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博文细分类:科学传播2

已有 280 次阅读 2025-4-26 06:31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文细分类:科学传播2

武夷山

 

5. 诗赞物理,少长咸宜(2005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3538.html

 

2005年是物理年(英国人则干脆名之为爱因斯坦年)。有人说,最佳的物理学方程具有诗歌一样的表达力。那么,反过来,用诗歌来颂赞物理学也是个好主意。英国科学促进会112日宣布,搞一次以爱因斯坦的理论工作(时间、空间和能量)为主题的诗歌征文活动。征文通知说,“不问年龄,爱写诗的物理学家和喜欢物理的诗人”皆可投稿。31120日,是英国的国家科学活动周。在此期间宣布了证诗评奖结果。共有7人获得一等奖,其中6人是未成年人。

 

证诗活动共收到约2000份投稿。著名天体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保罗. 戴维斯(他的多部科普作品已经译为中文,包括《宇宙的最后三分钟》)和小说家特里. 普拉切特(他13岁在校刊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自1987年起每年发表两本小说。在罗琳的《哈里. 波特》系列问世之前,他的作品曾占据英国小说市场的最高份额)等一批名人也踊跃投稿, 但都没有获奖。一等奖得主中唯一的成年人是一位退休工程师戈登. 迦治。

 

6. 建立科普的统一战线(2007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370.html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颁布了《科学技术普及法》的国家,可见政府对科普的重视。但是到目前为止,参与科普工作的多半是科技人员,其他各方面力量加盟科普的还不算多,科普统一战线尚未形成。科普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7. 《自私的基因》是怎么成功的?(2007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4392.html

 

在牛津大学出版社《自私的基因》第一版的档案夹里有一张未署名的文件,第一段说的是,“要想使一本书真正成功,需要三条:高质量的原材料、编辑的识见和编辑的热情。只有好创意是不够的。拥有优秀作者也是不够的”。《自私的基因》的成功印证了这三点。在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科普出版界是否都有这种认识了呢?

 

8. 一步一个脚印——从法拉第的故事看优秀科普讲座是怎么诞生的(200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422.html

 

他(法拉第)开始的工作是担任演讲者的助手,后来才走上演讲台。但经过头3个月的观察,他对构成优秀科普讲座的要素已经心中有数了。他在给城市哲学学会的老朋友本杰明•阿伯特的书信中发表了他的看法。首先,演讲厅的形状很重要。他比较了伦敦3家总体上都不错的演讲厅,最后结论是皇家科普所的演讲厅最好。其次要考虑听众,应根据听众面的特点来决定演讲的选题。法拉第举例说,解剖学就不是个合适的题目。第三,演示仪器极其重要。为了抓住听众的眼睛和耳朵,所有演示过程和演示物品都要让听众看得很清楚。第四,演讲技巧不是可有可无的。语速要不急不缓,不要背对听众,演讲中间不要休息(但总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等等。

  法拉第并不是天生的演讲家,而是苦练出来的。在进入皇家科普所之前,他曾在城市哲学学会做过几场报告,稍微有一点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提高演讲水平,他于1818年修习了由著名演讲术教师本杰明•汉弗雷•斯马特举办的演讲课程。后来,他还请斯马特对自己进行一对一的辅导。1827年,他请斯马特来出席他的科普演讲,给以现场指导。斯马特对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很欣赏,将1855年发表的一本著作题献给了法拉第。斯马特并不是在提高演讲水平方面给予法拉第帮助的唯一的人。法拉第在城市哲学学会的另一位老朋友爱德华•马格拉斯经常来出席法拉第的讲座,给他挑毛病,并在法拉第演讲过程中不时举起专门让法拉第看的小牌子,上面写着“慢点”、“注意时间”等等。法拉第的助手查尔斯•安德逊在实验演示的准备工作等方面也给了他极大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法拉第科普讲座的成功也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相关阅读

博文细分类:科学传播1,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473757.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83478.html

上一篇:开博18年记
下一篇:美国卡内基分类新增类别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5 尤明庆 郑永军 王涛 刘进平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