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赵汉青疑难杂症诊疗精选--疮口久不愈合(7)
赵汉青 2025-9-2 19:55
张某,男,62岁,就诊日期:2019年10月12日,主诉:右小腿创伤后溃疡不愈合4月余。 患者4个月前因右小腿外伤后局部皮肤溃破,自行外用“玉红膏”及口服抗生素,疮面未见好转,反渐扩大。后经西医多次清创、抗感染治疗,疮口仍不愈合。就诊时见:右小腿外侧一约3cm×4cm溃疡疮面,疮色淡红,脓水清稀,肉芽苍白不生;稍 ...
170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感谢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给贴出《土豆主粮化:增加黏性技术》
热度 1 杨正瓴 2025-9-2 19:53
感谢 中国科学院“ 科学智慧火花 ”给贴出《 土豆主粮化:增加黏性技术 》 2025-08-02 14:13 提交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的稿件“土豆主粮化:增加黏性技术”, ...
40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蝙蝠狂犬病(1)
严家新 2025-9-2 19:52
蝙蝠狂犬病 (1) Bat rabies (1) 前记 :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 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 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 》,简称《 狂犬病 (RABIES) 》。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 202 ...
17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真正创业了才知道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
叶春浓 2025-9-2 19:36
“以客户为中心”这句话无人不知。可是什么叫“以客户为中心”,没创过业恐怕理解不深。 我把写书当成一次创业, 当我写完初稿时,自我感觉良好 。 但是跟出版社对接才发现事情没那么顺利。根据出版社的反馈以及自己的反思才明白,虽然我早就知道“以客户为中心”,但 实际行动却是“以我为中心”。 因 ...
15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脊髓损伤后便秘如何预防?
赵东升 2025-9-2 19:30
脊髓损伤后便秘的预防需采取系统性、多角度的干预措施,结合神经功能重建、肠道动力促进及生活习惯调整。以下是基于临床实践的综合预防方案: 🥗 一、科学饮食管理:维持肠道环境稳定 1. 高纤维饮食 每日摄入20-30克膳食纤维 :优先选择全谷物(燕麦、糙米)、新鲜蔬菜(芹菜、菠菜、西 ...
2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脊髓损伤后便秘该用哪些药物治疗?
赵东升 2025-9-2 19:20
脊髓损伤后便秘(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需针对神经调控障碍、肠道动力减弱等核心问题,结合不同药物类别进行综合管理。以下是常用药物分类及应用要点: 💊 一、促胃肠动力药物 通过增强肠道平滑肌收缩力,改善肠蠕动缓慢问题: • 马来酸曲美布汀 :调节肠道神经节功能,双 ...
22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脊髓损伤后便秘有哪些危害?
赵东升 2025-9-2 19:16
脊髓损伤后便秘(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1. 急性肠道并发症 • 肠梗阻与穿孔 :长期便秘导致粪便嵌塞、肠道扩张,肠内压力升高可能引发肠黏膜缺血、坏死,甚至肠穿孔,危及生命 。 • ...
2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脊髓损伤后为什么会便秘?
赵东升 2025-9-2 19:11
脊髓损伤后便秘(又称“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神经调节中断、肠道动力减弱、肌肉功能丧失等多因素共同导致。具体机制如下: ⚡ 1. 神经传导通路中断 • 排便反射弧破坏 :脊髓是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信号传递通路。损伤后,骶髓低级排便中枢与高级中枢 ...
22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脊髓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原理是什么?
赵东升 2025-9-2 18:59
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治疗脊髓损伤的原理主要基于神经调控技术,通过电刺激干预神经信号传导,从而缓解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并促进神经修复。其核心机制可分为以下四方面: ⚡️ 一、疼痛控制机制:门控理论(Gate Control Theory) • 阻断痛觉传导 :SCS通过在脊髓硬 ...
24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林璐教授与Green Carbon │ 挖掘细菌辅酶-扩展绿色生物制造工具箱
GreenCarbon 2025-9-2 18:10
2024年4月19日-21日,第一届 Green Carbon 青年编委会生物方向研讨会暨 “合成生物技术与绿色生物制造——高版本底盘工程”学术沙龙在青岛召开。山东大学林璐教授应邀出席并作题为“挖掘细菌辅酶-扩展绿色生物制造工具箱”的邀请报告。 挖掘细菌辅酶 -扩展绿色生物制造工具箱 背景介绍 ...
6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8 04: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