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浅谈考研英语的难度和复习策略 精选

已有 2035 次阅读 2025-3-8 18:00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浅谈考研英语的难度和复习策略

(声明:本文由博主本人撰写,未使用任何AI工具!)

 

2025224日,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今年的国家线也在同一天公布,考生不需要像往年那样再焦虑的等待几天,上线的考生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复试,没过线的考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准备考公、找工作、规划并准备进入下一站旅程。不得不说,同一天公布国家线的举措,是很给力的!

虽然考研初试成绩已然尘埃落定,但关于考研的讨论热度却不曾熄火,特别是有关考研英语(一)(以下简称“英一”)的讨论,在近日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先是考研培训老师何凯文自述“英一”考了89分,呼吁国家线必须降上了热搜;接着是另一培训机构的老师周思成质疑何凯文89分的真实性;再接着是何凯文发布查分视频,但又被网友质疑是剪辑、P的;直到38日,原考研培训老师何凯文承认虚构“英一”成绩,自述实际只考了71分……这场关于何凯文究竟考了多少分的讨论才告一段落。

 

3@7LI@AW%`3Y5`8@64A3D}8.png

但根据今天的热搜,网友仍在追问考研培训老师田静的“英一”成绩,以至于新梗频出:

`T[MJYXN8VI%`30YW$TE@}F.png

无巧不成书,恰好我也参考了2025年的考研,而且是以近乎裸考的状态参加了英语和政治的考试。虽然“英一”的分数没有考到897771,但近乎裸考的状态下英语考了66分,作为无党派人士政治考了73分,我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今年所有专业的国家线中,对英语的最高要求也仅为48分,我还是超了教育学专业国家线21分的(注:教育学04的英语最高国家线为45分)。

2025224日公布初试成绩当天在招考院官网查询的成绩

202535日在报考院校官网查询的成绩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谈一谈考研英语难度方面的问题,其间或有一些复习经验。本文主要供没有参加过考研的本科生阅读。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带有个人经验成分,建议是免费的,你觉得有用,不用谢!你觉得没用,一笑置之即可。欢迎理性讨论,谢绝人身攻击。

 

1、如何理解考研英语及其难度?

首先需要明确,学硕、专硕、不同专业可能考的细分科目有所差异,简单区分就是“英一”和“英二”,通常认为“英一”比“英二”难度更大。具体考什么,可以查阅报考院校官方公布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自主命题大纲、统考大纲等材料(注:在搜索引擎里,使用院校名称加上这几个关键词,可以很快找到这些资料,注意以院校官方发布为准。招生简章介绍基本情况、学费奖学金等;专业目录对应学硕和专硕考啥科目;自主命题大纲可用于专业课复习做参考,一般里面会提出参考教材和考试范围);看了你心仪院校公布的这些信息,基本心里就有数了。

就“英一”而言,近年来考察的题型是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40分,4篇)、新题型(10分,近年来主要考察的是段落排序、选取标题等)、翻译(10分,英译汉)、作文(30分,其中小作文10分、大作文20分),总体上选择题60分、主观题40分。可以看出,目前考研初试阶段英语是不考听力,这一点区别于英语四、六级考试

但是从整体难度而言,考研英语的难度远高于英语六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单词方面数量要求更多、词义范围更多,甚至考试中会出现超纲词。数量方面要求考生必须得有一定单词基础,而且在背单词的时候不能只注意其日常的常用词义,还要注意一些单词的特殊词义。比如study常见的动词词义是学习,而做名词的时候可以表示书房;book做名词时常用词义是书,但做动词时可以表示预定。这种看似简单但又和以往有所区别的形式,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再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仅仅靠突击,恐怕是不靠谱的。

二是素材选材广泛。教育、科技、心理学、经济学、环保等各个领域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中,这一点对于读死书、不关心时事、仅限于学习本专业内容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且同一年的命题,一般在选材方面不会只选择一个学科,这也要求学生要适当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素养不仅仅是英语能力本身的,甚至也包括对其他领域的关注和理解。比如我曾经做过的一篇阅读里有个单词是Billboard,这个词翻译过来是《公告牌》,如果你喜欢欧美音乐,应该看到这个单词就能了解这篇文章的领域了,但是当时的我不怎么听歌,看到这个词是一头雾水。

三是阅读、翻译中有很多长句,造成理解困难,对于词汇量少的同学,这一点会有难上加难的效果。市面上有很多长难句的书,如果你的语法功底不佳,建议先从最基础的语法补起,比如句子中的成分、从句等。对这些有一定的理解以后,可以直接用历年考研真题做练习材料,再来练习自己对长难句的理解。复习阶段,你可以逐字逐句的去理解,请注意,复习阶段这样逐字逐句的练习是为了巩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经过一段的练习,虽然这种巩固练习还要继续,但更应该从答题、应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因为考试的时候时间是不有限的,几乎不可能让你逐字逐句去翻译材料。

四是阅读的命题具有偏、难、怪的特点。用一句不准确的话来形容是“给你一本字典,给你无限的答题时间,你也不一定能作对题目,而且,即使你是老外”。有些考生备考或考试时会有这种感觉:不背单词,像是在看天书;背了单词,对文章的理解也是模模糊糊;好像看懂了文章,但很可能看不懂题目;又或者是勉强看懂了题目,又找不到答题点在文章的哪里;粗略的读心里没底,详细的分析心里还是没底。我想说,你有这种感觉就对了!从概率上来讲,如果你一点不复习全靠蒙,每道选择题蒙对的概率是四分之一,60分的选择题能蒙对15分(实际上排序的10分题排错一个,可能会导致连锁错误,造成分数更低)。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几乎翻译、作文都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某种意义上,我猜,有可能题型、命题这么设计,就是不想让不复习的人上线。换个角度,你努力复习了,你能在一些题目中排除一个或两个错误选项,再加上翻译、作文也掌握了一定技巧,基本考上国家线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你认同我这个猜测,就应该知道踏踏实实复习才是正途!

五是命题具有变动性,容易造成考生在考场上情绪崩溃。举个惨烈的例子,除今年外,过去5年大作文的基本形式都是“看图写作文”,2024年的1221日下午考英语,因为我是裸考,我1219日临时抱佛脚整理了一些关于“看写作文”的模板,比如What is vividly depicted in the cartoon above is a thought-provoking scene…Undoubtedly, the cartoonist aims at reminding us of the importance of…当我意气风发的走进考点,结果在考场上看到今年大作文的题型是“看写作文”,我看到题目的瞬间心里当然是“我靠”的。类似的,小作文可能考书信,可能考通知,可能考其他形式的应用文,这个具有不确定性。所以,面对生单词、读不懂的文章、复习范围以外的题型等特殊情况,首先要镇定、不要自己吓唬自己,非要转移注意力,可以想一想当年参加考试的其他考生有多惨,然后赶紧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想办法答题上。在别人慌的时候你稳住了阵脚,姑且不论结果,至少气场不能输。你要知道,有些早交卷的,其实真的是打酱油的,至少在考场上你要这样告诉自己。

 

因为以上情况的存在,像我这种英语六级500分以上的,在2011年第一次考研的时候,刚复习时做阅读理解部分的正确率也不高,最惨的时候60分都拿不到20分,当时也非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随着对考研题型的熟悉和扎实复习,经过半年左右的复习,成绩相较刚开始时是有明显提高的。

所以,在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不要被自己做真题的低分劝退,要相信自己稳扎稳打,考上非常高的分也许很难,但是考过国家线还是相对容易的!

这里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观点分享给你:研英语确实很难,但是扎实复习,通过国家线没那么难!

 

2、要不要报考研辅导班?

建议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求来,如果报班,也一定要报适合自己水平的班。

如果基础极差的,适合从基础学起,报班也要选择基础班;基础中等的,可以把辅导班的内容作为参考,优化自己的理解,但切不可长期满足于看辅导班的视频或网课,而要调动起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参见下文第3);基础不错的,几乎不需要报辅导班,靠自己踏踏实实复习一般就能过线。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要对自己的能力和预期有清醒的认识,由此规划自己的复习策略。比如,在考研的科目中,英语和政治都属于首要目标是过国家线的科目;一旦过了国家线,第二阶段的目标是提升到某一相对稳定的水平,稳住成绩不至于有大的波动。大部分人到了第二阶段就很难再提升了,甚至是投入很大精力也很难有大的提升。这个时候,说明你已经进入到瓶颈期。由于考研备考是有时间限制的,你很可能需要稳住这个水平就可以了,而应该把精力适当分配给其他科目。这一点对于成功上岸特别关键,因为如果你英语考45,他英语考65,实际上你们的差距只有20分。要知道,英语、政治以外的科目才是拉开距离的主战场。在能稳住上线的情况下,满分大于100分的科目对你的排名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数学、全国统考专业课。

3、备考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①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一定要注意,考研考的是你有没有这个实力,而不是考研辅导老师能不能把这门课讲好,考研辅导老师讲的天花乱坠,但他不能代替你上考场。整个备考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主动性,确保自己不仅学懂了,还要学会了、学通了。有些考生报了辅导班或者买了网课,每天按时按点的去图书馆,用笔记本看视频,一天下来看了、听了不少,好像自己比以前也理解的更好了,但是做题的时候还是进步不明显。一定一定要区分听别人讲和自己学,听别人讲是被动的听,自己学是自己主动的学,后者是在自己遇到不会的单词就去主动查、查了以后就背诵、有其他问题也主动通过不同途径去解决,这个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你成长的过程。可以把别人讲的作为参考,但不能用听别人讲来代替自己学!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其他科目的备考。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扎扎实实自己复习的,自己就能感受到进步。

②自律。建议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备考(春季学期),这样大概可以备考1年,时间相对充足。如果考试科目有英语、数学,上半年就可以优先从这两门课入手。如果决定了要考研,自律就非常非常重要。

自律的核心要义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好自己的行为。

备考期间的自律包括但不限于:

用好有课以外的其他时间学习。比如早起晚归,早晨如果有课,早起可以以背单词、朗读英文文字为主,没课的时候按复习进度学习教材基本原理、做练习题、强化记忆等,晚上没课也要到自习室复习,比如可以复习到晚上10点或10:30左右再回宿舍,睡前可以听听力、温习白天学过的东西。特别不建议用手机软件背单词,特别推荐采用手写、嘴读、脑记的传统方式背单词。一方面,用手机的时候可能带来其他干扰学习的因素,比如调出新闻、想看其他应用等等,学习不专心;另一方面,用手机软件背单词,缺少了动手拼写的过程,不利于深度学习。

定期运动,建议经常慢跑。备考本身是很枯燥的,特别是天天看书、做题。定期运动既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换种状态,也可以在慢跑的时候一边跑一遍思考、回忆已经学过的内容,达到巩固的效果,还可以强身健体。同时,因为身体有了不同于读书、学习的体验,也会让绷紧的精神状态得到舒缓、释放压力。即使是慢走,也比长期久坐学习不运动要好。需要注意的是,备考期间不建议参加剧烈运动、对抗性运动,一旦受伤就需要时间恢复,会占用备考时间,也会加剧紧张感、焦虑感。

改变自己,和一些以往的生活习惯暂时告别。比如打游戏、和同学出去吃吃喝喝、跨越山海去见某人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更强调的是不要让与考研无关的事情占用自己太多时间,而不是绝对的不做某些事。比如打游戏,可以每周打一次,或者学不下去的时候打一次,但是不能像平时那样每天打。因为备考的时间有限,要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有助于达成目标的事情上,而打游戏、和同学出去吃吃喝喝,很有可能与达成此阶段的目标并无关系。

③以自己的提升作为备考目的和比较依据。一定要注意,自己进步了,这就是备考的收获!考研上岸是自己成长的结果,而不是偶然的小确幸。在备考期间,注重比较自己和初期相比有没有进步、和大学前几年的生活相比有没有进步,要相信,有了这些进步,你可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考研只是你未来多种可能的一种而已。带着这样的想法,自己提升了、进步了,备考对你来说就已经不是失败的了。

4、考研英语的备考策略:单词+真题+专项突破

①单词是基础,必须得有一定的词汇量功底。但是单词不是终点,单词也不是备考的全部。建议基础薄弱的同学,可以优先花点时间掌握4000~6000的单词,可以从专门的单词书入手。有一定词汇量以后,建议结合阅读背单词、带着语境背单词。考研英语除了写作外,其他题型都不需要你会拼写完整的单词,认识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认识和熟悉是两回事,能背诵、默写、朗读等会有助于你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通常,单词的基本功越扎实,阅读的速度就越快。对于基础性词汇,还是达到熟悉的程度较好。

②考研真题。建议以最近5~10年的真题为复习重点,预留2~3套作为考前练习题。做考研真题可以按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完全按照考试模式做题,考察自己做真题的能力;第二步是逐字逐句解析真题,在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背单词、突破长难句的过程,经过第二步以后至少在单词和段落大意方面能更好的理解了;第三步,是隔一段时间再来做同一套/道真题,而且一定是以应考的心态来做,而不是直接按照第二步已经知道的答案去完成这一步。通过第三步,可以更好的理解命题者的思路、锻炼自己的解题的思路,而且即便是经过第二步以后,很多人在第三步做已经做过的题还是会错,这时候要分析错在哪、为什么自己会错。第三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第一步属于测试性的,第二步属于积累性的,第三步属于促使自己思维层面改变的一步。同一道真题的文章,在复习过程中要不断的经历第二步、间断性的经历第三步,实现巩固、提升的目的。连续多年的真题,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诸多题材,通过多套真题的练习来实现横向覆盖。

③专项突破。对于完形填空、翻译、作文,有必要进行专项突破。我个人认为,这几个题型实际上是容易拿分的题:完形填空基本考察的是基础知识,词语搭配、上下文语义理解等,通过大量的专项练习是可以获得不错分数的;翻译本质上是单词、长难句和汉语输出的综合,如果阅读做的扎实,再练习练习翻译、掌握易错点,这部分也不会特别难;作文体现的还是基本功,基本的语法、时态、词汇掌握扎实,再加上对不同文体、不同写作要求的掌握,也基本够用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完形、作文得分较低,很可能是你英语的基础不牢,建议要适当的补基础、适当的强化练习。

 

写在最后的话是:很多事情,听到是一回事,听懂是一回事,做到又是一回事。对于考研的你而言,你自己做到,是最重要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925-1476531.html


下一篇:教学者之窘境:科研碾压教学、外行评审内行
收藏 IP: 117.188.0.*| 热度|

5 郑永军 王涛 王安良 王林平 崔锦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