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蝙蝠狂犬病(14)
Bat rabies(14)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
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7章是《Bat rabies(蝙蝠狂犬病) 》。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第7章 蝙蝠狂犬病(14)
Bat rabies(14)
7.狂犬病病毒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空白与挑战
Important knowledge gaps and challenges to lyssavirus research
7.1 气溶胶传播(Aerosol transmission)
数十年来,病毒在同种生物间的自然传播机制一直是未解难题;而蝙蝠狂犬病病毒可能跨物种传播、进而导致宿主向陆生食肉动物转移的潜在风险,更让这一问题始终备受关注。众多研究(尤其是针对旧大陆蝙蝠种群的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血清监测研究,这些种群被认为不存在 RABV 流行)显示,该病毒的血清阳性率较低 —— 这一现象进一步引发疑问:究竟何种 “暴露” 与 “感染” 机制,会最终导致显性疾病的发生。
气溶胶传播是病毒传播途径中颇具研究价值的一类,虽已有相关证据指向其存在,但始终缺乏充分的科学验证。为厘清潜在传播机制,研究人员早期曾在洞穴中开展实验:将陆生动物置于大型蝙蝠群落下方,使其共同栖息。为评估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他们将笼养的郊狼(Canis latrans)与灰狐(Urocyon cinereoargenteus),放入一个栖息着超 2,000 万只蝙蝠的洞穴内。对实验动物的全面监测发现,笼中动物均出现临床狂犬病症状(Constantine, 1962)——这一结果直接凸显了RABV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潜在可能(Constantine, 1966b)。不过,目前仍无法排除 “咬伤” 作为该场景下潜在传播机制的可能性。
此外,由于洞穴内蝙蝠数量庞大,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偏高且氨浓度超标,整体被判定为不适宜生物生存。其中,糟糕的通风条件叠加高温高湿环境(温度80-96华氏度、湿度50%-77%),再加上高浓度的氨( ammonia)(最高达100ppm)与二氧化碳(最高达7600ppm),均可能对动物的眼睛及黏膜产生腐蚀性刺激。目前尚无法确定该研究观察到的现象,是否与病毒传播的真实情况存在关联,这类研究仍需进一步验证。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已在巴西无尾蝙蝠(Brazilian free-tailed bats)的鼻黏膜中检测到RABV,且气溶胶传播或许与该蝙蝠种群中较高的RABV自然血清阳性率(即> 50%)存在关联(Constantine, Emmons, & Woodie, 1972; Constantine, Solomon, & Woodall, 1968; Steece & Altenbach, 1989; Turmelle, Allen, et al., 2010)。
为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下评估气溶胶传播,研究人员采用鼻内接种或气溶胶暴露的方式,让蝙蝠接触病毒(Davis, Rudd, & Bowen, 2007; Franka et al., 2008; Freuling et al., 2009; Johnson et al., 2008)。在针对食虫蝙蝠的研究中,科学家将 EBLV-1 或 EBLV-2 注入蝙蝠鼻腔通道,但所有实验蝙蝠均未出现狂犬病症状,也未发生血清阳转。
巴西无尾蝙蝠正是 Constantine 早期洞穴研究中提及的 “大型蝙蝠群落” 的核心物种。为评估该物种对气溶胶传播的易感性,Davis 等人(2007)采用 Glass-Col 吸入系统,让巴西无尾蝙蝠与大棕蝠接触经气溶胶化的 RABV。实验结果显示,尽管所有蝙蝠均未出现狂犬病症状,但在气溶胶暴露后均发生了血清阳转。6 个月后,研究人员通过肌肉注射(IM)方式对这些蝙蝠进行病毒攻击,结果死亡率达 42%—— 这一数据凸显了病毒中和抗体(VNA)与机体保护作用之间关联的复杂性。
与之相反,在小鼠实验中,4 只接触气溶胶化 RABV 的小鼠,在暴露后 8 至 17 天内均出现临床症状,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狂犬病传播及宿主易感性的复杂特性。此外,三项通过鼻内(IN)或气溶胶暴露开展的研究均显示,蝙蝠未出现狂犬病症状 —— 这一观察提示:即便气溶胶传播在理论上具备可能性,其作为感染途径的传播效率也可能较低。不过,针对 “黏膜暴露于低剂量病毒接种物” 的后续研究,仍有开展的必要。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
应科学评估蝙蝠狂犬病在中国的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版》存在的一个问题 (2023-10-06)
蝙蝠狂犬病(1) 2025-09-02
蝙蝠狂犬病(2) 2025-09-03
蝙蝠狂犬病(3) 2025-09-05
蝙蝠狂犬病(4) 2025-09-07
蝙蝠狂犬病(5) 2025-09-09
蝙蝠狂犬病(6) 2025-09-10
蝙蝠狂犬病(7) 2025-09-12
蝙蝠狂犬病(8) 2025-09-15
蝙蝠狂犬病(9) 2025-09-17
蝙蝠狂犬病(10) 2025-09-19
蝙蝠狂犬病(11) 2025-09-21
蝙蝠狂犬病(12) 2025-09-23
蝙蝠狂犬病(13) 2025-09-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8 0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