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度 Scilit 科学文献数据库高被引学者榜单正式揭晓!这份基于 2015 年至 2024 年十年间高被引论文评选的榜单,再次聚焦全球顶尖学者的科研影响力。今年,共有 7949 位学者凭借杰出成果跻身榜单,其中青年高被引学者 (学术生涯 ≤ 10 年) 的表现尤为亮眼——他们不仅延续了去年的崛起势头,更在多个前沿领域展现出改写科研格局的潜力,中国青年学者以 70 人的绝对优势领跑,持续改写全球科研格局。
01 评价标准:延续严谨,细节升级
本年度评选延续 Scilit 核心标准:以 2015-2024 年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 (领域内前 1% 引用量的文章) 为核心数据,继续严格剔除被撤回文章及存在学术不端、自引率超 12.24% (与去年持平)、并剔除近三年无发文的学者,确保榜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025 年,我们进一步优化了评选机制:
扩大入选规模:根据学者建议,相较 2023、2024 年,入选名单总数有所提升;
机构归属更精准:采用 ROR (Research Organization Registry) 数据库的 parent 机构匹配,更真实地反映跨机构合作学者的归属,这一改进使得机构排名与往期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更好地体现了各机构的实际研究实力和合作网络;
学科划分更清晰:依照学者发文占比最高的领域确定学科归属;
积分规则保持稳定:20 人及以下作者均计 1 分,超 20 人则仅 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积分,以保障科研成果的公平归属。
* 高被引论文指同一发表年份和领域内引用量排名前 1% 的文章,统计数据每季度更新,确保时效性与准确性。
02 榜单概况:中国稳居第二,青年力量持续突围
全球规模:覆盖 83 个国家、1801 家机构、285 个学科,总入选学者 7949 位;
青年学者占比:学术生涯 ≤ 10 年的青年学者共 250 位,占比稳定在 3%,成为科研创新的关键力量;
中国表现:高被引学者 1364 位,占比 17%,全球排名第二;青年高被引学者 70 位,占全球青年学者总量 28%,连续两年保持全球第一。
03 榜单亮点:多维度解析科研新态势
国家分布:中美主导,亚洲新兴力量崛起
全球高被引学者中,美国以 26% 占比居首,中国 17% 紧随其后,两国合计占比超 43%,持续主导全球科研话语权。
青年高被引学者层面呈现“中国领跑、多极增长”态势:中国以 70 位入选者的数量领先,远超美国 (50 位) 和英国 (25 位);中国、俄罗斯、约旦三国青年学者数量较 2024 年同比增长 15%,印证全球科研力量从“欧美中心”向多极化扩散的趋势。
机构竞争:加州系霸榜,中国科学院稳居全球前三
全球机构分布呈现多元化格局:美国以 36 家机构位居榜首,中国 20 家机构紧随其后,英国 12 家,澳大利亚 10 家,德国和加拿大各占 4 席,展现全球科研力量的广泛分布。
中国机构表现亮眼:中国科学院以 145 位入选者稳居全球科研机构第三,清华大学以 67 位入选者位列第十一,展现中国顶尖科研平台的持续产出能力。
学科趋势:传统与新兴并进,交叉研究成主流
领域分化: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电化学等学科仍占主导,而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机视觉与图形学等领域成为青年学者突围的“主战场”;
中国优势:在电化学、纳米颗粒领域,中国学者持续保持高产出与高影响力;
交叉特征:跨学科研究占比达 64.38%—— 双学科交叉占 41.77%,三学科及以上交叉占 22.61%,单一学科研究仅占 35.62%,印证科研创新越来越依赖领域融合。
如何查询完整榜单?
想精准查找某学科、某机构的入选学者?您可以: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 Scilit 榜单专题页,按“学科 / 国家 / 机构”分类筛选:
https://www.scilit.com/scholars/top-cited-scholars
彩蛋:Scilit为每一位上榜的学者准备了证书,大家可以到Scilit下载。
若查询中遇到问题,可通过官方邮箱 support@scilit.com、官方推特 @Scilit_或领英“Scilit”账号咨询,我们会及时为你解答。
从青年学者的崛起,到中国科研的进阶,再到交叉领域的突破,2025 年的全球科研格局正在被重新定义。未来,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些“科研领路人”,共同见证更多改变世界的学术成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1 0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