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代科学中,物质和能量是机械两分的,物质基础是死的,不推不动,能量是凌驾在物质之上一种神秘的东西。尤其是质能转换现象出现之后,物质不灭的观念竟然崩溃了,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更神奇的是反物质的出现,直接颠覆了科学赖以立足的基础——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物理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问题出在哪呢?答案其实越来越清楚了,那就是整个科学体系的前提假设出了问题,当它假定了万物是由少数几个死寂不变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以后,物质和能量就已经机械两分了,当它迷信了精密仪器的观察结果,质能转换现象就已经无法理解了,当它假定了空间的空无一物和对称,反物质的出现就变得不可思议了。
要解决当下科学的难题,方法只有一个,建立一个更接近自然事实的前提假设,而这个假设非中国的气一元论假设不可。
气一元论是这样来描述整个世界的:真实的宇宙是无限的,而在这无限的宇宙空间当中就连续着统一的一种物质,暂名为气,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只是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
显然,站在气一元论之上,物质和能量真实的关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按照气一元论假设,只要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一定是在被压迫中存在,本身就充满着能量,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其能量大小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上。相对来说,有序的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内聚的能量就大,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低,内聚的能量就小,因此,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的时候,就会向外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又会引起连续在周围空间中混沌物质的重新组织,形成新的有序结构,以此类推,能量便通过连续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在空间中流动。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不灭,它只有聚散,能量不灭,它通过连续物质的聚散进行传递。
明白了万物归一,我们知道质能转换现象的秘密了。按照气一元论,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测的物质本质上是一样的,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也就是说,如果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任何精密仪器都无法观察。所谓的物质消失变成能量,不过是物质从可观察的有序状态向不可观察的无序状态转化罢了,所谓的物质无中生有,不过是物质从不可观察的混沌状态向可观察的有序状态转化罢了。
至于反物质,和物质的有序和无序变换有关。就拿光来说,按照气一元论,光是依赖连续在空间中统一物质的周期性聚散来传递的。注意,这里的聚是物质涡漩,有自旋方向,光的粒子性就是由物质涡漩表现出来的,不过,这个粒子寿命极短,它迅速就会离散开来进入混沌状态,并向外释放能量,而这些能量又会引起连续在周围混沌物质的重新组织,形成新的物质涡漩。根据角动量守恒,这个新形成的物质涡漩与前面灭亡的物质涡漩自旋方向相反。你观察整个过程,这不就是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的周期变换吗?所谓的反物质,其实和正物质一样,不过是自旋方向相反罢了,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大家认同这种新的科学解释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8 03: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