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点解决心理咨询第一阶段:探询咨询目标
高德明 2025.4
基于资料梳理,目标探询是咨询的核心起点,需快速脱离问题叙事,导向“以终为始”的正向语言空间。具体可拆分为以下细化环节:
一、目标探询的细化步骤与排列顺序
步骤 | 核心任务 | 关键策略 |
1. 建立正向目标 | 从抱怨/问题中提取“想要什么”,而非“不要什么” | 使用导向未来的开放式问句,避免分析问题成因或沉浸负面情绪[^1][^5] |
2. 澄清目标价值 | 确认目标对来访者的意义及其与生活关联性 | 通过后果想象法增强目标吸引力,避免抽象化或他人期待目标的干扰[^3][^4] |
3. 转换抱怨为期待 | 将“问题描述”(如“我不想吵架”)转化为“行动化目标”(如“如何有效沟通”) | 识别语言中的隐藏期待,重构问题为具体行为可能性[^4][^6] |
4. 具体化未来愿景 | 构建目标达成的细节画面,增强可操作性与信心 | 使用未来导向的感官化语言(视觉、听觉、行为证据)[^2][^6] |
5. 确认目标所有权 | 确保目标符合来访者真实需求,而非咨询师或他人的假设 | 通过一致性检验与优先级排序排除伪目标[^3][^5] |
二、典型咨询对话轮次与目标达成节奏
一般需1-2轮对话完成目标锚定:
1. 首次对话(20-30分钟):
- 关键任务:快速从问题过渡到目标,完成80%目标框架搭建。
- 重点问句:
> “如果你今天从这里离开时,问题有了改善,你会注意到哪些不同?” [^1]
> “如果这个烦恼消失了,替代它的会是什么?” [^4]
- *备注*:前30分钟需完成目标探讨,否则咨询效率显著下降[^1]。
2. 补充对话(后续10-15分钟):
- 适用场景:目标模糊、多重目标冲突或隐含伪目标时。
- 深化工具:
> “如果用0-10分评估,这个目标对你的生活影响程度是几分?为什么不是更低?”[^3]
> “如果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放弃某些东西,什么是你绝对不愿放弃的?”[^3]
附:第一阶段实用问句库
步骤1:建立正向目标
场景 | 问句示例 |
来访者反复强调“不想要什么” | “听起来你非常不希望继续争吵。如果有一天争吵消失了,你和ta会如何相处?”[^4]
|
目标模糊(如“我想变好”) | “假设今天结束时你感受到‘变好’了,最可能发生的第一个小迹象会是什么?”[^6] |
步骤2:澄清目标价值
强化关联性 | 检验真实性 |
“这个目标实现后,对你每天的作息安排会产生什么影响?”[^3] | “如果只能保留三个目标中的一个,你会选择哪个?”[^5] |
脚注
[^1]: 聚焦以终为始原则,前30分钟需完成目标探讨,避免问题沉浸(来源:资料1、5)
[^3]: 通过后果想象与优先级排序检验目标真实性(来源:资料3、4)
[^4]: 将“不想要”转换为“想要”的语言重构技术(来源:资料4、5)
[^5]: 构建具体未来画面的感官化问句设计(来源:资料5、6)
[^6]: 使用量尺问句验证目标影响程度(来源:资料6)
三、目标探询进阶技术与注意事项
(目标探询中的资源激活与防偏差策略)
步骤3:转换抱怨为期待 (实践扩展)
咨询难点 | 干预策略 | 参考问句 |
来访者坚持讨论“他人需要改变”(如案例12) | 将“改变他人”间接转化为“自我可控行为”描述[^4][^6] |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他主动减少了游戏时间,你会用哪些不同的方式与他互动?” |
目标过于抽象(如“我要幸福”) | 用具体行为指标锚定目标,建立可观察标准[^2][^6] | “当你感受到幸福时,某个典型的中午,你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
步骤4:具体化未来愿景 (深度工具)
量尺技术进阶应用:
> “如果用0-10分代表目标实现程度,当达到7分时,与你今天的状态相比,最明显的变化会出现在哪个生活场景中?”[^6]
> “你的家人需要通过观察到哪些具体行为,才能确认你已经走向这个目标?”[^2]
奇迹问句结合感官细节(案例2、案例4):
> “假设今晚睡觉时奇迹发生,问题消失了,第二天早晨你起床后,第一个人会注意到你的什么不同?这种不同会通过什么动作/语言展现?”[^6]
步骤5:确认目标所有权 (防偏差策略)
1. 检验真实需求:
> “如果这个目标实现了,需要你放弃当前生活中的哪些部分?哪些是绝对不能放弃的?”[^6]
2. 排除伪目标:
> “有没有可能你设定的这个目标是为了满足某个人的期待,而不是你自己真正需要的?”[^4]
3. 优先级核验:
> “如果只能选择一个目标在接下来两周实现,哪一项会让你感到最有掌控感?”[^2]
四、特殊情况处理与新增工具
●情况1:目标涉及“改变他人”
基于资料4/案例12:母亲要求孩子戒除网瘾 → 转化为自我可控行为
干预路径:
抱怨:孩子沉迷游戏 → 重构:家庭互动润滑 → 具体目标:“建立每天30分钟高质量亲子时间”
关键问句:
> “如果孩子的游戏时间减少了,你们家庭晚餐时的对话内容可能新增什么话题?”[^4]
●情况2:多个目标间存在冲突
基于资料6/高考案例:兼顾考研与家庭责任
平衡技术:
> “如果在这四个目标中选择一个作为突破点,使得其他目标自动改善,你认为哪个最有潜力?”[^6]
●情况3:目标与能力不匹配
基于资料5:来访者长期失败导致信心不足
例外事件挖掘技术:
> “在你过去三年的减肥尝试中,有没有哪一周的体重控制效果略好?当时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6]
> “你提到朋友认为你善于坚持,她观察到哪些细节让她得出这个结论?”[^5]
五、完整对话示范
(基于资料2/案例6减肥咨询)
咨询片段:
> 咨询师:“如果这个月你找到了一种既能坚持又有效的减肥方法,第一个发现你改变的人会是谁?TA将看到你做什么不同的事?”[^6]
> 来访者:“应该是我女儿,她会发现我开始带自制午餐上班。”
> 咨询师:“带午餐这个行为本身,如何帮助你更靠近目标?”[^5]
> 来访者:“避免外卖高热量,还能培养规律作息。”
> 咨询师:“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有没有哪几天你自然做到了‘接近带午餐’的状态?当时是什么促使你做到的?”[^6]
脚注
[^2]: 使用量尺问句结合具体行为指标锚定抽象目标(来源:资料2案例006、案例051)
[^4]: 将“改变他人”诉求转化为自我可控行为的语言重构技术(来源:资料4案例解析)
[^5]: 通过例外事件挖掘增强来访者自我效能感(来源:资料5第三阶段微观分析方法)
[^6]: 用未来场景勾画与细节追问技术深化目标(来源:资料2/案例056、案例148;资料6减肥咨询案例)
....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9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