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前面博文的分析和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文王能够被允许在周原建侯,并成为周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那么,文王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1. 愬:“愬”的本义很可能指诉说、批评、斥责。
《正韵》说:“(愬)与诉同”,即“愬”和“诉”是类似的字。《诗·邶风》有“薄言往愬”,《论语》有“肤受之愬”,这里的“愬”都指批评或控诉。
“愬愬終吉”:可能指文王反复警告对方,也可能是向别人倾诉。从前后文来看,向别人倾诉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文王四处拜访,到处哭诉,描述对方是如何攻击自己身体和外貌的,以争取同情。另一方面,“愬愬”指多次斥责、警告对方也完全说得通。面对对手的人身攻击,周文王据理力争,最终成就了好事。
综上所述,文王的策略主要分为两手。
第一,是表明自己的忠心。这也暗示了其政治对手对商王并不忠心,有自己的利益打算。文王的父亲季历对两代商王忠心耿耿,文王将忠诚、替商王分忧作为政治口号,并表明自己坦荡无私,这无疑是正确的,能够打动人心,效果显著。商王就需要这样一个忠诚的、能管理异族的“代理人”。
第二,是将政治对手的一个小失误(甚至谈不上失误,即人身攻击)上升到底线的高度,抓住不放。将自己放在伦理的制高点上,挥舞伦理大棒,指责对方做得不对。
这种行为看起来就像小孩子吵架一样,很有年轻人的特点。事实上,《履》卦写在“帝乙归妹”之前,当时文王应该是刚成年不久,可能不会超过20岁。如果武王真的是文王嫡长子,且其母为商族贵女,那么当时文王年龄可能会更小,只有14-15岁。从《履》卦中表现出来的年轻人意气之争,与后来的各卦存在明显的差别。
九五:夬履,貞厲2. 夬(guài):“夬”的本义是分开,也可能是用硬物将软物弄坏。其造字法为会意,表示用手将某物分开。
“夬履”这个词语有两种可能的解释。第一,指鞋子裂开、损坏,暗示不能出门去拜访,那么未来会痛苦,即在竞争中失败。第二,指将两只鞋分开,意思是有的地方去拜访了,有的地方没有去,同样暗示会在竞争中失败,自己将会很痛苦。
3. 贞: “贞”是对目前状态的判断,而不是对未来状态的判断。该字很复杂,我们今后另文论述。
4. 厉: “厉”的意思是痛苦。对于该字,我们同样今后另文论述。
“夬履,貞厲”的意思可以翻译为:两只鞋子被分开,暗示如果我没有斥责对方,或没有找人倾诉,抑或有的人没有及时去拜访,那么现在我将会很痛苦。
上九:視履,考祥其旋,元吉5. 考: “考”这个字有些复杂,我们只能猜想,其本义可能是“查、问”。
《说文解字》中许慎认为“考”就是“老”,《说文解字注》也说:“(考)老也。凡言寿考者、此字之本义也”,并且引用了许多《诗经》、《礼记》和《春秋》的原文来证明。
从“考”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它的确是“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但是,如果从“老”这个角度去解释本句,是无法说通的。
“考”还有一个异体字“攷(kǎo)”,其造字法和持杖敲击(攴pū)有关,表示敲打、拷问。《说文解字注》说:“(考)又假借为攷字......凡言考校、考问字皆为攷之假借也”。也就是说,凡是有拷问意思的“考”字都假借为“攷”。《诗经·唐风·山有枢》有“山有櫙,弗𡔷弗考”,【传】曰:“考,击也是也”,即“考”就是敲打的意思。
《说文·攴部》:“攷,敂(叩)也”,《广雅·释诂三》:“攷,击也”,《玉篇·攴部》:“攷,今作考”,这些字书都描述了“考”和“攷”的关系。
所以,本句中的“考”字原型应该为“攷”,就是“查、问”的意思,而且是详细的、仔细的,像拷打犯人那样去查问。
汉字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考”字有多个异体字:丂、攷、𢎿、𦒱、𣧏,这些异体字都可能独立造字、发展演化,有自己独特的含义,最终融合为“考”字。《说文解字》仅仅注明了其中一个字的来源和本义,但《周易·经》中的字也许最初和现在的完全不同,只是经过演化、加工后才转化为现在的字。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字最常用的含义,就忽略了该字的其他来源。
6. 祥: “祥”的原义指凶吉的征兆。
《说文解字注》说:“(祥)福也。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也就是说,笼统而言,灾祸和好的预兆都称为“祥”;具体来说,只有好的预兆才称为“祥”。徐铉认为“祥”和“详”是相关的,“祥,详也。天欲降以祸福,先以吉凶之兆详审告悟之也”。即:上天要给人间降祸或降福,会先用凶吉的征兆详细地告知,使人们有所领悟。
依据徐铉的解释,有些学者认为,“祥”就是“详”,是副词,表示“详细地”。这种说法未尝不可,但我不会采用。主要原因在于我通过对《周易》文本的分析,得出了“《周易》无误”的假设。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周易》的时候,必须先假设它的文字是没有错误的,要在原文字的基础上追根溯源,只有在原文字实在无法解释通时,才考虑通假字(请注意,通假字和假借的用字方法二者存在差异)的可能性。在本句中,“祥”的本义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句话,我们为何非要认为它通“详”呢?
7. 旋:“旋”的本义是古代士兵在旌旗指挥下所走的方向和路程,该字的原义与现代义有明显的差别。
《说文解字》说:“周旋,旌旗之指麾也。从㫃从疋。疋,足也。”【徐锴注】曰:“人足随旌旗以周旋也。”也就是说,“旋”的造字法与旌旗有关,左侧表示旌旗,右侧表示人足。旌旗指向哪里,人就朝向哪里,这就是“周旋”的含义。在这个基本义之后,才有了“圆周转动”的引申义。
很明显,这里的“旋”就有“周旋”的本义,表示周文王四处奔走的方向和轨迹。
8. 元吉: “元”的用法类似于“元旦”,表示开始。“吉”不是形容词,而是名词,表示好事。
“元吉”指好事开始发生了,或者说经过周文王自己的努力,之后发生的都是好事。
总结来说,“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意思是:看着脚下的鞋子,仔细地考察(自己)四处周旋(拜访、申诉)的结果(各方表现所带来的征兆),(我该做的都做了)好事开始发生了。 在这里,我们发现与前文类似,“视履”就是“起兴之语”,它和“考祥其旋”没有逻辑上的紧密相关性,只有引出话题的作用。
作者表面上说的是鞋,但实际上是在反思自己做事是否有遗漏?检查是否还有没拜访到的人或地方?以及分析拜访的效果如何?反思和检查之后,周文王觉得自己没有遗漏,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于是心中有数地认为好事会发生。当然,“元吉”也有可能是事后的补充。周文王在进行写作,回忆整个事件过程的时候,认为所有的好事情都始于自己四处斡旋并反思的那个时刻。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从一个角度证明了该卦具有归纳经验、总结自身行为的性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7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