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ther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rother8

博文

二元论看金融

已有 412 次阅读 2024-7-10 18:1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思想遍历是让一个思想体系趋向完整的最佳方式。哲学体系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化过程。二元论是视角互换的一种有效途径,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一般规律上,有因就有果,因果分明,这是一种单一时间方向维度的思考方式。但是,对于有反馈机制的系统,随着时间演化就会出现原因与结果相互耦合,相互牵连,互为首尾互为因果关系的反馈体系。此时,完全用因果关系来考察一个体系就没那么清晰了。这种情形就等于模糊化了时间效应,从因果关系,变成了平新并列关系,变成一个体系有机的两面。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简化用二元论来讨论问题。对于一个多维度和多特征的体系,我们可以采用很多对的二元体系,用盲人摸象的方式,对其整体特征和规律进行把脉。

金融体系也具有这样的特征。我们用如下的二元体系去进行理解:

1)买和卖

对金融行为的最简单理解就是“买”和“卖”的关系。在中文中,做生意也被称之为做买卖,买和卖是天生的一对。在保护动物的宣传语中,有一句很著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在买卖过程中,实现了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财富也因此而增加。

在买和卖的意愿中涉及两个独立的团体。买方和卖方的心理活动与需求并不一致。在自由市场中,这会造成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不协调一致的情况,或者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如果买家和卖家合二为一,这必定有新奇的情况。比如,买家做托儿,造成奇货可居的假象。另外一种就是市场正处于快速上升期,自己进行货物囤聚,以期未来财富增值。

2)储蓄与借贷

从早期物物交换到货币出现,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实现了物品实用价值的互换。商贸在农耕社会并不被鼓励,商人的地位甚至还很低下。在资本主义萌芽期,资本家把扩大化再生产变成一种财富积累的新形势,尤其是在对海外探索与贸易扩张时急需筹集资金。储蓄与借贷在这样的需求中逐渐成熟。储蓄与利息挂钩。利息则是对储蓄人放弃目前消费权利的一种回报。而借贷则是利用这些储蓄进行在投资,进行资本升值。银行则在这个过程中收取手续费,几家都其乐融融。

银行处于一种矛盾的心态。我们可以把银行想象成一个很大的胃,等着储蓄充填,消除饥饿感。但是,当储蓄太多时,就会胀胃。如果没有投资,银行就会在付出利息后赔钱,这显然不是银行想见到的。于是,银行必须把钱给贷出去,让商人和企业家去增加财富。有储有贷,二者之间达到某种平衡,形成良性循环。

银行可以通过调节利率的方式才刺激储蓄或者借贷。比如,通过调高利率,储蓄人就可以获得更多利息,于是储蓄增加。同时,借贷人的成本就会增加,于是会减少借贷,市场上流通的现金流就会减少,市场也会因此变得冷一些。如果把利率调低,事情就会向反方向变化。更多人愿意借钱去投资,市场会变得繁荣。

上面是一种简化的模型,而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当市场低迷时,利率调得再低,人们还是要储蓄,同时借贷人也变少,形成一种滞胀现象。没有了流通,市场就会陷入更加低迷的状况,社会总财富就会显著减少。

这就说明,储蓄和借贷这两拨人也是独立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通过银行的利率相连,而另外一些情况下,二者拖钩。于是,我们就不得不考察下面一对体系。

3)资本与人性

毋庸置疑,资本自己拥有一定的人性化特点,比如其扩张意愿。资本也会自动趋利避害,缺乏国家社会道德感。但是,纠其本质,资本的这些拟人化特征来源于拥有和运转资本的人。只要是与人相关,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复杂,比如教育就是和金融体系一样复杂的体系。尤其是教育和金融挂钩后,其复杂度更加翻倍。“趋利”与“避害”是自然演化给与生命体系的最大的秘籍。这就相当于篮球与足球运动中的进攻与防守。只会进攻和只擅长防守的队伍都不可能走远,只会投篮的运动员并不比防守好的运动员更值钱。

与现代商品市场相比,早期市场中商品与管理相对简单,很多商品属于资源粗加工,或者就是资源本身,比如贵重金属、各种木材、香料、石料、茶、丝绸等等。拓宽殖民地和市场就是一种重要的投资行为。只要借钱投资,就极大可能赚钱。当然,去海外投资最大的风险是生命,而不是市场和商品。因此,只要是乐观勇敢的投资人,都可以大显身手。因此,市场中的借贷关系相对稳定,能够维持市场的欣欣向荣发展。

现代社会的商品变得复杂,高科技含量增加,任何一家工厂都需要复杂的上下游关系。因此,产品升级和占有市场就变成了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创业变得也比以前复杂和困难得多。这种变化就容易造成借款方的预期难题。先不要说趋利,如何避害反而变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没有资本,肯定无法投资。但是有资本,却没有投资渠道也枉然。目前市场中那么多的风投都想找最佳的项目,但是烦恼的地方在于“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始终很模糊”。

对投资的迷茫对造成借贷人的减少,市场的热度也会随之慢慢变冷,进入某种滞胀期。在西方国家,如果再赶上一场经济危机,造成很多借贷人的破产,债务缠身,就更会减少其继续借债投资的风险。

所以,在传统的金融理论中,必须要加入对人性的考量。忽略了人的特征,很多金融理论就未必百分百正确。之所以在某些时段金融理论起作用,是因为社会大趋势下,让人性的因素变成了社会背景,被简化了。当社会变得复杂,人性的复杂度被激发时,传统理论就不能解释了。比如,任何一个金融理论都不能预测哪天经济危机爆发。

4)局部与全局

在一个封闭体系内,市场规律会符合一般规律。当全球化市场网络的流动性极大加强,整个世界的市场深度交融,形成一个大网络。这时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市场,就未必能够完全满足封闭体系的特征,给人造成很多难以理解的假象。比如,增加银行利率并不能降低市场的热度。反之,降低银行利率,甚至到负的利息,依旧无法阻止储蓄的增加,贷款的减少。金融学家需要从更大的市场角度去看待问题。

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市场的调配作用。当储蓄大于借贷时,银行多余的储蓄必须以某种方式流通入市场。此时,国家的作用出现。一种是增加货币流通量,一种是发行国债进行国家级项目投资,比如大型的交通系统、城市建设、教育体系升级等等。通过国家的力量保持市场的流动性。但是,很多时候,这种国家级的调控效果也不会立即显现。第一个原因是时间的滞后效应。第二个原因就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干扰。我虽然不是金融学家,从能量最小原理的角度来理解一个超级大体系的管理问题,各个国家必然要建立一定的金融防火墙,这就好比一个细胞的细胞壁,阻止有毒的物质进入,防止营养的外流。完全自由的市场后患无穷,等于自毁长城。

有了金融防火墙,就等于增加了自己市场的封闭性,才能让传统的金融理论起作用。这在经济危机与市场低迷时期尤其重要,因为可以有效地预测政策效果,即使调整政策,引导市场的恢复。否则,急病乱投医,又看不到效果,往往会加重病情。

总之,市场因为人的需求而变得非理性,变得很复杂,其影响因素方方面面。只不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人性对市场的影响可以被压抑。由于财富会两极分化,市场的利润未必会惠及劳动力。也就是说,生产力提升,利润提升,未必工资会涨,这又会造成购买力下降。如果以此就得出本国购买力与商品量之间的矛盾,就会犯了局部思维错误。因为这些商品也可能卖向国际市场,向国外输出过剩的产能。

市场变得越来越大,商品越来越复杂,人性也变得不稳定,这样上述的N对儿“二元关系”全部卷入市场特征中,可想而知,现今市场的复杂度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如果再考虑到政治因素,这就为现今的金融学家提出了强大的挑战。

今后的金融学家必定涉及政治学、心理学、历史学、金融学以及管理学等多科学的交叉,靠单一思路去思考市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057014-1441755.html

上一篇:南非的发展—现代资本主义的起点
下一篇:欧盟的过去与未来
收藏 IP: 116.6.234.*| 热度|

2 杨正瓴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2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