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锁门那个老师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iawmaxwell

博文

批判性民族志:方法、伦理和展演(译文节选·5)

已有 290 次阅读 2025-4-11 10:12 |个人分类:研究方法|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特别声明,本系列翻译节选没有经过原作者D. Soyini Madison教授和Sage Pubilication的允许,

因此仅供学习使用,一切分享和商业行为与本人无关。

研究设计

"田野准入"是质性研究中的核心议题。学界对"进入研究场域"所面临的挑战已有大量探讨。作为质性研究者,你必须思考如何以恰当、合乎伦理且有效的方式进入对话者的生活领域。在筹备田野工作时,通常建议首先完成研究设计方案——这份计划书将系统规划你期望通过田野工作流程与方法实现的各项研究目标。

研究设计方案包含若干关键要素,但请注意:在研究初始阶段(实际进入田野之前),你无需对所有要素都做出精确详尽的规划——某些要素的考量可以比其他更为充分。研究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你系统规划即将开展的田野工作,从而提升研究的聚焦性、方向性、信心度与目的性。

研究设计方案应包含以下要素:

  1. 研究问题/核心议题的重述

  2. 研究方法描述,包括:       a) 作为协同参与者或参与观察者的数据收集方法       b) 访谈的类型、形式及技巧       c) 田野日志与数据记录技术       d) 数据编码流程       e) 数据分析与阐释的理论框架

  3. 伦理规范说明:通过保护对话者的权利、利益、隐私与情感,将其福祉置于首位;并在关键阶段(包括最终报告)向参与者反馈研究成果

  4. 研究对象群体描述,涵盖:       a) 地理区位       b) 对话者特征       c) 社会规范与规则       d) 重要历史文化背景       e) 对关键信息提供者或协同参与者的预期

  5. 时间规划框架,包括:       a) 进入田野时段       b) 数据收集/协同实践周期       c) 撤离田野/公开呈现时段       d) 编码分析阶段       e) 完成书面报告/在本土场域进行公开呈现的期限

需要特别说明:研究设计方案中存在未决问题完全合理,某些问题甚至无需预先确定答案。该方案本质是研究项目的起点、路线图或规划指南,其核心价值在于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引。

 

研究说明

需谨记:研究设计方案的核心受众是研究者本人,而通俗研究说明则服务于你即将接触的对话者群体。这份说明旨在帮助对方理解你的身份、研究内容及其参与角色。与研究设计方案不同,通俗说明需提供相对明确且预先确定的具体信息——但需注意,这些内容本质上源自研究设计方案,其中多项要点已在方案中阐明。更重要的是,通俗说明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研究核心群体解释项目全貌:他们享有知情权,而你负有解释自身介入其生活的责任。

通俗研究说明应包含以下内容:

• 研究者身份 说明你的学术背景、所属机构或项目资助方,必要时可提供与文化背景、族裔身份或个人经历相关的关键信息。

• 研究目的与方法 解释:

  1. 为何选择该研究场域?进入对话者生活领域的动机是什么?

  2. 具体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手段(可引用研究设计方案)

  3. 预期研究成果及其对社会变革的潜在贡献

• 成果处置方案 明确告知:

  1. 田野资料最终呈现形式(专著、展演、政策报告、教学材料等)

  2. 成果发布渠道与目标受众

• 参与者遴选机制 描述接触研究对象的途径,例如:

  • 通过关键信息人或社区联络人引荐

  • 依托相关机构/社交网络协助

  • 采用"滚雪球抽样"或"熟人链"方式

  • 在教堂、社交集会、社区活动等场所进行自然接触

• 潜在收益与风险 坦诚说明:

  1. 研究可能为参与者或社群带来的积极影响

  2. 研究介入可能引发的负面后果及相应防范措施      (伦理章节将对此进行更详细例证)

• 保密承诺 逐步阐释:

  1. 如何处理涉及姓名、地点、事件记录等敏感信息

  2. 确保数据对公众、其他参与者及学术同仁保密的具体方案      (伦理章节将提供具体操作范例)

• 会面频率与时长 协商确定:

  1. 访谈/观察的预计次数与单次时长

  2. 兼顾研究需求与参与者便利性的弹性安排

• 记录授权程序 在充分说明研究意图、成果用途及潜在影响后,以非侵入性方式提出记录请求。具体包括:

  • 笔记/录音/摄影/录像等记录方式

  • 特别强调对音像记录的单独授权

  • 对录像存疑的参与者,可提前数日进行非正式接触以建立信任

  • 初次录像建议采用小组访谈形式,通过群体互动缓解个体紧张感

与研究设计方案相同,研究说明仅作为指导框架。需注意:每种研究情境都具有特殊性,应根据具体项目需求灵活调整说明内容。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83214-1481523.html

上一篇:批判性民族志:方法、伦理和展演(译文节选·4)
下一篇:批判性民族志:方法、伦理和展演(译文节选·6)
收藏 IP: 113.95.20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5-1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