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教学者之窘境:科研碾压教学、外行评审内行

已有 881 次阅读 2025-4-22 16:08 |个人分类:社会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碾压教学是客观且多方面存在的,科研与教学二者的地位长期处于不对等状态,以至于某种程度上存在科研碾压教学、教学外行评审教学内行等问题。

如: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四年一次、获奖人以行政领导居多;而科技进步奖的评选每年一次,评审类别包括五大类,没有行政头衔的教师也可参与。

2、教学工作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往往是单打独斗;科研型教师则可以组建团队,很多工科的学术论文也是团队出品,甚至一些教材的编写还有没上过课的研究生做主力,科研团队异化为科研作坊。

3、科研项目经费多、渠道多,包括主管教育的教育厅、教育部都在设立自然或人文类科研课题;而教学类课题经费少的可怜,一些省份的省级教育规划课题甚至是只立项、无经费,更是鲜有听闻科技厅、科技部设立有关教学的专门项目。

4、同领域发表科研成果有诸多期刊,选择多、难度相对较低;而教育教学不仅本身被视为同一领域,国内高水平的教育类期刊往往刊发的是具有教育学背景或行政头衔者的文章。

5、各级教学名师的荣誉只能获得一次;而科研当中有多项帽子。科研型帽子是跨单位流动的硬通货,认可度极高;教学型荣誉跨校认可度非常低。目前认可度最高的教学型荣誉是国家教学名师,但试问,全国有几个高校教师是只搞教学就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呢?

6、单纯依靠科研聘为特聘教授的,很少有人发难,甚至还引人艳羡;而长期坐教学冷板凳、几十年如一日为本科生上课的,如果获聘教学型教授,反而有可能遭遇非议。甚至有人认为这种教授的头衔不是名实相副,而是变相的道德奖励,让教学型教授给人低人一等的感觉

7、科研成果可以进行多种转化,但你知道吗,教学方法创新连专利都不能申报。

8、认为教师教学好而安排大量教学工作,实际上已经用教学捆绑住教学好的教师,使其无力专注科研;而借口教学“不怎么擅长”的教师凭借科研的丰收反而发展比教学型教师更快,比如有些横向课题多的,从教师变成了令人羡慕的老板……

凡此种种,造成科研在事实层面上碾压教学,使得教学在夹缝中喘息,愿意坐教学冷板凳的人少之又少,让教学这块板凳热起来无奈的成了口号,高校教学成了只要不出大问题就没有问题的奇怪景象。

此外,教学型职称是近年来新设立的职称,这意味着在这之前并没有专门的隶属于这一职称系列的人才,谁来评就变得非常关键。现有的评审人往往具有行政帽子或依托科研而上位,此前长期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也造成科研型人才在高校的权力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由此造成在教学领域存在教学外行评审教学内行的现象。

在高校可能会出现滑稽的一幕:一群不怎么上课的科研大佬,在那里对着大量上课的教师指手画脚……

备注:本文的主要内容属于笔者论文《高校职称分类评价中的教学型职称研究》的一部分,初稿完成于202311月,该论文最终发表时,删除了本文的内容;本稿对初稿稍作修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925-1482971.html

上一篇:浅谈考研英语的难度和复习策略
收藏 IP: 117.189.31.*| 热度|

9 尤明庆 王涛 王安良 王林平 崔锦华 孙颉 王启云 杨正瓴 周忠浩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