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longc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longchang

博文

第60讲:科学之批判

已有 339 次阅读 2025-8-25 10:22 |个人分类:终极大自然观|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序:请原谅本老朽用如此大的口气说话,皆因人微言轻,不得不以此加强语气耶(初犊之勇吧)。

1、简言之,本人已没精力对科学作出全面批判,仅以本论“终极大自然观”为依据,对自然科学(简称科学)的“要害”处提出一点本人的看法。

当然,我的“依据”本身是尚未得到公众审视与公认的(尽管已有多种形式的面世,特别有近年的公众号或科学网博客讲座也罢),因此也是借此激发公众灼见,征集颠覆性评判。

2、本论认为科学的“要害”点在于,科学至今没有明确承认客观空间具有“层次结构”,具体说是存在一个“下意识”的前提,客观空间就只有宇宙空间(一个空间层次),或说只有牛顿空间一个空间层次(其它现象都是“额外”的存在),这可是致使科学前沿处于迷雾中的关键因素。

比如,物理学于牛顿空间中发现的“量子世界”,尽管物理学已指出它对牛顿空间是“充满而不占据”的等,但遗憾的是没有明确承认是个空间层次关系,因此显示出视野上的局限性(比如未意识到那里的逻辑非典型性等,一定程度上是继续带着牛顿意识理解量子世界,免赘)。

又如,狭义相对论不仅正确,且其中已经“暗含”了超越宇宙空间的抽象的空间层次存在(此即容纳超光速的空间层次);同时,广义相对论并不正确,其不足之处(如引力来原)正好是受到空间层次制约的后果。

再如,过去在“平行”、“镜像”、“虫洞”之类比喻下对宇宙的研究,虽也有一定正确性但局限性是主要的(更含神秘性),若能变成直接在抽象的空间层次中去研究(如本论)效果会是大为不同的,且是自然顺畅的(也许是来自科学过分强调实证而把它的对象宇宙空间也看成只存在实证面,把一切抽象的存在都排斥在“宇宙空间”之外了)。

再再如,宇宙空间中产生的量子纠缠现象,本属宇宙空间中进一步的抽象层次,理论上也是十分自然可得的,却因缺乏空间层次视觉,至今还处在“纠缠”中,

特别如,一切物质系统皆具有虚实两面(两个空间层次),这是直观的,比如其中基本的虚面即是其“属性”,是属于信息“场”的(已不是“子”可描述的了),可见空间的层次结构是其基本的结构形式。

如此等等。

3、简单明了说来,本论产生这一“批判”的依据,直接来自实轴结构的(深刻)启示。

实轴=一维实数集=一维(有理数集+无理数集),

已知,有理数集稠密(似已充满了实轴)但是无理数集才是实轴的主体(具全测度),为什么?本质就是二者属于(同一空间“一维实轴”中)不同的空间层次,后者对前者不仅充满而不占据,更具若干本质差异(免赘)。

特别已知,它们“对应”到客观世界,正好是前者属于有理空间且对应于宇宙空间(逻辑范畴),但后者无理数集在宇宙空间没有任何对应(?!)。

尤其是,前者中有逻辑且完全对应于逻辑空间的基底(整个数学莫非是在这一基底之上层层抽象升华出的“象牙塔”),却作为主体的后者中无逻辑(这一结论是十分关键且“烧脑”的需要想通),理论还进一步得出它对应于一个更为抽象的空间层次(暂叫)“超空间”。

亦即,复杂繁复的数学(逻辑)所属空间的根基只是有理数集,而占主体的(无逻辑的)无理数集却抽象地藏在背后。这点与“逻辑对应的宇宙空间和没有逻辑的无理数集的奇特关系”是何等的“相似”(原来是本质上的对应关系)。

注:这里的“批判”点“空间层次”似显平凡,但纳入到客观空间的结构意识中,即会发现,“空间层次”可有多层甚至是个灵活概念,十分丰富,十分有益。

4、同样的“批判”用到生命科学上更是如此。

首先,应承认“生命科学”是高于自然科学的,因此它不应该只是“用自然科学的理念于生命的探索”,

其次,应看到“生命”不只是(经典)宇宙空间生成的(而是包括各个层次的“完全宇宙空间”中生成的)。

比如,为什么既有的研究中存在系列“无解”的疑惑?即使已有共识,生命来自细胞,但仍为所谓“第一个细胞”的来源产生了多种说法(猜测)诸如海底温泉、化学涌现,甚至外星说等等,显然都不能成立,陷入的迷茫既多且大,这是为什么?

根本原因正是,人类科学还没有视透(具有多个层次的)客观空间,在不完全的空间层次内来观察本属完全空间的对象,自然是牵强的,最多只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一些离散的结论,难以获得全面的完整的揭示。

可是,在本论自然获得的终极自然“完全空间”下,这些谜题全部都能直接得到合理解释,

比如,在“完全空间”下真正的生命科学必然地具有(本质上超越于无机性的)“有机性”,这可不是(经典)客观空间概念下能回答得了的。

同时,进一步的还有如细胞功能、意识,悟性等等,这些都与物理学、科学具有格格不入的本质差异。

显然这些都是在提醒我们还有深层次的空间存在,却不能因为难以(甚至不能)实证就止步了。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为什么在(经典)空间意识下过去能给出种种猜想来解释谜题,唯独没有“猜想”到空间层次这点?

注:也许可说在学界还“下意识”地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空间层次的底层是造物主的天下而不愿触碰吧。

实际上,本论也是在实轴结构中的“层次结构本质”这一深刻启示下,才提出空间层次概念并逐步理论化的(原来,客观空间各个抽象层次就在这同一个客观空间中,就这么简单,没必要“平行”于“外”,更不可能有“虫洞”通向“它”)。

5、小结

悉知,“层次”概念在生活中是十分平凡的,但作为客观空间的“空间层次”概念在科学研究中(在思维中)却是十分重要的。

如果有了“层次”概念及其意识,就可能去发掘更多深层次的空间层次;如果失去“层次”意识,直接效果则是,站在低层次去仰望高层次,站在降维空间去探索高维空间。

可以说,上世纪以来的科学迷茫中,较大因素即来自空间层次概念尚未被真正“意识”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17274-1498995.html

上一篇:第59讲:时间本质再论
收藏 IP: 117.176.201.*|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8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