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前的2次指导建议 精选

已有 5022 次阅读 2024-6-2 11:53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1次为技术为主的指导意见,第2次为答辩前的指导意见或建议。

 

1次:给某同学的指导意见

参考以下意见或建议进一步完善:

1、补充完整封面信息。

2、把正文的标题修改为数字型,如第一章改为“1”,第一章第一节改为“1.1”,其他章节以此类推,注意数字后面和文字间保留1个或2个空格(全文统一)。

3、所有公式,使用公式编辑器重新编辑,不能直接输入文本。

4P23每天净提煤时间应与规范要求一致,由此引起相关计算的改变,要重新计算。

5、表2.10与表2.9内容相同,修改或删除表2.10。表2.11及相关论述中缺少参数k的取值,表格中信息表述不规范。

6、第三章第二节的标题与内容不对应。开拓方案按照井筒形式+水平数量+上下山形式+大巷形式(教材P27214-8)的模式进一步总结凝练,如:方案一:斜井二水平上山及上下山分煤层大巷开拓。

7、进一步增加对表3.5内容的分析文字。

8P42技术比较部分,分几个点来比较,比如(1)工业广场的比较 2)运输的比较(3)通风的比较(4)工期的比较……从每个比较中找到相对较好的方案,最终汇总分析选择一个方案。

9P46采区划分两张图的底图最好一致,目前的方案主井部分、采区煤柱部分不一致。另外,三个方案应该都在已经选择的开拓方案里布置,目前采区划分的背景开拓方案不一致。

10P54井底车场部分增加详细的论证,参考相关规程或教材第十七章。

11P57表格缺少井巷硐的宽度、高度等信息。

124.1.3采掘接替配示意图。

13、仔细论证采区上部车场是否为甩车场,如何甩?采区中部车场、采区下部车场类似,仔细论证运煤线路和辅助运输方案。

14、没有特殊原因,一般现在的上山都是煤层上山,对于上山的选择,要审慎论证。

154.2.2主要设备选型,增加必要的论证。正文中如果不用表格来表示参数,就要按照论述的方式表述。

164.2.3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一、同时生产工作面个数及参数标题与内容不对应。图中的符号表示不符合国标要求,应参考《煤炭矿井制图标准》(GB/T 50593-2010)或《煤矿采矿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GB/T 38110-2019》,把相应设备的符号绘制在平面图中,并在平面图中列出主要设备表。

17、表4.7采区主要巷道断面特征表,主要论述采区相关巷道,目前还列出了非采区巷道。

185.1.1煤炭运输方式,运输大巷用矿车就显得很鸡肋,因为其他部分都选了胶带输送机。修改“5.1.2”标题。

19“6.2.1矿井通风系统详细论述具体的通风路线。

20、第七章 矿井灾害防治,每个小节增加最新进展及参考文献。

21、第八章内容太少,要么增加,要么合并到其他章节。

22、按要求完善参考文献,目前格式性错误较多。

 

2次:答辩前给小组的指导意见或建议

已经看了几个同学的草稿,格式方面有较大进步。

请认真对照以下意见或建议逐条修改,你会有巨大进步!

特别注意,对我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要举一反三的修改,而不是看到一处就只修改一处:

1、工作面的图要插入到正文中,图里的数据要和正文的论述对应,比如工作面长度、巷道宽度、支架数量、最大最小控顶距等等。

2、人员配备表要放入正文,并辅以文字说明。

3、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要插入到正文中,并辅以文字说明。

4、井底车场如果论证了具体线路长度,要把设计过程放进正文。

5、参考文献引用了多条的,比如第2到第7条,一般直接标[2~7](上标)。注意,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里,单词和单词、单词和标点之间要有一个空格以示区分不同单词或标点。

6、目录当中,删掉论文题目、诚信责任书、中英文摘要,只保留第一章到附录的内容。

7、从正文第一页开始,页码是阿拉伯数字1。正文的文字都首行缩进2个字符,表格里面的文字不缩进2个字符。

8、正文当中,没有特殊原因不留空格。除了学校要求的每一章前面空一行以外,一般正文中没有空行。

9、公式编号只编一次,而且是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编号,后面再次使用的时候,同一个公式就不编号了,而是直接引用、计算。比如公式(2-1),到了第四章又要用,就直接说“根据公式(2-1),采区相应的参数分别为……,故而有:”,就直接带入数据计算就行了,不会再编一个公式(4-1)。

10、有些同学做完了采区、通风以后,只有额外的一章,要把开学初你做调研的部分,尽可能做成一章,此外再做一章其他的(除经济技术表那章以外),这样工作量才算基本符合要求。

11、致谢当中,建议要表达出这几个意思【注意不要用我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些意思】:

①指导教师考虑到我们的学业基础,对设计的资料进行了简化和修改,一方面要感谢老师的细心周到,另一方面要表示出尽管这样还是感觉设计有难度甚至是难度很大。但是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毕业前的一次训练,是非常有意义的;

②因为毕业设计时间有限、个人能力有限,初步设计还应该设计什么什么内容(写具体自己没做的内容,全部内容可参考寒假时候的任务分工),但是我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没做,希望未来,可以对这几个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

③完成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要把这个观点丰富、具体起来,因为这个学期你一定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让我深知学无止境。感谢评阅专家、答辩委员会等的意见和建议,感谢参考文献作者对本领域的贡献。未来,我将以谦逊好学的态度,在工作、学习中继续不断丰富自己,争取成为更好的自己!

 

备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自媒体转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00925-1436580.html

上一篇: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
下一篇:对本科毕业答辩的一些建议
收藏 IP: 117.188.0.*| 热度|

9 宁利中 褚海亮 郑永军 王从彦 杨正瓴 曾英杰 张红光 崔锦华 guest1189312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