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损伤后便秘(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 1. 急性肠道并发症•肠梗阻与穿孔:长期便秘导致粪便嵌塞、肠道扩张,肠内压力升高可能引发肠黏膜缺血、坏死,甚至肠穿孔,危及生命。
•毒素吸收与感染:滞留粪便中的毒素被肠道吸收后,可能诱发全身性感染、脓毒症或中毒性休克。
•腹胀与消化功能减退:肠道积气、腹胀压迫膈肌,影响呼吸功能,同时抑制胃酸分泌和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自主神经反射异常: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因肠道扩张刺激交感神经,可能突发严重高血压、心动过缓等自主神经反射异常(AD),需紧急处理。
•排便痛苦与耗时延长:患者常需依赖灌肠、手抠粪便等方式辅助排便,过程痛苦且耗时,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继发性大便失禁:长期便秘与直肠感觉丧失可能导致括约肌功能失调,稀便时出现失控性失禁,加重护理难度和羞耻感。
•心理问题:反复排便障碍易引发焦虑、抑郁,降低康复信心和生活质量。
•肠道动力进一步抑制:粪便滞留压迫肠壁神经丛,加重肠道蠕动抑制,形成“便秘-肠麻痹”恶性循环。
•药物依赖风险:长期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肠道敏感性降低,需不断增加剂量,甚至诱发结肠黑变病。
脊髓损伤后便秘的危害具有系统性:从急性肠道并发症(如穿孔、感染)到慢性全身影响(营养不良、神经反射异常),再到生活能力丧失和心理创伤,形成多环节恶性循环。及时干预(如规律排便训练、腹部按摩、纤维饮食)和预防粪便嵌塞是关键,若出现腹胀持续或排便困难超过一周,需立即就医以避免危重症。
赵东升主任简介
医学硕士,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近20年。使用独创的“三维一体疗法”成功促醒大量昏迷病人,使上百例脊髓损伤瘫痪患者重新站起来。最早在陕西省开展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治疗昏迷病人,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截瘫病人,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下肢缺血顽固性疼痛。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国家专利32项(其中四项发明专利),担任多部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擅长:
1.脑病方面:昏迷促醒,脑肿瘤、脑积水、脑梗死偏瘫、肌张力增高、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脑干出血、老年痴呆、帕金森、头痛等;
2.脊髓病方面:脊髓损伤、脊柱术后疼痛、大小便障碍、脊髓肿瘤、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栓系、脊膜膨出、痉挛性截瘫等;
3.周围神经疾病方面: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男性功能障碍等
门诊时间:
北院区:周一全天 门诊二楼203A 第五诊室
南院区:周二全天 门诊三楼310诊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5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