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赵东升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s0002 普及昏迷促醒,脑损伤,脑出血,脑积水,脑肿瘤,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拴系,大小便功能障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 ...

博文

脊髓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治疗顽固性疼痛合并大小便障碍

已有 87 次阅读 2025-7-4 22:1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王大爷今年62岁,17年前车祸导致腰椎3-5骨折,当地医院紧急手术治疗,所幸没有瘫痪,逐渐恢复了行走,但遗留了下肢顽固性疼痛,疼痛难忍,VAS评分10分,夜间无法入睡,随后将内固定取出了,仍然疼痛,长期口服多种止痛药逐渐耐药,而且长期便秘,需使用多种排便药物,小便尿急尿频尿无力。曾多处求医无效,最终经打听后来到西安市红会医院神经外科赵东升主任门诊,经仔细检查评估后决定收入院行脊髓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手术。入院查体: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正常。

1.jpg术前X线提示腰椎滑脱

2.jpg腰椎CT提示腰椎滑脱伴骨折

3.jpg腰椎MRI提示腰椎滑脱,马尾神经卡压

4.jpg术前肌电图提示马尾神经损伤

IMG_20250515_150954.jpg

脊髓电刺激外科电极位置

IMG_20250515_151024.jpg

IMG_20250515_151109.jpg

骶神经电极位置

IMG_20250515_151214.jpg术中电生理监测提示骶神经刺激后可诱发肛门括约肌动作电位

       术后开机刺激一周后患者下肢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4分;

开机刺激一月后疼痛评分VAS评分2分,便秘改善,2-3天一次,小便基本可控制,排尿有力了。

赵东升主任强调:脊髓电刺激技术(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发展至今已经30多年历史了,全球已治疗各类顽固性疼痛30余万例,总有效率在80%左右,是一种不损伤神经的可调控的治疗技术。它并不能“治愈”疼痛的根源,而是通过向脊髓传递微弱的电脉冲来干扰或阻断痛觉信号向大脑的传递,从而改变患者对疼痛的感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其止痛机制相当复杂,涉及多种生理过程,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所有细节,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论:

1. 门控理论:

这是最经典的解释。该理论认为,脊髓中存在一个像“门”一样的神经机制(位于脊髓背角)。

非痛觉信号(如触觉、振动觉,由粗大的Aβ纤维传导)可以“关闭”这扇门,阻止痛觉信号(由细小的Aδ和C纤维传导)上传到大脑。

SCS产生的电刺激主要激活了脊髓背柱(包含大量Aβ纤维)中的感觉神经纤维。这些被激活的非痛觉信号传入脊髓后,抑制了痛觉信号在背角神经元的传递,就像“关上了门”,从而阻止或减弱了痛觉信号向大脑皮层的传递,使大脑接收不到或接收到的痛觉信号大大减少。

2. 神经递质释放改变:

SCS刺激可能促使脊髓背角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

  • GABA: 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 5-羟色胺:参与下行抑制通路。
  • 腺苷: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 内源性阿片肽:如脑啡肽,作用于阿片受体产生镇痛效果。

这些抑制性递质的释放增强了脊髓水平对痛觉信号的抑制作用。

3.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对于某些类型的疼痛,特别是缺血性疼痛(如严重的外周血管疾病导致的疼痛、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SCS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来缓解疼痛。

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血管收缩、组织缺血和疼痛。SCS可能通过调节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的活动,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流,减轻缺血,从而缓解疼痛。

4. 阻断痛觉传导通路:

虽然不完全阻断,但持续的SCS刺激可能干扰脊髓丘脑束(主要的痛温觉传导通路)中痛觉信号的正常传导和处理。

5.  激活下行抑制通路:

SCS刺激可能上行激活脑干(如导水管周围灰质、中缝大核)等区域的下行抑制通路。这些通路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作用于脊髓背角,进一步抑制痛觉信号的上传。

6. 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调节:

慢性疼痛常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和敏化。长期SCS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神经元的活动模式,逆转或减轻这种病理性中枢敏化。

SCS适用于哪些疼痛?

SCS主要用于治疗多种对其他治疗(如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无效的慢性顽固性疼痛,例如:

*  背部手术后疼痛综合征

*  神经病理性疼痛(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  缺血性疼痛(如难治性心绞痛、严重外周血管疾病导致的肢体缺血痛)

*  某些类型的幻肢痛

SCS的优势:

* 可逆性:不同于破坏神经的手术,SCS是可逆的,设备可以关闭或移除。

可调节性:刺激参数(强度、频率、脉宽、触点组合)可以在体外通过程控仪无创地进行调整,以适应患者疼痛变化和优化效果。

* 测试期:在植入永久设备前,通常有一个试验性阶段(约1周),将临时电极植入体外连接刺激器,测试效果。只有测试期疼痛显著缓解(通常要求>50%)的患者才适合植入永久设备。

* 个体化:效果因人而异,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简单来说,脊髓电刺激就像是给脊髓发送一种“干扰信号”,让脊髓和大脑无法清晰地接收到“疼痛信号”,或者用另一种舒适的信号(麻刺感)去“覆盖”疼痛信号,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它是一种重要的慢性疼痛管理工具,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活动能力,减少对止痛药物的依赖。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正在考虑SCS,务必咨询专业的疼痛管理医生进行详细评估。  

赵东升主任简介

医学硕士,西安市红会医院北院区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近20年。使用独创的“三维一体疗法”成功促醒大量昏迷病人,使上百例脊髓损伤瘫痪患者重新站起来。最早在陕西省开展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治疗昏迷病人,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截瘫病人,第一例脊髓电刺激手术治疗下肢缺血顽固性疼痛。主编专著3部,参编专著1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荣获国家专利32项(其中四项发明专利),担任多部杂志编委及审稿专家。

擅长:

1.脑病方面:昏迷促醒,脑肿瘤、脑积水、脑梗死偏瘫、肌张力增高、顽固性癫痫、三叉神经痛、脑干出血、老年痴呆、帕金森、头痛等;

2.脊髓病方面:脊髓损伤、脊柱术后疼痛、大小便障碍、脊髓肿瘤、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栓系、脊膜膨出、痉挛性截瘫等;

3.周围神经疾病方面:糖尿病足、下肢缺血性疼痛、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男性功能障碍等

门诊时间:

北院区:周一全天  门诊二楼203A 第五诊室

南院区:周二全天  门诊三楼310诊室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331512-1492394.html


下一篇:颈椎管肿瘤可拍吗?危险吗?
收藏 IP: 36.44.16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0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