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学术传承的内涵 精选

已有 6365 次阅读 2025-8-30 05:44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对学术传承内涵的理解

王德华

在第十八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上,我以中国动物生态学历史上的“库加金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班”为例,强调学术传承的重要性。再说几句我对学术传承的理解。

学术传承的内涵包含很多方面。很可喜的是,在这次会议上很多年轻学者的报告中,都有学术传承的内容,有的强调了研究团队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体系的传承,有的强调了学术思想和科研平台的传承等。

我们知道学术精神、学术传统、优良学风,以及科研领域和方向等方面的传承、建设和发展,对于一个集体,一个单位的学术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科研需要积累,科学问题需要逐渐深入,技术手段需要不断更新,研究领域需要聚焦和拓展。所以,科研平台、科研基地、科研系统的建设、更新和持续也是很重要的(传承内容)。

所以,学术传承既有师徒关系的传承,广义一点就是一个单位(学校、学院、研究院所等)的学术精神、学术传统、学科发展体系的传承。

从我自己的经历看,我的硕士导师和博后合作导师王祖望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在青藏高原首先开展高原哺乳动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测定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能量代谢特征和能量收支的季节变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生逐步建立了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这个领域。我的博士导师孙儒泳院士20世纪50年代留学莫斯科大学,是科班的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生毕业,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逐步建立了动物生态学和生理生态学学科领域(北京师范大学的生态学学科至今也是我国生态学教育最好的单位之一)。我博士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做博士后,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动物研究所工作,建立了动物能量与生理生态学研究组(后改名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与研究生们一起发展了这个学科领域,有不少毕业生现在已经是我国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的研究骨干了。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我的两位导师在我学术成长路上的重要性,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精神、为人处世,处处时时都在影响着我,逐渐体会学术传承对一个研究团队、一个研究单位在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性。

当今一些单位的优势学科(领域)的消失和萎缩、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滑坡、人才队伍的不足和断层、科研平台的缺失等,很大程度上是管理人员(包括科研人员)忽视了学术传承的重要性造成的。如大家都知道的、很明显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近些年来不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人才的时候,多数是以CNS或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为选拔水准的,很少考虑引进的人才在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的作用。

学术传承不容易,重建也不容易,丢弃很简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1757-1499658.html

上一篇:大学新生开学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自我管理
下一篇:如何开始新的科研工作?
收藏 IP: 222.129.7.*| 热度|

21 郑永军 孙颉 郭战胜 冯兆东 贾玉玺 许培扬 王涛 汪运山 唐小卿 史晓雷 池德龙 杨正瓴 王启云 王安良 张坤 陈志勇 张红光 孔玲 周忠浩 吕健 Yuangj19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2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