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5)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ORAL VACCINATION OF WILDLIFE AGAINST RABIES
前记:
人类狂犬病的99%以上来源于狗。只要实现了狗群中狂犬病的彻底消除,就能确保人类狂犬病的彻底消除。
2015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联合提出了到2030年在全球实现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零死亡(Rabies: Zero by 2030)的战略目标。我国政府也承诺将在2030年全面消除本土狂犬病。
由于狂犬病毒在多种野生动物中持续传播,难以通过疫苗接种或隔离彻底消灭,对狂犬病目前设立的目标只能是消除而不是根除,只能是要求在人类及其主要传染源--狗中将狂犬病彻底消除。
在猫狗和人群中消除狂犬病以后,仍然存在从野生动物输入狂犬病的风险,仍需持续监测野生动物和猫狗并采取防控措施,如发现突发的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狂犬病的个别病例时,要及时在周边的猫狗和人群中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以防疫情扩大。
理想状态当然是将狂犬病彻底根除,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积极探索在野生动物中消除狂犬病的可行方法。
以下综述论文概述了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见参考文献)。
该综述论文的7位作者都是国际知名的狂犬病专家,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以色列、德国和韩国。其第一和通讯作者是美国的Charles E. Rupprecht博士,他是目前在世的全球最著名的狂犬病专家,是过去三十年全球在狂犬病研究方面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曾于2021年获得国际兽医卫生协会( International Veterinary Health,IVH)的狂犬病英雄奖(Rabies Hero Awards)(见相关博文)。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5)
3. 诱饵(BAITS)(续)
表 1. 用于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的诱饵类型示例。
TABLE 1. Examples of bait types that have been used for oral rabies vaccination of wildlife.
Type 诱饵类型 , Citation 参考文献
4. 现场评估(FIELD ASSESSMENTS)
4.1.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
在实验室和圈养试验中完成疫苗的初步开发之后,在野外条件下确定哪些物种会食用诱饵是野生动物口服疫苗评估的关键部分(Cliquet and Aubert 2004; Slate et al. 2009; Freuling et al. 2013a; Fehlner-Gardiner 2018)。尽管口服疫苗计划的目的是让目标中小型食肉动物最大程度地接触疫苗,以预防、控制并最终消除生态群落中的狂犬病,但诱饵的命运取决于多种环境因素以及通过众多非目标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共同取食(Dixon et al. 2023)。有关动物对诱饵的接受度和取食情况的数据可以通过实时获取,例如通过研究人员隐藏在隐蔽处直接观察事件(Hanlon et al. 1989)。鉴于这种现场评估存在缺陷,远程相机偷拍也被用于诱饵命运的估计 (Smyser et al. 2015)。间接测量包括诱饵的分布以及随后收集诱饵碎片,结合一段时间内沙坑(sand pits)或追踪瓷砖站台(tracking tile stations )上的足迹等证据的检测(Winkler et al. 1975; Linhart et al. 1994, 2002; Roscoe et al. 1998)。
此类环境中的口服狂犬病疫苗(ORV)研究的另一部分采用了在诱饵中添加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的方法(补充材料中的图 S6)。生物标志物是添加到诱饵中的物质,用于后续在食用诱饵的动物体内进行检测(表 2)。这些物质必须是安全、稳定、价格低廉、与疫苗兼容,并且易于评估。检测生物标志物可以确认动物与诱饵接触以及至少部分食用的情况。然而,生物标志物检测并不能提供宿主免疫反应的信息,因为动物可能食用诱饵而不接触疫苗,从而使得疫苗载体未被触及。此外,一些生物标志物可能具有持久性,例如四环素,这可能表明来自前一个狩猎季节的诱饵摄入(补充材料中的图 S7)。
与诊断和血清学评估方面的专业测试一样,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也对专业的熟练程度有明确要求,但这些标志物仍被广泛使用(Robardet et al. 2012)。尽管在初始研究和开发阶段至关重要,但在使用某一特定许可疫苗、一种有吸引力的诱饵以及针对选定的非专一食肉动物物种的明确分发系统多年之后,对于继续在口服狂犬病 疫苗(ORV)项目中使用某种生物标志物,其合理性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具备足够的基于实验室的狂犬病监测的情况下(Middel et al. 2017; Davis et al. 2021)。此外,停止使用某些生物标志物(例如四环素)可能是遵循最佳实践以尽量减少抗生素对环境的污染。
表 2.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接种计划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
TABLE 2. Common biomarkers used in wildlife oral rabies vaccination programs.
Biomarker 生物标志物, Samples 检测样本, Examples 例证来源(参考文献)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Charles E. Rupprecht, Tore Buchanan, Florence Cliquet, Roni King, Thomas Muller,Boris Yakobson, and Dong-Kun Yang,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ORAL VACCINATION OF WILDLIFE AGAINST RABIES,Journal of Wildlife Diseases, 60(2) : 241-284 , 2024, URL: https://doi.org/10.7589/JWD-D-23-00078.
相关博文:
三十年来全球发表狂犬病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和个人 2021-6-14
传染病的消除和根除: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2025-02-24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1) 2025-02-26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2) 2025-02-28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3) 2025-03-02
野生动物口服狂犬病疫苗:全球展望(4) 2025-03-0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