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工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pemail

博文

从《自然》杂志员工罢工说起 精选

已有 3088 次阅读 2024-6-25 19:42 |个人分类:寰球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然》杂志的利润高,员工们——编辑、记者和制作人员要求增加工资,正常。

       作为一个前期刊从业人员,一个曾经的编辑。我只谈论科技期刊(杂志)的编辑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理想包括职业理想和收入理想等。

      单说职业理想,它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是令人上头的。为何有的科技期刊(出版物)编辑改行了?有的跳槽到了文化环境更适合的地方。在谈论 某期刊连续几年有人离岗的原因时,我明确说了,经济因素是次要的,文化环境是主要的。必要的工资收入固然是留住人的因素,较为理想的文化环境,是留人的主要因素。我不知道《自然》的文化环境如何,想当然地认为那里的工资,比我工作过的期刊高若干倍(人力资源环境不一样)。我也承认,对于文化环境的极度不适应,是我离开某刊的主要原因。

      《自然》的罢工应该会有一个令多方认可的结果。但愿它不至于拖期甚至休刊。我看到了,不止一家期刊的拖期,甚至休刊。这样读者也很为难。我曾经订阅了心仪的一种科普期刊,物美价廉,可惜拖期厉害。第二年我就不订阅了。一本月刊,拖期三四个月,还能心安理得?多对不起订户呀。

     接着谈科技期刊、杂志的编辑,他们是不是经常处于一种夹缝中 ,在职业伦理要求精益求精的编辑加工与骨感现实中的不得不粗略加工之间,是不是一种煎熬。熬不住的,可能就崩溃,可能要改行 。

     同样是热爱文字的人,有些人适合于做记者、有的适合于做作家、有的适合于当编辑、有的干策划更合适,工资收入自然是他们考虑的因素,是不是与自己的理想、愿望基本合拍,是更重要的因素。《自然》杂志也罢,其他科技期刊也罢;老牌的也罢,新生的也罢。留住人、拴住心,让从业人员高高兴兴地上班、开开心心地下班,满怀期待地结束一天的工作,是最佳的状态。

     我曾经对一个认识不久的科技期刊编辑说过,我宁愿做作者,也不愿意当编辑。作者单纯地写、投稿,发表,编辑要复杂多了,依据我的现有的脑容量,无法胜任、无法开心。

      有一段时间,我喜欢浏览《自然》的“未来”栏目。但愿,它的未来会更好。它的从业人员感觉会更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55-1439706.html

上一篇:金宝河竹筏
下一篇:愿乘公交车送君还故乡
收藏 IP: 117.133.68.*| 热度|

12 郑永军 宁利中 王涛 高宏 杨正瓴 尤明庆 李学宽 汪运山 晏成和 史晓雷 崔锦华 杨顺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