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尚达翔先生(修订本)

已有 1859 次阅读 2024-10-1 21:48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的本科论文《阅微草堂笔记刍论》稿    

     我于1978年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1982年毕业。按照学校规定的培养计划,本科的第四学年要撰写毕业论文。我自拟的论文题目是《〈阅微草堂笔记〉芻论》。这个研究对象属于清代文学的范围,所以教研室分配教明清段的尚达翔老师做我的论文指导教师。

      《阅微草堂笔记》在乾隆年间与《聊斋志异》和《红楼梦》鼎足而立,后来在读书界的地位下降。五四以后,尤其解放后,它的评价远不能与那两部超级名著比肩。这既与其自身的文学价值有关,也关乎时代的风气与政治取向。我读本科时,学界关于这部书几乎没什么研究论著。大三时,我买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校点本《阅微草堂笔记》,研读再三,觉得可以做一个拓荒者。

      由于各种原因,我的这篇本科论文没写到位,后来也没正式发表。前一段偶然发现它的初稿竟保留了下来,很觉珍视。想写点什么,找不到切入点。科学网上有一位喻博主谈到是否记得自己的本科老师一事,给我提了个醒,于是决定写这篇博文。

      前面提到的我的本科毕业论文初稿首页上有尚老师的批语:“写的不错,惜字迹潦草,殊难辨认”,共十三个字。尚老师对我的其他指导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曾到他家中谈过一次话。他当时住在郑州大学校内的南单干楼(是一栋筒子楼),居处局促,谈话时间不很长,他所说的与我所想大略相近。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指导。

       我硕士毕业后,回到母校工作,与尚老师成了同事,日常言谈话语间,我能感觉到尚老师对我的关心超出其他人。我们师生之间性格差别太大,加之其他原因,平时来往不多。我博士毕业到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工作以后,回母校看望过他。当时他已经退休,除了还搞点研究外,竟然参加了一个电视剧本创作大赛,得了一等奖,获奖金五千元(这在1995年左右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但未投拍。尚老师把剧本改成小说《家庭变奏曲》,出版后送给我三、四本,希望能帮助推介。我虽然找了些关系,但最终没帮上什么忙。

   我的硕士导师华锺彦先生和和博士导师杨公骥先生都值得学生拿出来炫耀,我有多篇文章忆及两位先生。尚老师没带过研究生,没见有什么学生写文章谈他,其实他的学术出身显赫,自己也学有所长。尚老师与人交往少,不谈自己往事。从别的途径我知道他是我国文科方面的第一届(似乎也是唯一的一届)副博士研究生,导师是近代学术名家冯沅君教授。冯沅君教授是南阳人,和我是老乡,其兄是冯友兰先生(写到这里,上网搜了一下,她的另一个兄长冯景兰是地质学家)。她和丈夫陆侃如教授都是一级教授。冯沅君教授青年时期曾名满京华,后留学欧洲(1935年博士,巴黎大学)。她著作颇丰,因为名气太大,这里就不一一缕述了。    

       尚老师是老河南大学毕业,起初在河南商丘教中学,1954年又考入山东大学攻读副博士学位(学习苏联制度的学制)。从给我们年级的授课来看,尚老师从他的老师那儿学到了真东西。上文学史课,《桃花扇》他重点讲《余韵》,其不同凡俗可知。我到北京广播学院工作,不让我教本行先秦两汉,而让教元明清文学。我努力备课。曾在回郑探家时到尚老师府上请教《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尚老师不烦举诸说,只是说据高鹗行年,他根本没有时间写《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语点破(现在专家大多承认这一事实)。尚老师对高鹗有专门研究,著有《高鹗诗选注》(似乎是这个书名),回答这类问题举重若轻。

       因为各种原因,尚老师到退休为止,只是副教授。郑州大学中文系长期由一位没什么水平的张姓学阀主政,气氛不好,是一个重要原因。后来,尚老师住的筒子楼拆迁,我远在北京,不知他乔迁之所,近年没有来往,执弟子礼不周,应该反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453527.html

上一篇:一张校庆照片的解析
下一篇:八十年代的研究生质量
收藏 IP: 106.39.91.*| 热度|

18 王从彦 尤明庆 王涛 宁利中 郑永军 刘全慧 郭战胜 钟炳 崔锦华 张晓良 武夷山 杨正瓴 刘跃 朱爱军 孙颉 刘炜 边家珍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