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博文细分类:科学杂谈3

已有 469 次阅读 2025-6-30 06:29 |个人分类:旧文重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文细分类:科学杂谈3

武夷山

 

7. 科学与打赌(2003)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066.html

除了科学家个人之间的打赌外,还可以有“制度化”的打赌。已经有了一个叫作“长期赌局基金会”的机构,它鼓励人们就重大长程问题下注。到2002年11月,人们已提出11个赌项,投入赌注共4.8万美元。这种群体式打赌有什么实际用途吗?美国查普曼大学的律师汤姆.贝尔认为,很有用。比如,以2100年时全球平均气温是否升高来打赌,只要有足够多的懂行科学家参与进来,那么,这项赌金的价格变动就反映出气候研究的最新进展。政府决策部门就可以参考这个价格来估计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从而有助于免受产业界和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偏见的影响——产业界总是说气候不会怎么变,环保主义者总是说气候一定会剧烈变化。

 

8. 科学与游戏(2004)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931.html

为什么有些科学家喜欢游戏人生,游戏科学?有人说,游戏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有的心理学家说,科研工作接触的题材和内容太严肃了,需要游戏来中和、调剂一下。有人说,科学家在心态上最接近儿童,有的学科(比如数学)一向就是年轻人出成果最多的地方。因此,这些学科就年轻化了,自然而然有了较多的游戏色彩。法国化学家、因科普创作方面的成就而获得法国科学院2004年保罗. 杜尔多-埃米尔. 布鲁戴奖的比埃尔. 拉斯洛教授则认为,其实, 科研过程就是把玩思想观念的过程。当化学家打算让不同化学品互相打照面的时候,其期待心理同小孩子把不同颜料搅到一起看看会变出来什么新色彩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他们问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改变一下各种成分的比例,改变一下合成工艺的操作顺序,到底会发生什么?因此,科研人员不要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爱玩。玩也能玩出名堂。

 

9. 一只爱刺人的黄蜂——记美国资深记者丹尼尔.格林伯格及其新书(2001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112.html

格林伯格先生一不做二不休,将几十年来的观察与思考融汇一炉,写成《科学、金钱与政治——政治的胜利与伦理的沦丧》(Science,Money,and  Politics:Political Triumph and Ethical Eros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1),于2001年仍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推出。他在书中大胆披露种种事实,比如,某些人如何吹牛,说攻克了医学顽症;国家医学研究院对于一向支持给医学研究多拨款的议员,给以用其名字给国家医学研究院的大楼命名的待遇;为什么里根总统的几位科学顾问明明知道关于“星球大战”计划获得了科学突破的说法为不实之词,却保持沉默;为什么前苏联的科学研究已一蹶不振的时候,某些知名科学家仍对国会说,苏联科学研究有可能超过美国,因此为了对抗苏联,就要多给科研拨款,等等。他警告说,某些科学家、政治家(或曰政客,就看其品行如何)和政府官员都可能为了金钱而牺牲伦理,甚至牺牲科学事业本身。人们不能掉以轻心。

 

相关阅读

博文细分类:科学杂谈2,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84508.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91715.html

上一篇:科普童书映照时代:风格演变折射社会变迁
下一篇:参加李元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收藏 IP: 219.142.145.*| 热度|

7 刘进平 宁利中 尤明庆 王涛 郑永军 钟炳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