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只有两个,一个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一个是对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西医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两种关系的存在,才造成了中西医的矛盾。如果加上了这两种关系,中西医就可以汇通如一,成为统一的医学体系。在这里,经络不仅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而且是整体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它直接牵涉到我们对中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关系着中医的未来。
中国古人认识经络主要是通过取象类比的方法,即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类比。我们知道,随着日地、月地距离的变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引力都是在周期变化当中的,海水的潮汐效应就是由引力的变化引起的。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水在地球表面占70%,也在人体占70%,而且其中的化学成分类似,一类比,我们就知道引力变化也会通过作用于人体的组织液来影响人体,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找到了。
同理,地球表面的能量循环主要是水循环,即太阳的照射,海水的蒸腾,风对云的运输,雨雪的肃降,土地对水的汇聚,经过河流重回大海。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类比到人,人体的能量循环主要也是水循环。经络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当然就是组织液的循环通道。
事实上,科学的不断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早在一百多年前,前苏联科学家就发现了水中隐藏的质子转移。水分子很特殊,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由于两者之间的电量比高达1:8,因此,氢氧之间的电子基本上被氧所占有,这导致整个分子具有一种质子施主的能力,即当水分子受到外部能量作用,氢氧之间的连接就会断裂,造成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水分子中游离出来,形成自由氢质子这种活化能量,而它又会作用于周围的水分子,并把这个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置换出来,形成新的自由氢质子,以此类推,一种特殊的能量传递方式就出现了,即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传递能量。
当然,水中的能量传递并不是这样简单,因为自然界的水中普遍含有大量无机离子,它们都根据自己的带电性吸引了大量水分子在它们周围有序排列,形成一个个秩序的大水包。这个大水包的结构和原子结构非常类似,其中核心的无机离子相当于原子核,周围的有序水层相当于原子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个和电子类似的基本电量,即一个自由氢质子的电量。一类比,我们就能够猜测到包围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是有能级的,能级之间的跃迁可以产生水分子波。而生物能量主要就是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的。经络是人体能量的运行通道,当然就是组织液的循环通道。
总体来说,经络在人体有三个层次,宏观的就是神经和血管,它们有维束管道,神经负责着信息的快速传递,血管负责着能量的快速运输。微观的就是连续在全身的组织液,所有细胞都浸润在组织当中,生物的中心就是通过它实现了整体的普遍联系,因此,在中医学上有“全身无处不经络”之说;中间的层次就是微循环,它们没有维束管道,主要是由组织间隙组成,它就是人体俗称的十四经络。这三个层次通过水分子间的能量快速传递以及组织液流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普遍联系。
至于后来的中医只提十四经脉,而少提神经和血管,主要是基于中医的理论,整体决定局部,微观决定宏观(整体通过一种普遍联系方式控制着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因此,微观的十四经脉比神经和血管更重要的。当然,你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神经是电子通讯,血管是公路铁路,而经络是乡村小道,它们直接决定着局部细胞的生死存亡。
明白了经络的本质,我们就知道现代医学为什么观察不到经络路线了,它是组织液循环通道,一旦解剖开来,组织液流失,这些通道就和周围组织混为一体变得无法观察了。如果真的想要观察到经络路线,必须在组织液充盈的时候进行观察。比如,法国人搞的同位素示踪方法,就能够从体表观察到经络中的能量流动。不过,要想用解剖方法观察到经络路线,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将组织液冻在其中,然后在低温下切片观察这个水道,此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水道和经络路线一模一样。
现在的中医学,迫切需要证明经络路线的客观存在,这对中医摆脱“不科学”的帽子至关重要,真的希望有条件的医学研究者用上述方法证明经络路线的存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23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