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len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itelend

博文

周易科普13-商族的职业军人-易学87

已有 509 次阅读 2025-5-14 18:45 |个人分类:易学|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职业军人

   职业军人是从普通部落成员中分化出来,专门为“王”进行战争的人。

   职业军人的来源可以从“商族”中尚具武勇的成员中选拔,也可以从臣服于商王的各“野蛮”部落中征召。

   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我个人相信:商族成员成为职业军人的比例一定是极少数。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商族可以掠夺其他部落的上贡物资,其成员长期处于相对安逸的环境,愿意替商王打仗的能有多少呢?就如同现代中国的深圳,有很多世代居住的原住民,他们依靠房产就可以生活优渥,愿意进工厂打工的恐怕屈指可数。

   2.集权社会政治斗争频繁,其成员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到一些政治集团中去,即所谓的站队,他们是否会对商王绝对忠诚,值得怀疑。就算很忠诚,但在命令的执行程度上,又是否彻底呢?就好像现代家族企业,创业初期亲属团结一心是没有问题的,等发展到正规之后,董事长就会体会到,资历老的要么有能力但不忠诚,要么忠诚但无能力。都是七大姑八大姨,怎么处罚?

   因此,我相信“商王”的军队主要从臣服的“野蛮”部落中征召。征召来的“野蛮”人战士,以其来源的部落为单位,每个单位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专门为“商王”从事战斗。“商王”会在殷都附近划出一片土地,分给每个单位的战士,形成围绕在殷都附近的村落。战士们平时务农,在战争时则必须参加部队。

   这就是职业化军人的雏形,我相信这个传统在后世一直延续着。

木兰辞

   书写于南北朝的《木兰辞》,讲述了女儿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从服兵役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故事漏洞百出。家庭中没有男丁,绝对不是很罕见的现象,古代法律再严苛,一定也有解决的弹性,强迫没有战斗能力的人去打仗,对“可汗(王)”有什么好处呢?

   可是从职业化军人的角度,就非常好理解了。职业化军人的土地和财产都是“可汗”赐予的,一户家庭必须出一个人来打仗,这是他们的职业。家主生病,家里没有男丁,这些问题需要军人自己来解决,军法严格,“可汗”是不会开口子,轻易宽恕的。女子木兰替父从军,虽然看似荒唐,但应该是部队从上到下都默认并理解的。毕竟来自同村的人又不是一个两个,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无非是立了战功,提拔到上层,才让上层吃惊,怎么冒出来个女人?并传为佳话。

   这种解释才是合理的,依据于职业军人独特的身份特征。南北朝时期各国一直被汉族正统视为异族入侵,但其实这些所谓的异族可能一直就生活在哪儿,延续着“酋邦”时期的传统。

   有了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军人,就可以保证商“王族”的军事实力。商王只需要支付一些土地,这些土地很可能就被称为“侯”。军人们自己规划村落,自己建房、生产,即“建侯”,不需要商王提供太多代价。不仅如此,“野蛮”人作战勇敢,对商王个人相对忠诚,稍微运用一些政治手段,他们就能成为“王”个人的好猎犬。

王季

   我们从历史文献对周文王父亲季历(被武王尊为“王季”)的记载中就可以得出这些结论。

   周文王的祖父“亶父”在商王武乙时期就臣服于商族[1],“季历”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是“亶父”的第三个儿子。从这一事实会蕴含很多信息:

   1.“亶父”的儿子似乎不少,应该不缺继承人,为什么要三儿子跟随“商族”去打仗,大儿子和二儿子呢?他们的威望岂不是更高?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也许“商王”征召的职业化军人也是有条件的,例如年龄上或身体上的要求。当“商王”征召时,正好三儿子刚成年,在这个年龄段,于是以他为首,带着周族的部分年轻人加入了“商王”的军队。

   2.周文王的名字叫做“昌”,“昌”字字形是二日重合,表示大白天日光强烈,也有可能表示能说会道。起名字的依据或者是出生时间,或者是性格特质。文王儿子周公的名字叫做“旦”,很明显是早上出生的。武王名字“发”,很可能是婴儿头发较长,或父亲对他的期望较大,希望他象射出的箭那样。文王父亲的名字为“历”,《周易》中“历”的意思是“痛苦”,从名字中就透露了强悍,给人以震慑性,未尝不是从个性、特质角度起名的[2]。从这里我们也许可以联想“季历”的职业军人形象。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季历”很可能参加了讨伐“程”和“义渠”的战争,功劳很大,抓到了“义渠”的首领。“(武乙)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皞,马十匹”。

   也就是说:“王”划了殷都附近三十里的土地给“季历”,同时还有其它物资的赏赐。我们分析一下这件事实:

   1.“季历”是像史书记载的那样,率领全族来朝吗?我认为明显不是。《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季历”有两个哥哥,他们应该带领周族生活在周原;“季历”所带领的无非是周族加入商朝军队的那些族人而已(这一点后续也会解释为什么文王被允许回周原,因为那里还有族人)。

   2.“商王”是因为土地太多了,为了安抚周族,就随意划给“季历”吗?从考古资料中,我们已经知道“商国”统治依靠的可不是仁慈,而是武力镇压以及血腥、残暴的惩罚。殷都附近应该是“商国”的核心区域,将这里的土地划割给异族一定有合理的解释和理由。

   结合我们前文所描述的职业军人特征,代入到商末的历史环境中,依据现代的历史学和政治学知识,就可以推测,商王的册封其实是保障职业化军人生存的方式,可以理解为部队的家属宿舍(村落)。

   “季历”出身于羌人“野蛮”部落,头脑相对简单、热血,容易笼络。他们和其他各族战友聚集在殷都附近,是直属于商王的强悍打手。有了这些人,再加上“商国”先进文化所提供的青铜武器,“商王”就拥有了商族内部竞争及外部统治的绝对优势。所以说,“季历”就是最早的职业军人之一。

   当然,职业军人不是从“季历”开始的,很可能更早在商王大戊时期就有职业军人的雏形[3]。《竹书纪年》记载了商王“大戊”,任命了“卿士伊陟、臣扈”,同时“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三十一年,命费侯中衍为车正”,最终“东九夷来宾”。其中,“卿士”应该是商族贵族才能担任的,但“臣”不是,它是指专门侍奉商王的男性奴仆,这里明显“臣”的地位上升了。“商国”在“伊尹”时期王权就衰落了,这符合原始部落的特征。一个称雄的部落,实力不可能永远强大。在王权争夺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也许商王“大戊”面对拥有强大实力的“伊尹”家族威胁,无奈任命“伊尹”家族的“伊陟”为“卿士”,再不甘心的提拔直接听命于自己的“扈”进行掣肘,还首创了从西部的野蛮人中征召部队的做法。“戎”本义为军队,“西戎”很可能指从西方的羌人部落中征召的部队,“聘”字更是透露了部队中职业化军人的特点。“费侯中衍”很可能就是商王从职业军人中提拔出来的将领,直接听命于商王,为商王驾车,保护商王安全。“东九夷”就是商族内部的各部,这里很可能暗示,通过职业化的军人,商王“大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使“伊尹”时期弱化的王权重新集中,商族内部各部落重新臣服了。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商族有了职业化军队,政治形态才由“部落”转向了“酋邦”。

   “季历”属于职业军人,在《竹书纪年》后续的描述中被证实。

   “(文丁)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 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五年,周作程邑。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

   我最初在阅读《竹书纪年》的时候,在地图上查找“季历”征战的地点,发现这些地点非常分散。

   “程”可能是“郢”,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义渠”中的“义(義)”有“羊”字头,很可能是羌人的一支,在陇东,今甘肃庆阳。“燕京”地点不确定,也许在今河北。“余无”很可能就是“徐吾”,在今山西省屯留。“始呼”地点不明,可能在今甘肃。“翳徒”地点不明,可能在今山西南部。

   如果“季历”不是直属于“商王”的职业军人,我们很难想象他会带着周族部落南征北战。要知道,这些地点之间生活着大量的部落族群,大部分都属于商族,他们都会允许“季历”像逛菜市场一样到处走吗? 只有“季历”属于职业军人这种解释,才能有效说明商王为什么给他划地建侯,也能有效说明为什么他征战的区域如此广泛。

   不仅如此,“季历”的职业军人身份,还能解释另外两个被人忽略的事实,那就是“(文丁)王杀季历”以及“文王囚羑里”。我们下一篇博文接着介绍。 

注释: 

[1].《竹书纪年》“武乙,名瞿。......邠迁于岐周。......三年,......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二十一年,周 公亶父薨。二十四年,周师伐程,战于毕,克之。三十年,周师伐义渠,乃获其君以归。三十四年,周公季历来朝,王赐地三十里,玉十皞,马十匹。三十五年,周公季历伐西落鬼戎。王畋于河、渭,暴雷震死......(文丁)二年,周公季历伐燕京之戎,败绩。...... 四年,周公季历伐余无之戎,克之。命为牧师。  五年,周作程邑。七年,周公季历伐始呼之戎,克之。十一年,周公季历伐翳徒之戎,获其三大夫,来献捷。王杀季历。王嘉季历之功,锡之圭瓒、秬鬯,九命为伯,既而执诸塞库。季历困而死,因谓文丁杀季历(执王季于塞库,羁文王于玉门,郁尼之情,辞以作歌,其传久矣。)   

[2].关于部落的起名随意性,可以参考摩尔根,《古代社会》;普里查德,《努尔人:对一个尼罗特人群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描述》和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3].《竹书纪年》“大戊,名密。元年丙戌,王即位,居亳,命卿士伊陟、臣扈。七年,有桑谷生于朝。  十一年,命巫咸祷于山川。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三十一年,命费侯中衍为车正。三十五年,作寅车。四十六年,大有年。五十八年,城蒲姑。六十一年,东九夷来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03836-1485731.html

上一篇:周易科普12-商族的问题-易学86
收藏 IP: 176.163.147.*| 热度|

3 郑永军 王涛 刘进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6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