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接到教学评估中心同事的电话,安排我去听一位老师的课。遇到这种事,教学督导是很尴尬的。被点名听课的老师,不是极好,就是极差,往往差的情况居多。真的实事求是的给同事打了差评,可能会得罪同事;不实事求是的评价,又对不起学生、对不起学校。
但既然安排了,硬着头皮也得去,评价也得公正的给。
早晨7点起床,洗漱、换衣服,然后打车去学校。
上午第一节课是8:30开始,8:20左右我到教室,这位授课老师已经到了,教室里也有几个学生。这个时候学生人没到齐是正常的,有些学生是上课前两三分钟到教室。但是作为老师,要提前到达教室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开机、拷贝PPT就需要几分钟。如果优盘出了问题,可能还需要从网盘下载PPT。
开始上课前几分钟,我借了学生的教材看了看,从整体上了解一下这门课主要学什么。当然,因为这次听课任务很特殊,实际上来之前,我已经在网上大概了解了一下课程的主干内容。
教务系统显示这个班应该有39人,但是到了打上课铃的时候,我清点了一下,只来了24个人,但是教务系统的人数有时候更新不及时,一些休学的、转专业的,可能还没来得及更新。如果真是应到39人,实到24人,确实反映出课堂吸引力不足。
打上课铃以后,授课老师打开雨课堂,让学生扫码签到。看着签到的人数一直涨到28人,我怀疑自己清点人数有误。这期间,又再次清点了一下教室里的人数,中间有2个迟到的进来。直到这节课结束,实际上实到人数只有26人。课下我问了一下学生,你们班有多少人,学生说有32人。如此,这节课还是有6个人旷课、2个人迟到。五一假期前,会出现个别学生旷课,但是当旷课人数过多的时候,还是不利于对授课教师的评价。虽然学生来不来这件事是由学生决定的,但是课堂有没有吸引力这件事,却是老师发挥主要作用的。
从我走进教室,到这节课结束,授课教师全程坐在讲台的座位上,一次也没有站起来。我想,如果授课教师身体不适,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下课交流的时候,却发现他可以站起来。既然身体没有重大影响站立的因素,虽说不强制要求必须站立教学,但是教师站立教学时相比坐着时人更高大、能更好的引起学生注意,除非年老体衰、身体疾病,还是鼓励教师采用站姿教学。
正式上课以后,授课教师主要采用PPT讲授。从学生在教室的就坐情况来看,前排就坐不理想,其中教室中部投影区正前方的前三排,几乎没有学生就坐。某种程度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管理不到位、学生不想离教师太近。除了前排就坐不理想外,中后排玩手机的情况还相对较多,换言之,认真参与课堂教学的人相对较少。
我之前和同事聊天,一个40人的教学班,如果你能有效互动20人,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但是客观的评价,还是有几个同学会听课,这位老师提问的时候,也会跟着附和。这种情况说明,学生不是完全没有学习兴趣,教师也不是完全熄火的教师。这位老师这节课的效果,不是我听过最差的,但会是我听过的最差之一。
一边听课,我一边填写听课评价表。
在综合评价一栏,我写到:
教师提前到达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学文件相对齐备,在采用雨课堂签到后,讲授新内容,本节缺旷课人数较多,且目前仍以讲授为主,建议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存在问题一栏,我写到:
无。
在建议一栏,我写到:
1、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学习状态、课堂互动有待提升,建议在教学准备时进一步优选教学内容,优化PPT的内容(目前单页PPT信息过多),增加由学生思考和完成的内容,以应用型案例带动理论讲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2、本节缺旷课情况较为严重,学生前排就坐情况不佳,建议采用人工点名方式,对学生更熟悉,增进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课堂吸引力;
3、建议在授课过程中,避免长时间采用坐姿授课,适当采用站立、巡视等方式,提升掌控课堂的能力;
4、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重难点突出,教学时逻辑更清晰,明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对于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学科核心内容,可通过重点讲、反复学的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的理解,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素养。
最终,给这位老师打了81分。
下课以后,我刚想和这位老师交流一下。没想到,他打开了另一个PPT,要给学生开班会。
我心里哦了一声,原来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啊。这个时候,对这个老师的印象分又下降了。作为班主任,怎么能不知道今天缺课的都是谁呢?这已经不是大一上学期了。但是我在心里还是给他找了个理由,也许,也许他是这个学期才做这个班的班主任也说不定,也许吧。
班会的主要内容是五一期间的安全教育,班委拍了照片,似乎其他学生参与班会情况也一般。
期间我问了坐在我前面的学生,你们今天三四节还有课吗?学生拿起手机查了一下课表,发现今天三四节没有课。
当时我就感觉,作为班主任,是不是可以提前查一下课表。如果知道学生今天三四节没课,是不是在三四节找个空教室开班会更好,而不是一二节中间的这课间十分钟。
班会大概持续了七八分钟,赶在下一节课上课之前,我赶紧去和这位老师交流一下。
首先,我跟他说今天下午两点我也有课,你如果有时间,可以去听一下我的课、看一下我的课堂的学生状态。我做这个表态的意思有两层,一是虽然我是学校的教学督导,但是我的课堂也接受其他同事的监督,且随时欢迎各位同事来听我的课;二是,希望通过观摩我的教学,来亲自感受一下课堂教学的差异,这种亲自感受要比我干巴巴的说教和反馈到纸面上的建议更有效果。我同样面临五一放假的问题,而且我的课在下午,学生真想旷课,我也管不住。
但是,这位老师并没有积极响应我的提议,甚至是较为客气的交流一下也没有,嘴里小声的哼哼哈哈的不置可否。看这样子,估计是不准备去听我的课了。
接着,我对照着评价表,想跟他交流一下他教学可以改进的地方。其实现场交流的意思就是讨论,你觉得对就去改进,你觉得不对就交流下你的看法,教学不是只有一个模子。
我说,你的课目前的教学内容难度有点大,要适当的降低难度。我话还没有说完,这位老师马上就反驳了我。他说,难道要讲高中的东西吗?那些东西那么简单还需要讲。他还表达了一个意思,大概是另一门课的东西已经讲过了,还需要再讲吗。
我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气性,只不过目前这位老师的课堂中有大量需要用数学建模的内容。地方院校的学生高等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这些内容就较为吃力。
而且,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老师那里可能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东西了,到了学生那里,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接触,可能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前序课程基础没打好,都可能造成对于老师而言非常简单的东西,但学生理解起来却存在困难。
老师不能根据自己的水平来判断教学内容的难易,而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判断教学内容的难易。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联想到最近在科学网讨论的话题,老师有多厉害那是老师的能力,教学是让学生成长,而不是老师炫技。连这一点都想不明白的,很难把教学改革推向深水区。
总体来看,和这位老师的交流并不顺利,给他的建议,他总要找个理由反驳。
我的看法是:你只要教学效果好,学生能从你的课堂学到东西,你脾气臭点就臭点,我又不和你过日子。但是你教学也不行,别人给的建议听都不认真听,这个时候脾气还很臭,这是自己表现不当,使得别人对你的评价进一步降低。
课间十分钟,他开班会用了七分钟左右,我们交流只有两三分钟的时间,不仅学生不能在课间去个厕所,而且我也没有办法把所有建议当面反馈给他、听一下他的看法。
很快,第二节课的上课铃响了。我最后说,你继续上课,如果下午有时间,可以去513听一下我的课,然后离开了。
那么,他下午会去听我的课吗?
尽管和他交流不畅,我给他的评价里,依然是81分,因为实事求是的说,他的课堂确实还不是我听过最差的。
但是81分真的和实际情况相符吗?如果我是学生,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连60分都达不到。
但是,只听了这一节课就打低分,可能存在误判。
81分,更像是一个善意的提醒。
如果下次课还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分数只能越打越低。
教学督导难做,大早晨起来去学校听课,遇到好交流的还好,遇到不好交流的,你的建议他听都不听,你说怎么办?
下午我的课,学生很给面子,35个人学生只有1个请假的,课堂氛围比较活跃。
而这位老师,并没有来听我的课。
补充:
①晚上回到家填写评价系统时,再次查看该老师的课表,发现这个班级人数就是32人,而当时我认为该班级应到39人,属于我的记忆错误。所以从出勤而言,本节课应到32人,实到26人,其中有2人迟到,旷课6人,缺旷课人数仍相对较多、课堂管理相对松懈。
②下午我上课时,我上课班级的学生跟我“吐槽”自己上午缺了另一个老师的课,被抓到旷课了,但是上午在其他老师那里旷课的学生,下午都没有旷我的课,反映了教师要进行课堂管理,而不能完全把来不来上课的责任推给学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25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