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发鸡汤给下属(学生),无非是要教导、影响和培养下属(学生),但转发鸡汤不是好的教导方式——它廉价、唐突、甚至引起抵触。
转发“鸡汤”惹人烦
说到转发鸡汤惹人烦,我想起七八年前,在一档电视节目上看到主持人问某嘉宾:“我听您下面的高管说,您经常转发一些鸡汤文章给下面的高管,他们觉得很烦人,看都不看就直接删除。真有这回事吗?”某嘉宾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2025)春节期间跟一些朋友聚餐,他们也抱怨领导爱转发鸡汤,转发也就算了,更讨厌的是还要写读后感。大家不会真用心写的,甚至鸡汤文连看都不看,直接转发给基层员工,让基层员工帮忙拼凑一份交差了事。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转发鸡汤文章和视频。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我不喜欢别人转发给我(偶尔朋友间互相分享除外),二是我不喜欢转发给别人,尤其不喜欢转发给下属,甚至我觉得老转发“鸡汤”给下属,可能反映出领导方式上的不足或思维上的惰性。
当别人转发给我时,我第一反应是,“又来了,我不想看。”一拖再拖,实在拖不下去了才打开扫一眼,或者倍速听几句。然后“谢谢”“收到”“学习了”等,寥寥数语回复了事,几乎不会就鸡汤的内容展开讨论的。也许对方看到我这样的回复也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种拖延行为其实不是针对内容,而是对“被迫参与”的本能反应。
教导下属:转发不如亲自创作
领导者应该担负起教导者的角色,这没错,我在本书多次阐述这个观点。毛泽东写了一篇又一篇至今读来还非常经典的文章为红军指明方向,鼓舞士气。宁高宁在几家公司通过在内刊上写文章塑造企业文化。但现在很多领导不愿意花时间深入思考,刷到什么自己认为好的就转发。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在《创新者的基因》的推荐序写道:“跟创业者加微信后我可能会看他的微信朋友圈,如果十条里面有七八条都是转发别人的文章,可能说明他很容易被大众意见影响。”看来,转发不是影响他人,而是被他人影响。
也有些领袖主要靠讲话影响他人的,比如丘吉尔《我们决不投降》的演讲,小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又比如黄埔军校一期开学8个月之内,校长训话达46次之多。但我没见过靠转发“鸡汤”能鼓舞士气,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很少转发“鸡汤”给下属,少到什么程度?平均一年一两篇吧,最多不会超过三篇。关键还不在于很少,而在于即使这很少的几次,我也不只停留在转发的层次,我还会根据实际问题和大家讲解我对转发内容的理解,或者先给大家讲解某个主题,再转发相应的文章。而不是贸然转发一篇“鸡汤”给人家,人家还以为你在“内涵”别人呢。
更重要的是,我转发给下属的文章,其作者是我经常跟下属提起的。我把作者视为我的老师,我会跟下属讲作者的生平、做事方式、取得的成就、我对作者的了解和看法,讲我从作者身上学到了哪些东西等等,甚至我还把个别作者请来给团队做讲座。有了这些铺垫和关系,我相信比自己刷到一篇“鸡汤”就随手转发给下属效果要好很多。随手转发太廉价了,廉价的东西就不要指望别人会当回事。
又比如,曾有一段时间研发团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实验室,我就在研发部门钉钉群里转发过大连理工大学现任校长贾振元院士在期刊《实验室研究与探索》上的一篇文章——《建设“双一流”实验室支撑至关重要》。大约两三天后,我把研发同事召集到会议室里,把贾老师的文章投在屏幕上。我在大连理工大学读研时,贾老师是机械学院院长,对他有些了解。我先给大家讲几句贾老师的逸闻趣事,激起了同事们的兴趣后,再跟大家一起学习文章的内容。如果文章一转发就没声没息了,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会当回事。这个例子说明,即使是有水准的专业文章,如果没有充分的铺垫和有效的交流,也可能沦为一次转发“鸡汤”。
即便如此,我仍不能保证人人都乐意看我转发的,不排除仍有部分人感到反感,感到你是在给人洗脑,对人PUA。
相比转发,我更多的是发给下属一些我自己写的文章,自己写文章,意味着自己是内容的创造者,至少是内容的收集、整理、组织、加工、提炼、转述者,自己是付出了劳动的。而转发,自己只是搬运工,指尖之劳。恐怕不乏有些转发者自己都没细读,看一眼标题,扫一眼内容觉得有道理就随手转发,这么廉价的东西,下属不珍惜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可否认,自己写的不一定有别人写的有水平。但自己写会促使自己深入思考工作,而不是浮于表面,也是以身作则的体现,领导者以身作则是非常重要的。据说美的集团总裁方洪波所有演讲稿都是他自己写的,从不让秘书代写。2025年初美的集团发布的《关于简化工作方式的要求》第2条就是严禁让他人代写材料,自己的材料自己写(含董事长、总裁)。
就算我写的文章,我也不要求下属写读后感。你觉得对你有帮助你就看看,觉得没帮助我不强求。不过我也会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果文章对某些同事更有价值,我会比较随意地询问对方看了我的文章有什么体会,这算是隐秘的监督吧。
最后,当今网络上不乏高质量的文章和视频,专业知识内容也不完全算是鸡汤。本文说的鸡汤是指领导自己都没做深入阅读和思考,缺乏背景铺垫及有针对性沟通随意转发的内容,尤其是转发“工作态度”相关的内容,而非全盘否定,并不是把网络上所有内容都称为鸡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21 1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