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一张校庆照片的解析

已有 5593 次阅读 2024-9-28 14:05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我和高鑫教授在校园中——龙晓农摄,2024年9月25日

           

        今年,2024年,是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9月25日的中传学者文库丛书发行仪式及座谈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座谈会上,我见到了一同与会的电视学院资深教授高鑫老师。高老师于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1978年考取陈荒煤先生的第一届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他于1981年到北京广播学院工作,直至退休。我1994年到北京广播学院工作后,即闻知他的大名,知道他是广播电视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几次近距离接触,更感到他是一个善良、热诚、纯朴的人,是一个执著于艺术实践与学术探索的学者。

     说高老师是一个善良、热诚、纯朴的人,出于我的亲身体验。二十多年前,有人向我咨询报考电视专业研究生的情况,我因之到高老师家中请教。高老师当时正在替北京电视台审评某栏目,看到我,马上放下工作,详细为我解答,还送给我两本参考资料。2003年,我被学校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得以到小汤山参加当年的学校秋季工作会议。高老师在会上听说我被聘为博士生导师,非常高兴,晚餐后,他和两位朋友一起陪我散步、聊天,长达一个多小时。其间,一再向我表达祝贺之意。我和高老师平常接触并不多,他对我的同情与理解,让我终生不忘。在座谈会上,看到他乘轮椅而来,我主动送他离会。上传照片系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的龙晓农馆长发来,不知道是哪一位热心校友的摄影作品。下面对照片稍作分析。

     这张照片拍摄于校园西部,背景可分为三个层次。远景建筑是前几年新建的48号教学楼,中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原燃料化学工业部(后拆分为化工部与煤炭部)的老楼,近景是大约修建于七十年代末的七号学生宿舍楼。七号楼前,正对着镜头的是一棵我们学校标志性的白杨树(我们的校歌即名为《年青的白杨》,校友叶延滨作词,刘天礼作曲)。照片的这个背景显示了我们学校发展历程的一个侧面。

      照片是摄影者抓拍的,富于动感。拍摄时,我们正行走在树荫下。一缕阳光恰恰照射到高老师的面部,将他沉稳、坚毅的面容清晰地呈现出来。同时,我则低头关注着高老师,因为树荫的关系,面部呈低调,加之高老师的浅色裤子和衬衣,与我们两人的深色上衣一起,使整个画面构成鲜明的色调对比。照片的构图与光线处理巧妙得当,不愧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校友之作!

      照片中,高老师的轮椅左右两侧各行走着一位女性。左侧着蓝灰色服装的一位,目光朝向高老师,她是学院派来,在校庆活动中照顾高老师的青年教师。右侧另一位身穿浅色风衣者,左臂挎电脑包、右肩背大包,可能是会议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偶然入镜的路人。她们出现的位置和情态,使画面的构图均衡而富于活力,还为读图者增加了情感内涵解析的材料。

      这张照片,就构图的人物关系表达而言,主角无疑是高鑫老师,而我的形象则不太清晰,但它对我也具有重要意义。收到照片后,我曾转发给朋友,并加以如下说明:高鑫教授多年前曾经帮助过我,我不忘帮助过我的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453055.html


下一篇:二月二的“咸食”
收藏 IP: 223.72.87.*| 热度|

21 武夷山 张晓良 刘全慧 王从彦 宁利中 郑永军 姚伟 尤明庆 郭战胜 高宏 谢力 崔锦华 杨正瓴 边家珍 王涛 朱爱军 刘跃 刘炜 马鸣 xtn guest9001501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7 1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