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医以局部细胞病变为病,用外力杀死局部细胞病变就是西医的全部。这就出现了西药药理,那就是西药是用来杀死病变细胞的。针对不同部位的细胞,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西药。
中医治病的原理和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建立在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原理之上的,因为按照这个原理,我们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秩序,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恢复原有的功能,此时百病皆消,中医本质上就是一门恢复整体管理的学问,中药的靶子就不是细胞,而是整体的管理秩序。
那么整体的管理秩序和什么有关呢?系统的控制学原理告诉我们,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乱了,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而中药就是用来恢复整体平衡的。
系统的平衡主要体现在五个功能系统之间,对应在人体当中,就是心肝脾肺肾这五个功能系统,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
人体的管理秩序为什么会发生混乱?就是因为不平衡,这五个功能系统有的功能亢进,有的功能低下。至于局部细胞发生了病变,都是对应的组织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达到一定程度造成的。所以,中医治病是用来调平衡的,对于组织细胞的功能亢进,中医就需要用中药来抑制它,对于组织细胞的功能低下,中医就需要用中药来扶持它。只要身体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局部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恢复原有的功能。
用五个功能系统来描述人体还是太笼统,如果进一步细化,就出现五脏六腑,对应着十二经,中医的病因学就是身体十二个功能系统,分别是功能亢进还是功能低下,以及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程度的多少。而中药就是通过经络来调节十二个功能系统平衡的。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中医就中药来堵塞对应的经络,缺乏了营养,它功能就能够受到抑制;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中医就用中药来疏通对应的经络,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其功能就能增强。这就是中医的扶正与祛邪。
显然,西药的靶子是细胞,它们一般是化学小分子,可以进入细胞膜,对病变细胞进行杀伤。而中药的靶子是细胞的营养通道——经络,它们一般是生物大分子,很难进入细胞膜,它们真正的作用对象是经络,中药就是通过疏堵经络来治病的。
西医很难解释一些中药的作用的,比如砒霜,西医认为它是毒药,绝对不能用。而中医则认为,它量小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良药,原因其实很简单,砒霜含有重金属离子,它们带电性极强,可以吸引大量水分子在它们周围有序排列,形成一个个有序的大水包,而它进入经络之后就会堵塞经络,使下游的组织得不到营养,因此,砒霜有时是治疗细胞功能亢进症的良药。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证明中药药理,并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医药标准,使中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一点是自明的,要想证明中药中药,通过分析中药的化学成分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典型的就是水,温度高的水和温度低的水药性不一样,凉开水和磁化水的药性也不一样。根源不是化学成分,而是水分子团的大小。要想证明中药药理,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证明经络在人体分布的规律性。
根据我的研究,经络在人体分布是有规律的,它集中体现在对应的同一条经络的基本孔隙大小是一个自然常数。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应的经络的基本孔隙大小是一样的,也正是这个原因,才有同样的子午流注,比如,所有人都是子时胆经优先兴奋。同理,也正是这个原因,同样的药才对不同的人有同样的作用。要想证明中药药理,只能通过证明经络在人体分布的规律性。
很多人以为中药使用没有办法标准化,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如果证明了每一条经络的基本孔隙大小,就可以根据中药分解后水合离子的大小来判断中药药性,甚至精确用药。
现在已经到了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并证明中药药理的时候了!只是主流的医学界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而不知所措罢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9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