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科学轻风,汲智慧甘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aninelotus 有风来兮抚我长发;有雨飘兮沐我花容;星兮月兮寰宇美兮!

博文

上学与就医

已有 3839 次阅读 2012-12-7 16:0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上学与就医
 
----我的教学日记---
 
        有一次就医的经历,那是前年的事情了。有段时间总是感到胸闷气短,夜间平躺下就觉得呼吸困难,要把上半身垫起来一些才舒服,拖了很久,终于怀疑身体出了毛病,腾出一个早晨去看大夫。挂了号的大夫是一个中年女士,先开心电图,做了,无恙。再开那什么什么仪器,做了,无恙。由于排队,交钱,排队,上仪器......就这两项,已经从早晨八点到十一点了,再去,她看着检查单,边决定边说:“那只好再查一个心肌酶谱。”我就忍不住问她,这项是查什么,她回答说看是不是心肌炎。我又问,那如果查到心肌没炎症,又怎么办?她说,那就再查其他的。我已经表情上脸,气愤地说:“那就这么一项一项排查下去?”她面无表情地说:“是。”于是,我就拿着她开好的单子,绝然离开医院。我当时很气愤,不知道医院里的那些仪器是医生,还是她是医生。我想,她的专业知识应该是拿来对病人的病症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哪里出了问题,然后仪器来辅助确定。而她,却把我的身体当成仪器的目标,由此源源不断地化出我口袋里的银子。回到家里我百度了这种情况的医治方法,居然发现,她的程序毫无错误,我“有怨无处诉”了。
 
        不能排除医生或者程序这么设定是能规避责任,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个程序设定有着科学基础。由于长期以来物质匮乏,我们的医疗条件非常差,人们的医疗观念也就很落后。对于好医生的认定只有一个标准:能把病治好,去掉肉体的痛苦。所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的期望其实也是医生的几粒神奇药丸,它能使我的症状减轻或者去除。至于肌体的基本和情况,乃至保健,我是没有考虑的。(写不完了,下次写。 备注:对不起各位博友和读者了,这几天事情多,这篇博文有些拖拉。现在接着写。
        如果像这样,身体感觉不舒服,一项一项排查下去,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其中之一的优点就是“防患于未然”,有一些情况就可以被避免。尤其是长期以来人们的医疗和保健意识不够,看病主要去痛去症状,所谓治标不治本。我们在农村的很多熟人都是在中年身体实在不适时才去大医院看病,一发现就是晚期或者无可挽回了。所以,在这个“规避一生责任”的程序中,是包含了一些科学道理和逻辑的。只不过,我们的经济或者思维意识还没有达到,当然,没法排除医院大赚一笔的现实可能。这就使得科学的医疗演变成了昂贵的医疗,这个昂贵是非常直接的经济问题。
 
       在所有的职业中,医生和教师的好坏最直接的决定于从业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上学和就医有着非常深刻的逻辑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就体现在医疗程序和教育方式。无论是怎样的医生,只要受过专门训练,一定都应该遵从医疗程序,这个程序是遵循科学的知识和技术、尊重受医者实际客观情况而确定的。同样的,无论是那个阶段的教育,老师都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为了给的的教育目标而工作。
        这些年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负担过重,那些过于繁重的负担来自于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也有人觉得这是由于“万恶”的考试选拔方式。但是,这件事情被议论了这么多年之后,还是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取代它。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逻辑,是不是可以反问:题海战术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所以被纷纷效仿了、蔓延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应试成绩?答案是肯定的,我的问题本身有些多余。当然,我要说的不是这个重点,重点是---------作为素质教育,反反复复的题海工作,为什么有效果?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也用题海战术可不可以?
 
         请大家不要给我拍砖,我没说能行。谁也不会让学生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用什么题海去应付考试。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头脑、具创新,可以触类旁通,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和具有能力的人才,考试对于这些人已经不重要了。换句话说,考试只可以考到一些表面的方面,技能和创新能力以及智慧是考不出来的,只能在以后的生活中被学生自己“行动出来”。可为什么同学们就必须在中学的题海里泡着?因为整个小学和中学,教育只能解决一个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是什么”,而学生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是什么,可以死记硬背,可以生搬硬套,为什么是不可以这样的,“为什么”就是必须给自己的脑袋一个交代,这件事的逻辑发展和理论框架,甚至于这个体系的发展背景、程度和成败之处。
 
        所以,我觉得,上大学就如同我们那昂贵的就医,一定要把自己的期望值和对人生的预期目标搞清楚,在思维意识层次认识明白你来大学是干什么来了。如果只是为了一个能糊口的工作或者职业,其实当时可以上职业高中而非普通高中,去职业技术大学更加合适。普通高等院校,如今是不包分配的,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其实就是提高整体素质,将来遇山开山、逢水架桥。研究生阶段的同学,已经是在用得来的素质进行开拓性工作了。
        基于这样的基本要求,来的大学的同学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将中学力对知识点精熟的要点变成学习理解知识点,通盘考虑体系,理解掌握规律和条件。这个要求要比中学要求高的多,而且,理解“为什么”,是不能够依赖老师讲解的,教师的讲解只是一个“指路”和“点拨”的作用,剩下的工作需要同学自己一遍遍将它分析理解到自己的脑子里。更为辛苦的是,大学低年级的基础课倒还相互独立,到了高年级,每门课程都有其自己的“基础课”,要是前一门课学得不到位,高年级的那门课就听不懂了,这个责任不能让高年级课程的老师担着,自己必须回过头去复习那些概念和知识,才能跟得上进度。
       
        当然,十指有短长,每个同学的基础、刻苦程度和领悟能力都是不相同的,何况考试的选拨很难把大家的所有“能力”都表现出来。所以,对于大学里的考试,其实同学们也都看得很清楚,认真学习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而剩下的部分呢?你学习所获的其他部分,将会在这一生都滋润着你自己,不一定是世俗眼里的“有用”,一定相信,那种滋润是一种空气的存在,一种浸透过的熏陶,它会贡献在你的气质和智慧里。
 
后记:有感于几篇教学博文:
1. 王宝山 逃离教学:不按课本讲,惨遭拿下
2. 陈安 王宝山教学模式与学生指导教授怎么教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79594-640218.html

上一篇:他的教育与我的教育
下一篇:大一学子侃物理
收藏 IP: 60.164.127.*| 热度|

7 陈小润 李学宽 张玉秀 刘艳红 赵宇 陈湘明 蒋永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