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m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nmen

博文

疫情的“余震”:新冠如何长期影响全球科研产出?

已有 1110 次阅读 2025-9-25 14:4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的大学和科研实验室大规模关闭,但2020—2021年间的科学论文发表数量却出人意料地显著增长。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科研人员利用居家时间整理了已有的数据并撰写之前积压的研究成果。那么,当这些“库存”被耗尽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

JDIS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Scopus 和 OpenAlex三个数据库,对14个科研产出大国在疫情前后的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疫情对全球科研活动的长期影响。

1 大多数西方国家呈现“高峰—下滑”模式

美、英、德、日等11国在2021年论文量达到顶峰后,2022-2023连续两年下滑,显示出了疫情的滞后影响。

2 中印产出持续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科研产出在疫情后持续增长,这显示出不同国家科研系统的韧性与结构差异。

3 俄罗斯产出持续下降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科研产出自2021年后持续下滑,可能受到了地缘政治因素的叠加影响。

4 不只是生命科学在“发力”

虽然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在疫情期间的发表量增长显著,但研究显示,其他学科的科研产出也在同期上涨。这表明,疫情期间科研人员在多个领域均有积极投入,科研的“高产”并非仅由公共卫生危机驱动。

图1. 各国2015-2024年间发表数量趋势图. (注:此图为JDIS沈哲思博士根据原文表格数据所绘。)

该研究强调,深入理解各国科研体系需依托国别数据分析,全球平均趋势无法充分解释各国科研发展的差异性。作者指出,此项工作可视为“科学学领域的自然实验”,为观测全球科研生态演变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The long shadow of COVID-19

新冠疫情的长期“阴影”

Ronald Rousseau1,2,†, Carlos Garcia-Zorita3,4

Elias Sanz-Casado3,4

1 University of Antwerp,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B-2020 Antwerpen, Belgium;2 KU Leuven, Facultair Onderzoekscentrum ECOOM,  Leuven B-3000, Belgium;3 LEMI,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arlos III University of Madrid. Getafe, 28903 Madrid, Spain;4 INAECU, Carlos III University of Madrid-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adrid. Getafe, 28903 Madrid, Spain

DOI: 10.2478/jdis-2025-0035

CSTR: 32295.14.jdis-2025-003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2014-1503484.html

上一篇:开放获取出版表里不一?
收藏 IP: 159.226.100.*|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8 0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