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的评价体系总是让人跟不上趟,教学和科研都要出奇的硬。教学搞得再好,没有科研,照样过不下去;科研做的再好,教学不达标,课时量不符规定,还是混不清楚。不过,科研做的好的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把大把的钞票落入腰包。当然,这个好处花落谁家,大家一定清楚。占据各种资源,手握各种权利的德高望重的栋梁之才是真正的赢家。他们可以什么不做,但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如数到位。君不见,高校贫富差距与日俱增,而我们的考核政策,正在助纣为虐。
刚入道不久的新人,如果没有大树,还是比较惨烈的。课时量是不符合实际的高,但就是没有课上;科研任务也不小,什么基金,什么文章。。。但就是没平台。说来好笑,据说是学校的科研仪器,但不知怎么就成了私人的了。在别人悠闲度过假期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既累又苦地好不容易在野外采了点样。可找个放样品的地方,都还得托关系,找熟人。试想想,测试不就成了登天工程?
我一直在想,身居要职,坐享高津贴者,为什么考核时和出入茅庐的新面孔一个水平?考核,无非是让大家更多地贡献于学校的发展。可在金字塔式的贫富差距之下,一刀切的考核指标,不知是否会实现伟大的共同进步的高校梦?
人都说人的黄金时间不在青年,就在中年,可我们的考核恰恰颠覆了这一真理,各种考核指标总是倾斜于功成名就的人,各种资源也是不断输入到他们手中。其实,谁都知道,一所高校并不是靠几个所谓的能人撑起来的。充其量,他们只是让高校更熠熠生辉罢了,但不到通吃一切,给其他人不留活路的份上吧。
我不反对考核,相反,我非常支持考核,因为合理的考核有助于公平。但我并不赞同目前这种被扭曲的考核——更有助于塔尖拔高的考核。要知道,因考核不合格而被扣去的哪些钱,装进富翁的腰包和装进乞丐的腰包是不一样的,至少边际效用是不一样的。
哎,八字真言:大学老师真不容易!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7: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