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几位同事 (ref.)的留言和私信,尤其是来自护理学领域的。我完全能够理解。我也当然清楚这一场讨论意味着什么,甚至都有考虑过是否有必要进行这一场讨论。我们不要护短,错了就是错了。这些问题/错误,如果不是我们自己指出的话,那就等读者/同行们来指出,早晚的事。如果是后者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1)该文里的一些错误/问题,包括潜在的后果,我不止一次指出/提醒过,见聊天记录。
(2)由于各种原因(这个方法本身与医学社会学的关系如此密切+其它原因),我本来就对护理学的文章特别敏感。更不要说,来自中国的医科大学/医学院/医院的文章撤稿率在过去的10年里远超其它国家(Van Noorden, 2025)(见图)。
(3)有关王春凤等人的英文文章(Wang et al., 2025),目前的讨论算是相当温和的。该文里还有其它问题(我暂时不谈),还不算见刊前被我指出来的问题(后来有改进)。这些问题当然是普遍性的,几乎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因为大家都是这么做的。
(4)所有的讨论不是这几天才冒出来的。一路上都在讨论这些乱象/错误/问题,从2024年年底到现在。
以下是我和王春凤之间的【部分】微信沟通内容(由远到近):
王(2024年10月21日):
……我也在写一篇英文的小论文……
费(2024年12月10日):
写完后让我看一下,为了避免差错
王(2024年12月10日):
好的,费老师,后面肯定免不了麻烦您的,投英文我会更谨慎
费(2024年12月10日):
一定要非常谨慎。所有人都盯着这里看。
王(2024年12月11日):
费老师,XX跟我沟通了XXXX的问题哈,我可能没有很严肃地对待这个事情……这件事也给我自己提了个醒,不能掉以轻心。
费(2024年12月11日):
……我感觉怪怪的。还有,我一直很在意,甚至在英文文章里也提学术不端的事,所以我们自己要做到无可挑剔。所有人都盯着我们看,任何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
费(2024年12月12日):
以后你的博士论文公开后,大家肯定会和期刊文章对上号的
费(2025年1月9日):
昨天我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还没细读。昨天看下来的感受就是,1)和用其它方法写的研究几乎没有区别,2)范畴+2/3段原话这一方式太单一,原话只是资料的一部分而已,3)要和博士论文里的内容一致,有心人士(如果真的想找出什么问题的话)会把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对照地读的,4)呈现更多具体的研究细节。
王(2025年3月23日):
好的,群里的反馈我都看到了,我感觉很难在一篇期刊论文(最多7000字,很多期刊限制4500字)里呈现整个研究过程,所以附件放了很多,正文中描述也不够详细。英文写作我会再改一下,确实借用了翻译软件。文献回顾和录音我会再解释一下。
费(2025年4月5日):
你要投你自己决定,但是致谢里不要提我就行。
你也看到了讨论如此之激烈。不要拿论文开玩笑
王(2025年4月5日)
好的,谢谢费老师,我自己会再认真修改一下,个人能力有限,我自知不能完全达到您的写作要求,但您前期提的建议我都有充分考虑和补充
王(2025年6月3日):
费老师,我最近在修改英文论文,受到您最近持续分享的一些事件的影响,我又重新把原著拿出来核对了,因为之前写学位论文是把原著中的观点翻译成了中文,现在写英文又要回到原著中去找观点的原始出处,虽然这个过程确实很耗费时间和精力。我尽力保证涉及扎根理论方法的观点/做法不会出错。知道您最近很忙,所以也没敢麻烦您。
我有个疑问还是想请教下您,引用原著的观点是不是必须要一字不差,还是说我们可以进行转述,只要保持原著中观点的核心要素不变就行。但这样也不好把握,不敢确定会不会误解了原著的观点,然后转述可能会有偏差。所以,保险的做法是不是要原封不动地引用?
费(2025年6月3日):
看你直接引用还是转述。如果前者,就是要一字不差。后者的话,是你的概括
费(2025年8月3日):
@王春凤 我今天才看到你的这篇见刊后的英文文章。看到这些地方 我非常不满意,这样的解释违背了经典扎根理论的做法。我们一定要非常非常谨慎,否则整项研究就会被推翻。另外,文中有一些中式英语的地方。
王(2025年8月3日):
谢谢费老师的提示,很抱歉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达到您的要求,按照我目前的认知能力和英文写作水平,我确实只能写到这一步,关于一些用词不当,绝非有意为之,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可以那样表达。我肯定做不到像费老师那样中英文切换自如,但我确实尽力了[冷汗]
费(2025年8月3日):
语言是一方面,涉及这一方法的解释上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偏差。观点之争如此激烈,所谓其它版本完全可以把这些方法上的错误当作攻击这一阵营的借口。
费(2025年8月4日):
@王春凤 我不得不把你移出群。如果我没有这么做的话,其他人可能会认为在这个方法上我们是可以接受这些乱象的。不要抱任何侥幸心理,以为读者/同行不会发现。当你在电脑上打““During the selective coding stage, the researcher encoded based on the core “managing uncertainty” category and searched associated conditions and consequences [27]. ”这几个字的时候,你是有知觉的。有关选择性编码,期刊论文里的解释不能和你的学位论文里的相关解释自相矛盾。读者/同行会质疑,到底要相信哪一个?什么叫“searched associated conditions and consequences”?这和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要把英语当作挡箭牌。
费(2025年8月5日):
不可能在同一项研究里,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式上的解释(中英文)。因此,我会放弃王春凤(2024)的博士论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18 0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