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O/IEC TR 25005-2:2025《数据在智慧城市中的使用——第2部分:用例分析与共通考量》将城市数据治理划分为四大模块:
数据采集与共享(Data Usage and Exchange);
共通考量(Common Considerations);
风险与伦理治理(Risk and Ethics Governance);
AI质量与验证(Quality Evaluation and Verification)。
DIKWP语义模型可无缝映射至此框架:
| ISO 模块 | 对应DIKWP层 | 语义功能 | 核心关键词 | 
|---|---|---|---|
| 数据采集与共享 | D(Data) | 语义感知与数据结构化 | 数据源、格式、互联 | 
| 共通考量 | I(Information) | 语义一致与信息流转 | 互操作、共享、语义规则 | 
| 风险与伦理治理 | W(Wisdom)与P(Purpose) | 智慧判断与意图约束 | 公平性、透明度、文化一致 | 
| AI质量与验证 | K(Knowledge)→W(Wisdom) | 模型学习与决策评估 | 可解释性、可靠性、优化 | 
这意味着TR 25005-2中的“共通考量”可具体化为DIKWP语义路径,使标准化要求具备语义可操作性。
2.2 DIKWP语义矩阵的ISO化表达2.2.1 25格网状语义矩阵DIKWP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网状交互(DIKWP×DIKWP)结构,它定义了25种语义转换关系。例如:
| 来源层 → 目标层 | D | I | K | W | P | 
|---|---|---|---|---|---|
| D | 原始数据复用 | 语义标注 | 规律抽取 | 模式演化 | 意图感知 | 
| I | 信息再构 | 信息合成 | 知识推理 | 智慧归纳 | 意图建模 | 
| K | 知识反馈 | 语义整合 | 元学习 | 智慧优化 | 意图驱动 | 
| W | 智慧再生 | 认知更新 | 决策修正 | 智慧反思 | 意图映射 | 
| P | 意图反哺 | 意图对齐 | 意图扩散 | 意图评估 | 意图进化 | 
在ISO语境下,该矩阵对应标准条目如下:
| ISO术语 | DIKWP映射 | 含义说明 | 
|---|---|---|
| Semantic Interoperability | I↔K↔W | 语义一致性路径 | 
| Data Governance | D↔I↔K | 数据质量与上下文整合 | 
| AI Accountability | W↔P | 智慧与意图追踪 | 
| Ethics and Purpose Alignment | P↔D | 意图反向驱动数据生成 | 
由此可得语义一致性方程:
Ψ(D,I,K,W,P)=f(D↔I,I↔K,K↔W,W↔P,P↔D)\Psi(D,I,K,W,P)=f(D↔I, I↔K, K↔W, W↔P, P↔D)Ψ(D,I,K,W,P)=f(D↔I,I↔K,K↔W,W↔P,P↔D)
其中 Ψ 表示语义完整性指数,当所有层间映射保持双向通畅时,Ψ → 1,表示智慧城市系统语义闭环完全自洽。
2.2.2 TR 25005-2与DIKWP语义映射表| TR 25005-2 章节 | 核心条目 | 对应DIKWP路径 | 技术化实现 | 
|---|---|---|---|
| 5.2 Data Usage Principles | 数据质量与来源验证 | D↔I | 语义标签与溯源系统 | 
| 6.3 Use Case Analysis | 用例语义抽象 | I↔K | DIKWP语义图谱推理 | 
| 7.1 Common Considerations | 跨系统互操作性 | K↔W | DIKWP知识协同平台 | 
| 8.4 Risk and Ethics | 责任与意图一致 | W↔P | 意图约束与价值控制 | 
| 9 Evaluation Methodology | 效果度量与反馈 | P↔D | 语义反馈回路 | 
DIKWP在智慧城市中的嵌入可分为三层:
语义核心层:
构建“DIKWP语义总线(Semantic Bus)”,统一不同领域(交通、能源、医疗)的数据语义。
每一数据包携带DIKWP元标签,描述其语义来源与意图导向。
知识智慧层:
在城市大脑中设置“DIKWP Ontology Hub”,基于语义数学方法自动生成概念映射。
通过W层算法实现“语义优化决策”,如公共安全态势的实时智慧评估。
意图驱动层:
“City Intention Engine(CIE)”作为治理核心模块,将政策目标、人群需求与AI行动对齐。
例如,当公共健康政策(P)变化时,系统自动触发医疗、交通、媒体等数据链条的再演化(P→D 反馈闭环)。
(文字描述)
图中心为“DIKWP语义总线”,周围环绕城市各系统(能源、交通、医疗、教育)。
总线之上叠加“意图驱动层”与“智慧决策层”,形成分布式认知结构。
最上层连接“市民参与接口”,实现“个体意图—系统意图”语义协同。
结合TR 25005-2质量度量标准,定义如下指标:
| 指标 | 符号 | 定义 | 范围 | 
|---|---|---|---|
| 语义完整性指数 | SI | 各层语义映射一致性 | [0, 1] | 
| 意图一致性指数 | PI | AI行为与政策意图匹配度 | [0, 1] | 
| 知识可靠度 | KR | 知识推理正确率 | [0, 1] | 
| 智慧透明度 | WT | 智慧决策可解释性 | [0, 1] | 
当 SI > 0.85 且 PI > 0.90 时,系统可认定为“语义可信”。
2.4.2 白盒测评机制输入透明:所有DIKWP映射过程可追溯。
语义审计:由独立审计系统检测语义漂移。
伦理一致性:引入“AI Value Ledger”记录意图与行动间差异。
底层:数据采集与语义标注;
中层:知识—智慧推理与决策反馈;
顶层:意图驱动与伦理约束,形成连续反馈回路。
跨标准对接
与 ISO 42001 (AI Management System)融合:P层提供AI管理目标映射。
与 ISO 24368 (Ethical AI Guidance)对齐:W↔P路径支持伦理自动化验证。
多国示范试点
在海南、迪拜、哥本哈根三地试点 DIKWP-Smart City Reference Architecture (DSCRA)。
建立国际“语义互操作测试台(Semantic Interop Sandbox)”。
国际合作建议
提议设立 ISO/IEC JTC 1/SC 42 下属 TNWG :“Semantic Governance and Intention-Driven AI”。
由 WAAC、ITU、CESI 共同发起标准验证工作。
标题:Semantic Governance Framework for Smart Cities based on DIKWP Model提交方:China (National Body of ISO/IEC JTC 1/SC 42)起草单位:WAAC AI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 CESI / Hainan University范围:本标准定义基于DIKWP语义模型的智慧城市语义互操作框架、意图驱动治理机制及AI语义评估指标。主要条款:
第1章 总则与定义
第2章 DIKWP语义结构与语义总线
第3章 智慧城市用例语义映射
第4章 意图驱动AI决策治理机制
第5章 语义一致性与伦理度量方法预期成果:
建立可验证的城市级语义互操作框架;
支撑 ISO 42001 、 TR 25005-2 的语义扩展;
提升AI语义主权与文化一致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