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q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dqiao

博文

爱情如星火燎原,婚姻似灶台炊烟——《宿命》第十章节选

已有 460 次阅读 2025-8-9 08:4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最近我以笔名逻楫在豆瓣阅读上连续发布了我的长篇小说《宿命》,这一段是第十章的一部分,略作修改后发表在这里。希望大家喜欢。

爱情如星火燎原,婚姻似灶台炊烟

半夏回了自己的房间,掏出了书包里的东西,突然发现一个纸鹤,打开一看,是班长王凯旋给她写的情书。

 亲爱的半夏:

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

我们俩相识于5年前,那时我们都还是懵懂少年。初中的时候,我就对你心生好感,但是我那个时候不知道这是爱情!我在学习上一直以你为榜样和追赶的目标,生怕学习成绩比不上你。初中毕业以后,当我听说你选择了我们县一中,我也毫不犹豫地也选择了县一中作为我继续深造的地方。尽管我父母很希望我能够去市一中读书,但是为了能和你继续当同窗,我还是说服了他们,来到了县一中。

我每天最早一个来到教室,就是为了能够在你踏进教室的那一刻看到你!我发现,我现在根本离不开你,梦里也经常梦见你。

我知道,我们班还有好几个男生也喜欢你,但是大家都不敢表白。今天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不想让其他同学在我前面表白,把我的心里话告诉你。

我将永远护着你,给你当夏天的雨伞,遮风挡雨防日晒。

我将永远喜欢你,给你做牛做马拉大车,走遍天涯心连心。

我将永远爱你,每天与你一起看花开花落,每天和你一起诗情画意。

亲爱的半夏,虽然我没有征得你的同意,但是我还是想一辈子都这样称呼你。盼望回复!

默默喜欢你的凯旋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场面的半夏,突然感到有些头晕,心跳加速,脸颊发烫。她攥着纸条跑到厨房,递给正在做饭的王翠兰。王翠兰擦了擦手,戴上老花镜仔细读完,眼角泛起笑意:“我们半夏长大了,都有男孩子喜欢了!”

王翠兰认识这个常来家里向舒耕德请教问题的王凯旋,他的父母在县机关工作,家境不错。但从现实考虑,她担心早恋会影响两个孩子的前途——高考在即,未来大学可能天各一方,这样的感情太难维系。

关掉炉火,王翠兰拉着半夏坐到沙发上:“你觉得王凯旋怎么样?”半夏低头摆弄衣角:“他...人挺好的,是我们班长,学习也好。”听到这青涩的回答,王翠兰决定把利害说透。

“你现在已经18岁了,按理说谈感情也很正常。但高考后,将来在哪里上大学还存在着变数,如果将来是异地恋...”王翠兰顿了顿,“很多大学恋情都败给距离,毕业季往往就是分手季。”

沉默了片刻,半夏突然抬头,眼神清澈:“老师妈妈,我保证高中不谈恋爱!周一我就告诉王凯旋,如果他是认真的,等考上大学再说。”王翠兰听了这个结果后,觉得这样处理很好。估计不会对两个年轻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就点头同意了。

很快舒老师也回来了,一家三口坐在饭桌旁。王翠兰就将王凯旋给半夏写情书的事情以及半夏的决定大致讲了一下。舒耕德说:“找对象最好是找一个互相都喜欢的,这样两个人都幸福,就像你的老师阿姨和我一样。我们俩一辈子虽然经常拌嘴,但是互相关心,我感觉很幸福,你老师妈妈也应该感觉不差。”

“其次,要找一个他喜欢你更多一些的,这样你的感觉就会很好。最好不要找一个你喜欢的,但是人家不喜欢你的。这样的话,你将来会感觉很痛苦的。”

舒耕德最后说:“婚姻就好像抽盲盒一样,可能会幸福,也可能是痛苦的!”

王翠兰接过话头说:“其实找对象,可能谁都一样,怎么都会过一辈子。你看解放以前,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遇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是凭运气的。但是即使是没有谈过恋爱,两个人结婚以后,有的家庭就很幸福,有的人感觉就很不舒服。即使是现在自由恋爱了,结婚以后过不下去的也大有人在!”

舒耕德接着说:“爱情可能是偶然的,你遇到一个什么样的爱人可能是随机发生的事情,靠得是缘分,但是能不能看上眼,有没有眼缘却是必然的。互相之间不喜欢,就不可能成为夫妻。另外一方面,幸福是要经营的,家庭、或者婚姻是需要维护的!结婚以后两个人只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就一定会幸福一辈子的!”

饭后几个人对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幸福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这是王翠兰和舒耕德与姒半夏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有关爱情、婚姻和家庭的讨论和交流。王翠兰和舒耕德不是恋爱专家,其实世界上应该没有恋爱专家,那些谈了很多恋爱的人,可能最终也不一定会找到自己的爱情和幸福,他们可能一直在寻找最好的爱人,但是却错过了那个可以带给他/她终生幸福的伴侣。

今天看来,王翠兰和舒耕德的很多观点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强调了情感基础的重要性 (互相喜欢),并以他们自身为例,说明互相喜欢、互相关心是幸福的基础,即使有争吵也能维系家庭的幸福和稳定,甚至有的夫妻吵架就是他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还对‌情感的投入度的进行了考量,提出“他喜欢你更多一些”这样的观点‌。这个观点虽然传统但很现实,点出了单方面付出可能带来的痛苦。另外他们提出了“婚姻有时候就像抽盲盒”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婚姻结果的未知性和运气成分,无论是包办婚姻还是自由恋爱,幸福与否都存在很大的偶然性(运气),失败的概率都不低。他们的观点更具历史和社会视角,也更强调了“过日子”的普遍性,‌强调了婚姻的普遍性与“适应性” (可能谁都一样),指出古往今来,无论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包办,婚姻形式虽有不同,但本质上夫妻都可能会过下去。尤其是“婚姻需要经营”的核心观点,穿越了择偶阶段的具体讨论,直指长久幸福的关键,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

‌但是爱情和婚姻甚至家庭都是复杂的,绝对不可能借鉴其他人的幸福。他们的这次讨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一个从未涉及感情生活的18岁少女来说,姒半夏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王翠兰和舒耕德的部分观点隐含了情感关系的功利化视角(如追求“被爱”的安全感)。‌‌过分强调了婚姻的偶然性和宿命感(抽盲盒论)。‌‌存在一定程度的“忍耐论”和“凑合过日子”的倾向,可能低估了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追求。‌‌某些关键论断,如“不喜欢不可能结婚”、“只要考虑对方就一定幸福”显得过于绝对化和理想化,忽略了现实中婚姻的复杂性和可能遇到的重大挑战。‌‌对历史现象如包办婚姻和现代婚姻现象离婚率高的解读存在片面性。特别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选择伴侣一定要被爱更多一些,可能对以后的姒半夏影响更大了一些。

还有就是王翠兰和舒耕德结婚时候的年代正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那个时候,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比较小,对精神的追求比较高,看中的是个人人品和个人的奋斗。他们白手起家,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了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图画。所以王翠兰和舒耕德根本就没有谈到物质生活实际上也是家庭幸福的一个保障。还有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门当户对这样的世俗观念,王翠兰和舒耕德也没有提及。不是他们不想提,而是在当时的语境下没有时间提。

更重要的是,王翠兰和舒耕德都是1966年的高中毕业生,两个人同时又都成为了民办教师。两个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同,个人的经历相似,这就造成了两个人在一起有共同的话题和语言。但是这一点儿,王翠兰和舒耕德都忽视了。

当然、王翠兰和舒耕德绝对没有想到他们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和姒半夏讨论爱情、婚姻和家庭的问题了。假如他们若再有机会在姒半夏的恋爱过程中能够予以正确指导的话,半夏的爱情婚姻,将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我们的这个故事也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了。

云卷云舒对此评价道:

爱情如星火燎原,需命运之风助燃;

婚姻似灶台炊烟,凭包容之心续燃。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948-1497021.html

上一篇:德国的博士帽
收藏 IP: 59.48.215.*| 热度|

2 郑永军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0 0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