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语言的变革——在中国绿色生态语文总部的演讲

已有 2367 次阅读 2013-6-17 22:20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语文, 中国, 生态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来此与各位交流,谈谈我对“语言”的理解与体会,特别是在视频冲击文字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幻想与活力的时代,如同绿色一样。

我一直在想,假如没有语言,人类会怎样?最起码不会有我在此同各位交谈——还有能够与手机上网的朋友们同时交流。

我们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点,我不认为是直立行走,这个稍加训练的猫啊狗的都能做到,而且比我们更能引人注目——因为狗咬人是事故,人咬狗则成了新闻。呵呵,有点不雅,却很形象。

人是有思维的动物,这种特性来自于我们的语言,语言就是思维存在的方式——怎么理解?说白了,语言传达出来的是人的思维,即有什么样的思维,便会有什么样的语言。

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除了成千上万的语种(包括历史上已经消失了的——事实上,有很多语言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无法将其恢复过来),还有形式多样的语言,譬如婴儿的啼哭(有人也许会说,啼哭是语言吗?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孩子一哭,我们就知道他或她在表达什么),脸部的表情,肢体的动作……等等,都在传递着我们由内而外的信息,从有声到无声,从有色到透明,甚至冷暖均有感受。说到底,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语言的世界”里。

人类的文明自有“语言”始,终结却未必。人类的语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史前、传统和现代——这是我个人的分类,不代表语言学家的观点。

我为什么这么说?这是由人类发展的历史所决定的。我所说的史前,同历史学家所讲的概念有所不同,这儿是指人类有口头和文字语言之前,即主要靠肢体及表情来表达的时期,介于现代猿人与现代人之间。这一阶段是人类思维形成的初期,形象一点,可以叫婴儿期。由于生物进化过程中,语言的基因也会遗传,所以我们通过对婴儿的观察,可以窥测到史前人类语言的一些特性:

1、婴儿从在妈妈子宫中孕育到出生,都是有听觉的,对声波有天生的接收能力。那么,他或她在听什么?当然,会听到各种杂音。然而,最能引起他注意的还是妈妈的声音,为什么?因为他遗传了人类的思维基因(亦即语言基因)——也就是说,人类的思维是可以遗传的,所以孩子出生后,天生有语言的能力。

2、婴儿在眼睛尚不能看见或可以看见时,主要靠感觉来与世界交流,譬如他或她可以毫不费劲地找到妈妈的乳头来吮吸,可以通过妈妈或其他人的抚摸来探知安全与否……等等,这一些都是受其思维所支配的,亦即语言。我之前也说了,这种语言是肢体式的和表情式的,需要我们仔细去解读。

3、婴儿有天生的模仿及学习能力,能很快地掌握简单的字、词发音,譬如开口叫爸爸、妈妈。

我们人类所度过的史前语言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从10万年前晚期智人(现代人)到今天,这一时期至少占据了8万年。据悉,印度文迪亚山脉最古的岩画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为什么拿岩画来作考量?很简单,岩画是人类语言“形象化”的初始,即人类将语言不再单纯地寄之于发声、肢体及表情了,而是有了具体可见的“形象”。

从语言“形象化”后,人类的语言进入到了传统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叫成长期,我们的思维模式正是那一时期基本确定的,大致有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分。口语的表达十分清晰、流利了,各种语种逐步形成,文字被创造出来,人类真正进入到了“语言的世界”里。我们经常所说的“上下五千年”,大体就是止于此。

在语言的传统阶段,东西方思维逐渐分割了世界。这儿的所谓东方,主要是指四大文明古国;而西方则指欧洲,特别是史上的文艺复兴。尽管所处的思维体系不一样,譬如东方由抽象思维转向形象思维(这儿所指的主要是先人对于哲学的思考),西方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主要是指西方从文艺转向哲学的思考),东西方却创造和发展出了共同的语言形式:绘画、音乐、舞蹈、文学、书法……等等(这些共同的形式在东西方的社会发展史中都可以找到,它们还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有相互交融的痕迹。

这些都说明什么?说明人类的语言体系其实是同一的,即出自同一种思维根式(这种思维根式,可以说也束缚了人类的思维。当我们逐步走向太空时,会发现人类的思维的局限性非常大,离宇宙中的真谛很遥远)。所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只是事物的两个面,有对立,也有统一。所以,东西方语言是可以互通的,即各类语言彼此能够翻译(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会转译不同的语言?)。我们同其他生物之间,目前还达不到这一程度,决然存在“隔阂”与“障碍”。

那么,第三个阶段就是现代语言期了,这个的标志是计算机的出现,包括后来的衍生物网络。人机对话(注意,是人机对话,而非人与动物的对话),这是人类语言的自我突破,它使我们的语言实现了与异物交流。然而,前提仍然是以人类的语言为基石。可以说,这是体制内的革新。

我们现在正在经历这一语言变革时期,人类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步伐在加速(英语也好,中文也罢,最终都在向人类语言同一化的方向发展。或者换一种说法,即英语或中文,都在彼此吸纳与借鉴,抑或融合),这意味着人类将来必须寻求思维的突变,否则会加快人类灭亡的速度(这好比当人类全球化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是:我们这个世界其实越来越小了,世界的多样性正在消失,被“全球化”在同化,失去了继续探索和发展的动力)。人类由语言思维始,未必由其终,却不可不预防。所以,语言的变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过去如此,今天如此,将来也一样——对于网络语言等的出现,是不可阻挡的,不要小看这股力量,它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今晚,我们由语音,提出视频,再最终确定文字,这不同的“讲述”方式,其实都在提醒我们,我们的语言已然在转型了。只是现在正处于大转型的初始阶段,我们还无法预料将来人类语言到底会如何实现大变革。

最后我申明,这是人类语言未实现突变前的想法,不代表突变后的情形。

谢谢大家!



2013年6月17日夜

(这是才子第一次以“文字”的方式进行的讲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48631-700385.html

上一篇:大检察官(6)
下一篇:大检察官(7)
收藏 IP: 58.54.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21: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