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民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xminmin1987 以幽默对抗荒诞!

博文

弱者的武器:学术社群对正式规则的抵抗与消解

已有 4531 次阅读 2016-9-2 23:31 |个人分类:自言自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弱者的武器:学术社群对正式规则的抵抗与消解

1推销一部人类学著作

这是一部我尚未读完的书。其实,这本书我读的很少,大概只有前面一部分,而且时隔已久,但是书的很多结论和思想依旧对我有很多的启迪。主要原因是我买书的速度太快,而且兴趣变化也太快,所以能读完的书也不多。这也说明我是一个思维发散,但经常收敛不回来的人。

这部书就是《弱者的武器》,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是2011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詹姆斯·C.斯科特,其还有一部著作我也特别喜欢,叫做《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在《弱者的武器》中,作者通过对马来西亚的农民反抗的日常形式——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诽谤、纵火、暗中破坏等的探究,揭示出农民与榨取他们的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者之间的持续不断的斗争的社会学根源。作者认为,农民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网络,以低姿态的反抗技术进行自卫性的消耗战,用坚定强韧的努力对抗无法抗拒的不平等,以避免公开反抗的集体风险。(此段主要参考百度)

2学术社群对正式规则的抵抗与消解

由这本书,我不禁想起当下僵硬的科研管理与学术社群对正式规则的抵抗与消解。虽然正式规则规定的比较苛刻,甚至有些不和人情。但作为弱者的一方,其实很多时候学术社群的科学家们并不总是那么被动,而是发明了很多潜规则、非正式规则将原来的正式规则、法律文本不断弱化,甚至消解掉,有的几乎成空头、无用的规定。

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说科研经费管理规定里没有科研者的劳动报酬。但在实际运作中却并不是如此,只是换了个名头、变换了方式,让那些文本上的规定变得失去了意义而已。

同样,科研分肥制的存在,也是让原本不均的科研经费分配方式变得更为平均,让得不到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也能以科研赠款的方式分得一杯羹,就连不参与科研经费申报的很多学术期刊,都可以从收取版面费中分的些许。毕竟,大老板们拿那么多钱也花不完,届时还要收回去,何不做个顺水人情,这样岂不你好我好大家好呢?!

同样的道理,科研的考核虽然规定的比较苛刻。但是很多人只要学会了变通,应付其考核也成了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比如,学术创作中存在的互相署名,互挂通讯作者。甚至出现的收版面费的SCI期刊,都无形中减弱了原来的考核压力。让那些苛刻的、不符合科研产出规律的考核规则,渐渐的失去了其激励意义。当然,并不是我认同这些,在这只是讨论学术社群的生存方式,以及这种低成本的抵抗技术。

而且,还有许多非正式规则,比如牢骚、网络等等非正式渠道,向基层的科研管理人员传送各种抵制的情绪。让科研的监管者们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出于有着相似的经历,对这些非正式的抵制与消解方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此,这些非正式的规则得以在现实中留存下来,渐渐地成了惯例、习俗,参与到正式的规则中来,最后甚至改变了原来正式的规则。

就这样,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规则,以及惯例、习俗之间不断的博弈与变换,从而推动整个制度的的演化。

3弱者不一定真的虚弱,强者则可能是虚胖

由此我就在想,其实很多时候,弱者的一方并不一定真的就虚弱,而强的一方则就真成了虚胖,而不是强壮。

相比从事科研管理的官方来讲,它是强的一方,具有制定规则的权力,制定考核的指标,监管着一个个具体的科研人员。但同时,它又是虚弱的,因为官方是一个虚体,不存在有利益得失的个人,因此便不存在严格实施监管的动力。而作为被监管一方的科研人员,则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人,其有利益得失,有主观感受,有参与合作求得生存的愿望,这就是其参与反抗的动力。

但不管作为个人的反抗,还是作为集体行动的斗争,要改变正式规则,其要付出的代价都是昂贵的,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得到回报。因此,他们也只能透过这种非正式的规则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消解正式规则中存在的不合理,让其变成空头文件。

最后想说,其实,学术社群里的科学家们也像《弱者的武器》中的农民一样,利用心照不宣的理解和非正式的网络,以低姿态的反抗技术进行自卫性的消耗战,用坚定强韧的努力对抗无法抗拒的不平等,以避免公开反抗的集体风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24092-1000482.html

上一篇:两种路径,不同的人生
下一篇:中国农民真的热爱土地吗?
收藏 IP: 210.73.32.*| 热度|

9 陈楷翰 张义国 徐令予 王启云 赵建民 冯兆东 黄仁勇 zjzhaokeqin guhanx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