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引葫芦》未见纸质本,网上有音频资源,听了一遍。总共不到六小时,算是很简短的故事梗概。时间跨度很长,1949年到1999年。女主人公孟灵己贯穿始终。线条较粗,就是给出四部《野葫芦引》中人物的结局。
主要人物仍是孟家及其亲属。中外隔绝,音信不通。孟灵己听说未婚夫庄无因在国外与她的表妹严慧书结婚,开始与一直暗恋她的冷若安交往并结婚。事实上,在他们结婚八小时后就是在同日,庄无因与严慧书结婚在伦敦结婚。庄无因一直随身带着有孟灵己照片的怀表,成为著名物理学家,在空难中逝世。其妻严慧书从部分融化的怀表辨认出他的尸体,曾打算身后另葬,让丈夫与他喜欢的怀表合葬。孟灵己以教学为主,讲课之余对学科内容有所体会,自娱自乐。参加国际数学会议也是在教学分会场报告。探亲出国,见到亲朋好友,向严慧书要回空难部分损毁的怀表,投入大西洋。九十年代后期退休,仍承担教学工作,小说结束时一人对着窗外飞雪。冷若安在五十年代被戴帽,在粱明时的坚持下在保留公职,“控制使用”。六十年代后期下放到有血吸虫的南方,七十年代末返京。八十年代初因不动点理论获奖(这个奖确有其事,北京大学江泽涵和姜伯驹教授获奖)。有机会出国参加会议。九十年代初,因肺癌病逝。两人生儿子孟弥。初中毕业 “上山下乡”,误喝了苎麻水毒发身亡。孟灵己之父孟樾,不再担任行政工作。认识到自己需要改造,谨言慎行。在六十年代后期仍受到冲击,被抄家批斗,在进“牛棚”之前病故。担任中学校长的姐夫吴家毂在六十年代后期保护教师而被学生打死,姐姐孟离己走入大山毒花丛中不知所终。留下一个未成年女儿吴睿,被姑母吴家馨带到北京。吴睿后来就读明伦大学生物系,毕业留校,与同事结婚,儿子在悉尼读书,九十年代后期毕业时父母考虑移民去澳洲。她想清楚了,做人除了孟灵己强调的诚实外,还要“争取做人的环境”。弟弟孟合己明伦大学航空系毕业后,与妻子周燕殊分配到东北工厂,因爱提建议和意见,常受批判。在六十年代因拒绝打总工程师耳光,被打断两根肋骨和腿骨,留下跛足残疾。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调到西部,担任飞机强度试验总工程师。积劳成疾,因肝癌去世,留下一子孟璟和一女孟璇。周燕殊带着他们去了姑母所在的德国,在那里受了高等教育。周燕殊母亲徐还教师几乎与孟樾同时病故。孟樾外甥卫葑在五十年代因错误言论下放到云南边境,其妻也是孟樾夫人的外甥女澹台玹和两个孩子澹台小葑和卫小玹随他一起前往。六十年代后期卫葑被招到北京隔离审查,留下绝命书触电自杀身亡,临终前居然自嘲地想到四个字“天打雷霹”。澹台玹带孩子假装跳崖实际逃出国境,后来得到多人帮助特别是年轻时的追求者麦保罗的帮助,辗转到美国与她父母团聚。孟樾夫人的外甥严颖书及其妻子李之薇在外地,受到些冲击,似乎不是很严重。李之薇之弟李之荃在美国经营体育用品,接其父李涟享受天伦之乐,但李涟喜欢教书,仍经常返回台湾。
同事也多有坎坷。当年被暗杀未死而去延安的江昉,被派回明伦大学担任校长,办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为工农服务。五十年代后期因抵制给师生戴帽,被免职并戴帽,他像自己研究的屈原那样,以死明志,只是不是沉江而是奔向呼啸而来的火车。六十年代后期,萧澂受到批斗,在校内劳动改造,服毒自杀。刘仰泽担任了明伦大学校长,在六十年代后期被批斗。六十年代后期,郑惠枌的丈夫赵君徽受到批判,患狂躁型精神病,不久病故。郑惠枌同一家医院巧遇了病情不太严重的钱明经。钱明经忘记了许多事,但渐渐认出了惠枌,两人开始在一起生活,过了段较为安稳的日子。尤甲仁没有提到,只是姚秋尔在菜场出现。
书中不止一处提到清人顾贞观的《金缕曲词二首》,一次是朗诵第一首,而钱明经在精神病院总念叨第二首中的“问人生到此凄凉否?”该词似乎隐含全书的主题,全文抄录如下。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其一
季子平安否?
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
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
记不起,从前杯酒。
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
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
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
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只绝塞,苦寒难受。
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置此札,君怀袖。
其二
我亦飘零久!
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
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野葫芦引·北归记》中的风起青蘋之末,在《接引葫芦》就成了急风暴雨。小说的前大半部的基调就是“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如小说中所谓,时势让有些人变成狼,另一些人变成狗。孟樾为保护外孙免遭毒打,以狗自居,披上狐皮学狗叫,吸引打人者注意力。如鲁迅论《红楼梦》所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小说最后两句,“穿透了雪花,她四处看,一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雪仍在下。”确实有几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意味。小说结尾“终曲”。
再从头
望断天涯路
那野百合深处多少人住。
都曾是顶天立地大丈夫,
折磨得齐齐跪倒在炼炉。
天堂曲搭就了地狱门户,
多呈现窦娥比干真形影,几曾见修成正果准画图?
熬得那头上紧箍儿除。
重整治,旧根基;再校正,新脚步。
好山水,换得了衣食足,
灵魂儿荡悠悠觅归宿。
对一天飞雪理前情,痛煞人这许多生生死死忍回顾。
云在青天
热腾腾家国事,
絮叨叨多少言语。
到如今,阴晴知晓泪如雨,
又几曾打破那葫芦底。
卷定了一甲子间长画轴,收拾起三十三年短秃笔。
先生们请安息,
弟兄姊妹长相忆。
过去的,已成灰;将来的,仍是谜。
纵然是一次次风波平又起,
终难改,云在晴天水流地。
万古春归梦不归,自有那新梦续。
作者宗璞,本名冯钟璞。1928年在北京出生,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被分配至政务院宗教事务处工作。1954年到1957年,先后就职于全国文联研究部和《文艺报》报社,随后下放河北农村。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任评论组组长。1981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室工作,任副研究员,直至1988年退休。除短篇小说和散文外,作者有写知识分子的中篇小说《三生石》、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南渡记(1987)》《东藏记(2001)》《西征记(2009)》《北归记(2019)》)和《接引葫芦(2019)》。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我们”与“我”及其超越—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下):心界》
红尘染尽春衫色—学界小说丛谈之《女招商局长》(学界故事部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