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中国遗传学家李汝祺博士
冯永康(生命科学史研究者)
李汝褀(1895-1991)
求学清华,留学哥大。发生遗传,初显才华。
植根燕园,桃李天下。创建学会,鞠躬桥搭。
1920年代的中期
在T.H.Morgan的“蝇室”
一位瘦削的中国青年
正观察着黑腹果蝇的染色体
记录着显微镜下的变化瞬间
于是 JU-CHI LI的名字
第一次出现在GENETICS 的学术期刊
《果蝇染色体结构畸变在发育上的效应》之论文
被称为发生遗传学的开端
学成回国后
他默默地坚守在北大校园
传承导师“教而不包”的方法
在课堂内外与莘莘学子畅谈
六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
培育桃李千千万
这不仅有国际著名的两爬院士刘承钊
更有享誉国内外科学界的C.C.TAN
刘承钊(1900-1976) 谈家桢(1909-2008)
1950—1960年代
面对李森科的反科学逆流
学术上 他横眉冷对
教学中 他巧妙周旋
在1956年的青岛遗传学座谈会上
他提出科学问题的讨论
要有“共同的语言”
(前排左起:10李汝祺、11谈家桢)
1957年的《人民日报》5月1日第7版
专门刊载了他撰写的《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
文章十分醒目地呈现着
毛泽东亲笔改写的主标题和编者按
紧接着“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之系列讲座
在《生物学通报》上连载出刊
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
重新回到中国学人的身边
1960年代的初期
他与最得意的门生吴鹤龄
建立起国内第一个小鼠纯系
开始哺乳动物抗辐射能力的初探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坎坷曲折
终于迎来科学的春天
他以八旬高龄的年迈身躯
挑起中国遗传学重建的重担
发起成立遗传学会
聚集来自四面八方的俊贤
在代表大会的报告中
他号召全体遗传学人
求同存异 捐弃前嫌
谱写中国遗传学崭新的诗篇
1980年代初期的《遗传》期刊
他连续发文《谈谈遗传学中若干基本问题》
汇集成《细胞遗传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单行小册
又一次奉献在学界同仁的面前
年逾八旬的他
五易其稿 历时4 年
熔细胞学、胚胎学与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于一炉
长达60万字的《发生遗传学》专著 终于出版
1980年代中期
他毕生遗传学实验研究的论文汇集成编
《实验生物学论文选集》的公开发行
提供了后生传承弘扬的学研指南
弹指一挥
一代宗师的离世 虽已三十余年
但遗传先辈的谆谆话语
仍时刻回荡在弟子的耳边
《李汝祺动物遗传学奖》的设立与颁发
激励着年轻的后生
为中国遗传学迈入21世纪的快车道
奋力拼搏 继续扬帆
(2025年1月11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5 14: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