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jianguo531 聊聊感触、搞点学术、发发牢骚

博文

我的父亲——写在父亲节

已有 522 次阅读 2024-6-18 11:17 |个人分类:往事回顾|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疫情以后,父亲的身体明显不如从前,疫情前还能经常和同事朋友熬夜,喝酒,打牌,现在基本上没有那时的精力了。我们回家,陪他一起打牌他也要事先给我们设定时间点了。。。当然以前母亲因为父亲的童心也伤了不少脑筋,欣慰的是现在父亲的生活规律了不少,是值得高兴的好事。

我的父亲是62年生人,一晃这一代人都退休了。当然对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来说根本就没有退休不退休一说,勤勤恳恳为了生计,为了家里还是要不停的找活干。我有的时候回家闲聊天会问他,你后悔不,当年没有把书认认真真的读下去。他却很坦然,那个时代的农家人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填饱肚子尚且不易,读书跳出龙门,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父亲兄妹八个,妥妥的一个大家庭。在他们那一辈这也属正常。家家户户孩子如小鸡般叽叽喳喳,每天要吃要喝要穿,做父母的所有精力都在为孩子找个安稳的避风港湾而已。再想着过上好日子,为每个孩子的未来谋个好前程,做个好规划,铺个光明大道,实在是不现实。父亲曾经跟讲过,八个兄弟姊妹加上父母一共10口人,平时在家大概有8口人,早饭要煮一大锅稀饭,配上红薯干或者窝窝头,每人一碗,锅里就见底了,想吃第二碗那得看你的效率。那个时代的人都特别的饿,肚里没有什么油,因此男男女女吃的都比较多,饿得又特别快,稍微干点活肚子就要报警,实在是没有办法。

其实父亲在兄妹当中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一直上完了高中,参加了两次高考,可惜一次没考好,一次睡着了(为什么睡着了,我给忘了),高中毕业之后找了个当时大家都觉得很光荣出路——参军。父亲参加的是后勤工程兵之类的兵种。他跟我讲过,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在我国的大江大河上架桥。他说他们的架桥能力很强悍,一天就能在长江上架起供部队通过的浮桥,就是毛主席说的那样: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退伍回来后也跟当时大部分的退伍军人一样,捡起锄头和镰刀重新做农民。由于他在当时属于是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加上当兵的经历,就到了村集体的砖瓦厂做会计,负责给各个生产大队下达用砖指标。那个时候这可是个抢手活,因为砖瓦厂的砖是紧俏的东西,村公社都是想方设法的找到我爸,想要更多一些的用砖指标。这样一个卖方市场下,父亲和母亲(那时候也是刚结婚)过了几年逍遥的快活生活。听母亲讲,那时候天天都有人请我爸吃饭,听说那个时候的稀罕货,什么王八,鹌鹑蛋,鸡鱼肉蛋都不在话下,没少吃。我妈也跟着占了不少的光。那时候正是怀着我的时候,按理说这样的营养水平我应该身体底子不错才对,但现实是我跟我兄弟比,身体还是瘦弱了不少。这个时候我们家还买个全生产队第一台黑白电视(我还记得是红色的,14寸的)。据我爸说,那时候每到晚上到我们家看电视的人犹如看电影一样,不能说人山人海,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样子。我上初中那会,我爸还买了全生产队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虽然当时家里的条件已经大不如从前,但可以看出我爸内心深处追求时尚的心还是有的。

后来,村集体的砖瓦厂倒闭,父亲又到县城的灯泡厂做销售。那时候我大概已经有三岁这个样子了。有一次,我记得父亲母亲两人在厨房做饭忙的不可开交,突然发现酱油没有了,就让我到附近去打瓶酱油回来。我一脸朦就出去了,记得不知道走了多久也没有发现卖酱油的,心里暗暗想着下一个路口再没有我就回去。可惜,差点没有后来。要不是我爸的同事发现了在路上拿着酱油瓶的我,估计我就丢了。回去他们大吵了一架,估计是为自己心里的担心和后怕找个出口,我这个现在也做父亲的人是能深刻体会得到的。灯泡厂的效益也是不好的,所以我记得没几年我们一家就回到了村里的老家,开始了普普通通的农家生活。我的父亲也开始不断地摸索着自己的方向和未来:去上海打过工、贩卖过水果,倒卖过牛羊下水,卖过蔬菜,做过保险,倒腾过磨面房,给人弄过粉碎机,卖过鱼,养过鸡鸭鹅羊,蹬过三轮车,开过饭店,做过泥瓦匠,还干过不少短期杂工。这些工作最后的结果显然都没有成功,用我妈的话说,你爸360行,行行都干过行行都不行。唯一对后人有影响的就是他可以给后来人提供避坑的经验。我父亲说他是村里第一批到上海闯荡的人,干过保安,待过饭店,还倒卖过蔬菜什么的,但是由于担心母亲一人在家受不了家里家外的繁杂且沉重的事情就回来了。我记得那时候我刚会写一些字,母亲还教我给在上海的父亲写过一封信,他还收到了,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封信。

后来,父亲在家里亲戚的帮带下干起了收贩粮食的买卖,那已经是我五年级的暑假了。赊账买了农用三轮车(三蹦子),带着我,我们就开始走家串户的收粮食道路。白天收粮食,晚上去收购点贩卖,赚取差价。这样算是一个稳定的,收入相当可观,能够养活一家人的营生。我记得从那时候起,父亲母亲的吵架就少了,微笑多了,父亲也突然有点主事人的感觉了。为了家,他每天忙忙碌碌,也很少去打麻将赌钱了。这个营生对我们孩子来说也是莫大的幸运:从此以后,母亲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家里一边织着网,一边看着我们的学习,也才会有我的今天。而只能在外打工的人们,只能将孩子放到爷爷奶奶身边到外地去打工,孩子的学习也就全然不能兼顾,这其实耽误了孩子的后半生。但这也不能对在外忙碌的父母埋怨什么的。后来,我们家也跟着村里的大潮流盖起了平房,通上了电话。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送我到县城的高中继续我的学习,也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父亲是个极富童心的人,喜欢玩。特别是打麻将赌钱,他说他年青的时候可以打麻将不睡觉,没有钱就赌其他的小零碎(好像这个还真有遗传,我记得我初中那时候也特别爱赌钱,没钱就赌纸。上了高中才戒掉这个毛病。)。有人要是请他出去吃喝玩乐,父亲那是真的开心,可能是小的时候穷的真怕了。父亲也是个严厉人,他当过兵,对孩子的管教还是非常严厉的。他不允许我们睡懒觉,只要到点就要起来。我记得那一年我大四考研,报了考研辅导班,白天上课,晚上刷题很累。辅导班结束的时候我就回家休息几天。躺在床上连续看了5天的电视,父亲看不惯,恁是将我赶回了学校。我还记得,我上幼儿园的时候需要认识1-10的数字。由于我第一次接触这个,很是费劲。他就在家里的房门上用粉笔写上这10个数,不会就打手。让我一直很后怕,其实后来我才明白,我不是不识数,是我压根不认识那些符号,今天记明天忘那种,脑部发育还没有到那个位置。哎,算是白挨打了。现在也是觉得那时候的父亲特别严厉,都躲着他。其实,他和母亲在孩子教育这一块还是有一些手段的,比如在我考上大学那时候,他就让我自己揣着学费去学校报道。他们为什么敢,是因为在我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就让我自己去学校排队交学费,算是轻车熟路了。这对我的自我独立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上了研究生之后父亲基本上就没有再管过我的学习和生活。他告诉我,以后的路就要靠你自己去摸索了,我和你妈已经没有能力给你什么指导和帮助了。有了少年时候的独立性,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其实我并没有感到孤单和无助,早就形成的独立性让我在面对任何的事情时都能冷静的面对。一转眼,父亲已经过了60岁,他对我和弟都很满意。古人说60耳顺,其实,这个时候的他才算是真正的跟上了人生的节奏和步伐,对儿女少生气,多倾听,不干涉,多支持。对自己也做到了养身体,相互扶持,这就是老年人的样子。

父亲节祝父亲和母亲喜乐常相伴,安康永相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9327-1438669.html

上一篇:大学课堂已经没有下滑的空间了
收藏 IP: 183.208.252.*| 热度|

4 杨卫东 张学文 檀成龙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0: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