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iansanj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iansanjue

博文

站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来解决现代科学的难题!

已有 842 次阅读 2025-9-23 10:45 |个人分类:物理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现代科学最大的难题是什么?答案就是对生命的认识。物质基础是死的,它怎么组织起来就有了生命,界限在哪里,这是科学无论如何无法解释的。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答案可能很多人想不到,那就是科学的前提假设出了问题。看看古代先哲对生命的认识,比如,中国的气一元论就认为万物归一,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有生命力的,它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紧张地相互压迫与反抗之中,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汇聚而成的,之所以有生死,仅仅是相对于物质系统而言的,聚则生,散则亡。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问题本身是不存在的,是西方科学假定了物质基础的死寂不变,才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了生命的难题,而且永远无法解决。

显然,要想解决现代科学中的难题,就必须建立一个与自然事实更接近的前提假设,而这个前提假设非中国的气一元论不可。

那么中国的气一元论是如何来描述宇宙的呢?总结中国古人对气一元论的认识,我们可以总结如下:真实的宇宙是无限的,而在这无限的宇宙空间当中就连续着统一的一种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只是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

站在气一元论之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完全发生了颠覆,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首先在对宇宙的认识上。按照气一元论,连续在无限宇宙空间中的统一物质是在不断地聚散中存在的,物质不灭,它只有聚散,能量不灭,它通过连续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在空间中流动。西方科学中的宇宙只是无限宇宙空间的一个子系统,或者说是一个暂态的聚的状态,只不过它体积比较大,寿命比较长,让我们感觉它是宇宙的全部罢了。之所以科学上得出大爆炸宇宙学说,只是因为它忽视了宇宙子系统空间物质分布的不对称,越接近中心物质密度越大,越远离中心物质密度越小,直到与它所依赖生存的空间相平衡,此时光从宇宙中心向周边传递都会发生规律性的红移,而此时的宇宙应该是相对静态的。

其次是对空间的认识上。按照气一元论,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一种物质,它们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只是处于混沌状态,我们观察不到罢了。原因很简单,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测的物质本质上是一样的,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现代我们将它称为暗物质。

其三是我们对物质和能量关系的认识。按照气一元论,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有能量的,它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紧张地相互压迫之中,其能量大小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上。相对来说,有序的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内聚的能量就大,无限的物质密度小,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就低,内聚的能量就小。因此,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会向外释放能量,而这些释放的能量也会引起连续在周围的混沌物质重新组织,自然界的能量就是通过连续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在空间中流动的。在这个过程中,物质不灭,能量不灭。

其四是对基本粒子的认识。按照气一元论,统一的物质只有一种共性,之所以出现不同的个性,只是因为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显然,所谓的基本粒子都不过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不同花样,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基本粒子往往寿命极短,它们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由于中间的混沌状态是不可观察的,让我们感觉这些基本粒子的不可思议。它们一会从这闪现,一会从那闪现,而且性质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其五是对光的认识。按照气一元论,光是依赖连续在空间中统一物质的周期性聚散来传递的,暂态的聚使它表现出粒子性,周期性地变换使它表现出波动性。或者说,这里的粒子仅仅是极为短命的粒子,它迅速产生,又迅速灭亡,周期变换,能量是通过这种方式一包一包地传递的。而现代物理学否定了以太观,把这个依赖粒子的生死变换传递的能量包当成了稳定的粒子了。

其六是对电的认识。按照气一元论,电子根本不是稳定的粒子,而是依赖粒子生死变换传递的能量包。电流也不是电子的定向移动,而是依赖粒子的生死变换传递的能量包运动。所谓的电子围绕着原子核圆周运动就是一种假象,其实是连续在原子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周期性聚散。

其七是对生命的认识,按照气一元论,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汇聚而成的,之所以有生死,仅仅是相对于物质系统而言的,聚则生,散则亡。

其八是对生物的认识。按照气一元论,生命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生物之所以与众不同,只是因为生物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和一种特殊的自然力,使生物在表现上大相径庭。

其九是对引力的认识。按照气一元论,万物归一,统一的物质之间不存在吸引力,但它并不否定引力现象,因为当物质聚起来的时候会出现相空间的压缩,使连续在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向这里不对称运动,而引力就是这种不对称运动的表象。简单地说,是组织产生了引力现象。如果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就会产生排斥现象。

其十是对引力波的认识。星系、星体作为一种物质系统,其内部必然存在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即依赖连续在星系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周期性地聚散来传递信息。显然这种物质就是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引力波之所以检测不到,恐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没有出现暂态的聚,或者说,引力波本质上是电磁纵波,仅仅是连续物质疏密振动,而没有出现有序的涡漩。

当然,物理学上还有很多难题,只是由于篇幅的局限,我们才给出了一部分问题的全新认识,至于正确与否,就需要科学的检验。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91964-1503141.html

上一篇:系统科学的前提假设
下一篇:再谈质能转换现象,物质真的会消失吗?
收藏 IP: 118.248.21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6 0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