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第一章:全球标准格局与DIKWP的战略定位

已有 179 次阅读 2025-10-30 13:0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第一章:全球标准格局与DIKWP的战略定位1.1 全球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的演进脉络
  • 从“数据导向”到“语义导向”:ISO/IEC 25005 系列自2005年起围绕数据质量与治理展开,至2025年第二部分(TR 25005-2)发布,核心转向“用例分析与共通考量”,标志着智慧城市标准化由结构化数据管理进入语义治理阶段。

  • 跨机构融合趋势:ISO、IEC、ITU、IEEE 与 UN-Habitat 的协同(如 ITU-T FG-DPM 与 U4SSC 计划)均强调城市数字化不应停留在“数据接入”,而要实现“跨语义理解与智能决策”。

  • 当前标准空白:尽管TR 25005-2初步引入“数据共享与语义一致性”概念,但缺乏统一的语义演化框架与意图层设计,导致智能系统间语义碎片化、AI决策可解释性不足。

1.2 DIKWP模型的创新语义结构
  • DIKWP五维一体语义模型:由段玉聪教授提出,涵盖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智慧(Wisdom)、意图(Purpose)五个语义层,并通过网状交互形成语义流转与认知闭环。不同于传统的层级金字塔,DIKWP强调语义场中的动态互化与路径演化。

  • 语义治理的核心机制

    • D→I:语义感知与结构化

    • I→K:信息聚合与模式发现

    • K→W:知识升维与判断优化

    • W→P:智慧生成与意图导向

    • P→D:意图驱动数据再生(反馈闭环)这一闭环使城市治理从被动监测走向主动认知,实现“意图驱动的智慧城市”范式。

  • 与ISO标准兼容的语义映射:DIKWP模型可作为ISO 25005-2中“共通考量”的语义中枢,将标准中提及的“数据互操作性”“AI可信性”“跨域数据共享”等抽象要求具体化为语义操作路径。

1.3 智慧城市的语义主权新范式
  • 语义主权的提出与内涵:语义主权是数字主权的延伸,指国家或地区在AI系统语义生成、解释与使用中的自主权。DIKWP框架提供了实现语义主权的技术底座——通过P层(意图)设计,保障AI系统表达和理解符合本国文化与价值体系。

  • 对比国际趋势:欧盟AI Act 与 UNESCO《AI伦理建议书》均强调“语义可解释性与文化一致性”;美国NIST AI RMF提出“AI输出的可追溯与语义透明”。DIKWP可作为中国方案的语义支撑,实现国际标准体系中的“中国语义表达权”。

  • ISO-ITU-WAAC三维协同机制

    • ISO标准:技术结构化与验证

    • ITU框架:政策与城市级落地

    • WAAC体系:意识与语义层学术标准化以DIKWP为核心语义框架,三者可形成“技术—政策—认知”一体化治理体系。

1.4 从标准化到语义治理的全球机遇
  • 智慧城市的“语义拐点”:传统城市治理依赖数据融合与算法决策,但缺乏对AI系统“理解城市”的结构化路径。DIKWP模型可使智慧城市实现“从感知城市到理解城市”的跃迁。

  • AI语义互操作的全球契机:随着TR 25005-2发布,全球标准进入从“互联”到“互懂”的阶段。DIKWP提供统一语义坐标系,可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动跨域语义协作的技术中枢。

  • 战略意义

    • 为国家构建AI语义主权体系提供国际话语支撑;

    • 为AI伦理、透明度和信任体系建立语义可验证模型;

    • 为智慧城市标准化、数据治理、AI治理政策奠定统一语义基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9562-1508101.html

上一篇:DIKWP 在 ISO/IEC TR 25005-2 落地的后续工作计划
下一篇:第二章:DIKWP模型在ISO智慧城市框架中的嵌入机制
收藏 IP: 140.240.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6 0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