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我们为什么会衰老? 精选

已有 8924 次阅读 2010-6-29 13:01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免疫系统, 神经系统, 衰老免疫学, 生理功能巨系统, 内分泌系统

对于信仰等政治问题,想必表达的太粗糙,缺乏水准,不幸连自己也是这样看的,难怪没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不过,也只是想提出问题而已,相信有相当一大批社会学家正在研究这些问题。

看来还得重回科学问题.。

上午刚刚体检完,基本正常,轮到俺查哪一项都是快进快出,心中不免有些得意。没事就好,健康最值得庆幸了。对于我们这些快进入衰老年龄的“准老人”,一年一度的体检可不敢错过呢。

前几天与一个退休老师电话聊天,自然健康是主要话题,这位老师总觉得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哪儿都不舒服,还老忘事儿,感叹自己老了。我问,那您吃饭睡觉还都好吗,她说很能吃,也很能睡,我说那可能没大问题,主要还是心里压力比较大吧。俺觉得人只要一进一出一倒三件事没问题,身体大致应该没大问题,不过是自然衰老的表现。

对每个人来说,衰老都是不可避免的。衰老不仅表现在五脏六腑这些器官功能的衰退,也同样表现在神经系统的功能上,而且都与免疫有关。相信在我们的身体里,存在一个看不见的巨大的生理功能网络系统,时刻反映着我们衰老的进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会有所下降,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明显变迟缓。据估计,我们的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40岁时减少20%,70岁时减少30%,这就是说,衰老也意味着神经系统的衰退。不仅如此,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明显下降,出现调节上的紊乱。最明显的是生殖器官的退化,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在身体上会感到精力不济,容易疲劳且不易恢复,甚至会出现性格、情绪上的变化,怪不得这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老啦,不中用了”。

说到这里,人们可能会问,衰老主要是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调节的,怎么会与免疫系统有关呢,难道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有什么功能上的内在联系吗?

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基础免疫学的研究进展,衰老免疫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积累的大量资料显示,免疫系统确实参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同时,神经系统的内分泌系统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这样,就揭示出,在我们的身体内存在三个最重要的生理功能调节系统,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调节,共同维持机体的稳定。

可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调节,靠什么对上话呢?

同计算机网络一样,三大系统之间的确应该存在看不见的信息传递网络。信息传递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机体靠信息传递对外界环境刺激做出快速敏感的反应。比如,当我们的眼晴发现一个危险的信号,它立即就会引起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做出如何反应的判断,相应的肌肉就会得到准备运动的信号,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增加,等等。这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都是“危险物”这个信号源,通过我们的眼睛在身体内将这个信号处理、放大、传递的结果。

 近年,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神经系统除了通过生物电的方式传递信息,还可以通过释放神经介质,即信息分子来传递信息。身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间,都可以通过信息分子来传递信息。

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的信息分子,激素是内分泌系统的信息分子,而细胞因子则是免疫系统的信息分子。这三个系统的信息分子,通过各自的方式接受其它两个系统的信息,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调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它大大深化了对机体稳态机制的认识,也为科学家从免疫与衰老的角度研究衰老医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信息分子形成了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和细胞之间进行“对话”的分子语言,它们担当起跨系统传递信息的使者,构成体内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精细地调节着机体的生理功能。

随着三大系统各自功能的减弱,相互调节也逐渐失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去平衡,衰老就不可避免了。不过还好,这个过程相对比较缓慢,明显的衰老表征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才会出现,以致我们在生命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可能感觉不到这个变化。

以上的理论只是从一个侧面提示了衰老的原因,相信衰老的生理机制相当复杂,从目前生命科学发展的水平来看,关于衰老的问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尽管抗衰防老是人类永衡的话题,即使有一天我们真的完全揭开了衰老的奥秘,我们还会发现,衰老是一个铁定的规律,任何人都无力抗拒衰老过程的发生。只有正确认识衰老,积极应对衰老了。

看来,活1200岁没戏了,长生不老更是永恒的梦想了。唯有享受快乐生活的每一天。

当然,相信存在各种抗衰老的办法,哪位博主有高招可以给大家支一下啊。

本文编选自谢蜀生、吕秀齐、龙振洲等编撰《捍卫生命长城》(解读生命丛书),北京少儿出版社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38991-339775.html

上一篇:潘多拉魔盒,信仰,理想
下一篇:他们把“青春”交给“广阔天地”
收藏 IP: .*| 热度|

15 梁进 孙学军 张焱 丁甜 刘钢 吕喆 张天翼 郭桅 鲍海飞 唐常杰 夏凤金 王丙杰 shihuashishu taipan lsh600

发表评论 评论 (2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