粒,播后平穴,穴面覆盖腐殖土1cm左右,覆土不宜太厚,否则会影响出苗。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
硫酸浸种能氧化腐蚀种子角质层的腊状物和坚硬的栅栏细胞层,起到疏松种皮,增强透水性的作用,从而提高发芽率。但硫酸浸种必须适时,时间过短,达不到消除硬实的目的;时间过长则容易损伤种子内部的胚, 使种子丧失生命力。一项试验结果表明,98% 的浓硫酸浸泡葛藤种子120 min,可使发芽率达到 72%;显著高于对照(发芽率12%左右)。用贵阳周边地区的葛藤种子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用 98%的浓硫酸浸泡90 min,效果较好,发芽率达到64.67 %。
葛麻姆种子的种皮外层有密集的细胞层和类似果胶的物质,导致其透过性较差,种芽不易穿透外皮,因而未经过处理的种子发芽率非常低。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赤霉素(GA3)、硝普钠(SNP)、6-苄氨基嘌呤(6-BA)、吲哚-3-乙酸(IAA)等分别对葛麻姆种子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5%~55% PEG、80~300 mg/L GA3、30~50 mg/L SNP、4~25 mg/L 6-BA 和100~125 mg/L IAA 对种子的萌发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中35% PEG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标最好,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49.33%、66.00%、9.52、0.68。15%~45% PEG、80~120 mg/L GA3、10~50 mg/L SNP和75~200 mg/L IAA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采用35% PEG浸种是葛麻姆种子的最佳处理方式。
一项试验用乙烯亚胺处理葛藤种子,其中 98% 浓度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 40%,比对照高 60%,达显著水平(P < 0.05);种子发芽势为 21%,比对照高 61%,也达显著水平(P < 0.05)。
葛根种子的机械处理
葛根种子收获后往往有一段时间的休眠期,除了化学处理、热处理等方法打破休眠外,也可采用机械方法解除葛根种子休眠。
叶培忠早在1955年就介绍了葛播种前“混砂揉擦,破损硬皮”的机械处理方法。
一项该实验采用野葛的荚果为材料,将新采集的葛根豆荚在室内风干,然后取风干的豆荚放入搅拌器处理不同时间。结果显示:处理30s的发芽率最高,达43.3%。
将沙和葛根种子混合后放入袋中,锤打或用石碾后,擦破种皮,此方法简单、成本低、效果好,可在大田生产中种子量多的情况下应用。也可在葛根播种前可使用沙子进行摩擦,将皮磨损后用温水浸泡数天,吸水膨胀之后晾干备用。
总而言之,葛根种子繁育前预处理方法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葛根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很少开花或只开花不结实,往往难以收获足够多的种子;而且利用种子所产生的植株遗传性状容易发生分离,生长参差不齐,通常难以符合大规模生产上的要求;加之生长周期长,因而种子繁育不是葛苗培植的主要途径。
葛的果实与种子
(《毛诗多识》中有“结荚如豆而狭长,每一荚中有十余子,粒小如豆而扁,青绿色,最坚硬。齿啮不破。”)
葛根种子的萌发
参考文献
叶培忠.葛藤栽培法[J].华中农业科学,1955(2):86-92.
贾英利,李俊智. 石灰岩山地栽植实生葛藤试验初报[J]. 河北林业科技,1988,(2):29-30.
赵美清. 硫酸和热水浸种提高葛藤种子发芽率的研究[J]. 草业科学, 1989,6(5):50-51.
武素琳,朱邦长. 葛藤繁殖方法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3,10(4):1-6,33.
强虹,彭少兵,曲云峰,田士林. 葛藤育苗技术[J]. 陕西林业科技,2003,(2):78-80.
张川黔,龙秀琴,罗充. 葛藤繁殖技术的研究[J]. 种子,2012,31(2):94-96.
季志平,刘建军. 机械解除葛根种子休眠的方法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 2012,(8):36-37.
董晓英. 葛根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5):69-70.
高承芳,张晓佩,陈鑫珠,董晓宁. 葛藤的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现状[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5,35(4):64-66.
郭赞. 小陇山林区葛藤的繁育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7,(10):39-40.
孙娟,沙红. 葛藤育苗技术解析[J]. 现代园艺,2020,(16):32-33.
明钟镱,朱玉野,杨碧穗,李袁杰,谢璐欣,吴波,朱小芬,董丽华,夏澜婷,葛菲. 不同预处理对葛麻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 2023,35(3):106-11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