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zhili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zhilin

博文

理工男说诗词(42)白居易有时不浅白

已有 571 次阅读 2025-6-30 08:00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理工男说诗词(42)白居易有时不浅白

         《理工男说诗词(33)西湖、白堤和白居易》说到过白居易诗的浅白,追求老妪能解。《理工男说诗词(40)贫贱夫妻百事哀中》提到元稹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都以浅白著称。白居易的诗确实因为这一特点广为传颂。但白居易那样一个大文豪,也不可能每首诗都那么浅白,因为有时他要表达深刻的哲理,本身就不浅白。把一个深刻的哲理表达得很浅白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就是白居易也不是总能做到。下面说的就是这样一首诗。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理工男说】

        我最早是在《三言·二拍》中看到这首诗,具体是哪篇文章记不得了。那文章把这首诗作为入话(说书的楔子),就是故事开头的垫场,没引用全诗,只引用后两联。《三言·二拍》是明清时说书人的梁子,就是底本。说书是通俗文学,说书的以这首诗入话,说明这诗对明清的一般受众不难理解。只是这诗用典较多,因为社会变化,对现代人这些典故不再熟知,诗就不容易理解了。

        放言是指不受拘束,随便说来的意思。放言五首是写给元稹的,元稹和白居易是密友,所以才可以无拘无束地说话。诗的缘由是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达他被贬的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见白居易《琵琶行》),这是白居易因为跟随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从高官被贬为一个从九品的小官。白居易在贬官途中,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回应元稹。这首诗是其中一首。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既不用钻龟、也不用祝蓍去占卜,我送给你一个方法,可以判定你狐疑的事情。传说狐狸狡猾而多疑,所以把犹豫不定的事情称为狐疑。古人有了狐疑不定之事,常常用占卜的方法判断未来走向。钻龟和祝蓍是两种常用的占卜方法。钻龟是在龟板上钻孔,然后烧裂,根据裂纹的形状与走向判断吉凶。还有,钻龟以后,把占卜的结果记录在龟板上,形成了甲骨文,那可是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蓍(shi一声)是一种草,祝蓍是用蓍草占卜。祝蓍有非常复杂的仪式,各年代仪式也不尽相同。一般要在特定节气采集50根蓍草,取茎干经七日阴干去除水分保证可燃,占卜前需焚香祝祷并陈述卜问事项,用枣木为燃料对蓍草进行匀速燃烧,然后按《易》卦体系解析草灰形成的几何图形。钻龟也好、祝蓍也好,都是很正式、很麻烦的事情,要由专业人士操作,这专业人士就是巫师,正式的名称叫做“卜”。现在,白居易自己提出了一个办法,不用那么麻烦了,不用找巫师了,自己就能决定狐疑之事了。那他提出的是什么办法呢?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国人以玉为宝,所以造了许多表示各种各样玉的汉字,如瑾、瑜、琼、瑶、珏、玦、琅、珰等等。对于玉、宝石、翡翠和普通的石头到底有什么区别,我到如今也搞不清楚。大概以为,玉硬、润、稀有,石头软、糙、多见。可辽宁岫岩曾有几百吨一块的大岫玉,好像也不稀有。所以玉和石有时也不好分辨,否则卞和也不会因为和氏璧被砍掉双脚了。古人用灼烧的方法辨别玉和石头或者玉质的高低,可能是因为劣质玉多含有碳酸盐成分,长时间火烧后碳酸盐会分解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使外观改变。或者其中含有低熔点成分,不是高纯高熔点的晶体,长时间火烧后会发生熔融而改变形状。而高品质的玉火烧后却不变化。古人获得高温的方法有限,才要长时间火烧。至于是不是要烧三天,则不必认真。辨材是说要分辨豫章木。这要分辨的豫章木是一种树还是两种树我也搞不清,如果是两种树,就是豫树和章树。《周礼·考工记》说,豫章木是一种树,需生长七年才能分辨是否为良材。汉东方朔《神异经》说豫章树是一种奇树,高千丈,树围百丈,则豫章树是一种树,不需分辨。还有人说,豫树和章树是两种树,幼苗时长得很像,七年后才能分辨。不论如何,白居易的办法就是:耐心点儿,不论是三日,还是七年,观察足够的时间,就能发现事物的本质了。下面他给出了具体的事例佐证他的办法。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白居易给出的两个事例。周武王姬发死后,由周成王姬诵即位。成王年幼,由叔父周公姬旦(可不是鸡蛋噢)摄政,大权独揽。因周公乾纲独断,时人多怀疑周公要篡位,流言纷纷,以至于周公的弟弟管叔、蔡叔联合商人武庚发动叛乱, 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周公摄政第七年后,周成王成年,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这才杜绝了周公要篡位的流言。 世人现在都知道王莽是一个篡汉的奸臣,但王莽为了获得人望,在篡汉之前一直谦恭有礼,体察下情,是出了名的天下第一善人。白居易不由得发问:如果周公在归政之前或者王莽在篡位之前死了,是不是周公就会落下一个权奸的罪名,王莽就会留下一个贤臣的美名?这两个事例可以有力地说明不论是观察人还是事,只看一时一事非常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所谓盖棺论定,是说一个人死了,他的事迹才结束,对他的判断才会最准确。实际上,有些人盖棺都不能论定,比如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很得唐太宗李世民重用。但魏征死后竟然被唐太宗掘了墓。秦桧一生尊荣,死后还荫及子孙。但岳飞平反后,就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所以,要洞悉事物的本质和深层原因,长期深入观察与分析是必要条件。

        白居易用一首深刻的哲理诗来回答元稹,劝他不要因眼前降职流放的挫折而沮丧,随着时间流逝,事情还会发生变化的。这一哲理在今天仍然不失其现实意义。比如对汪精卫和杨度的认识。

        汪精卫年轻时是一个革命志士,为了推翻满清到北京刺杀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写成四首《被逮口占》,其中后三首是:

其二

姹紫嫣红色,从知渲染难。

他时好花发,认取血痕斑。

其三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其四

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

青磷光不灭,夜夜照燕台。

        诗中从容对待自己的牺牲,对自己为革命流血满怀豪情,对革命未来的胜利充满期望。所以这诗被公之于众后,天下人都以为汪精卫是一个可敬的革命豪杰。可谁能想到二十多年后他成了中国头号汉奸呢?

        杨度在袁世凯称帝时带头组织筹安会,动员各界人士给袁世凯写劝进表,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摇旗呐喊的主要干将。袁世凯死后,世人都对杨度很不齿。谁想到他后来思想转变,竟然秘密参加了共产党,为党提供了很多情报,成为革命功臣了呢。

        当今社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传播很快,网上的新闻,先在全网爆火疯传,过几天又反转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我对网上热点的态度是:先不着急发表意见和看法,“让子弹飞一会儿”,待了解到了足够的事实后再作判断。这个办法,白居易老先生一千多年前就教过我们了,可要记住运用啊。 

        20250625写就,20250630改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622817-1491723.html

上一篇:理工男说诗词(41)为他人作嫁衣裳
下一篇:热点与冷板凳 ——陆家羲、张益唐和韦东奕
收藏 IP: 124.126.96.*| 热度|

13 许培扬 刘进平 孙颉 张晓良 宁利中 胡泽春 王成玉 崔锦华 王涛 钟炳 李学宽 朱林 iamiqq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 12: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