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Nanomaterials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庞维强博士等创建特刊——“先进纳米材料与含能应用:实验与模拟”

已有 719 次阅读 2025-3-17 16:56 |个人分类:特刊征稿|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近年来,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创新推动了纳米含能材料 (如固体燃料、燃烧催化剂、金属颗粒、铝热剂和复合含能材料等) 在开发、燃烧、点火和应用方面的显著进展。纳米含能材料因其高生成热、高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和高能量密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化学推进中。尽管这些材料具有极高的热释放速率和可调控的燃烧速率,但在工业应用中实现高能量输出和高燃烧效率仍面临巨大挑战。为此,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技术以克服这些难题,并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以探索纳米含能材料制备、燃烧和应用中的物理化学过程。特别是在火箭推进中,纳米含能材料的开发为未来火箭燃料、推进剂、炸药和烟火剂的制造提供了重要支持。

Nanomaterials 特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庞维强博士,阿尔及利亚军事理工学院Djalal Trache教授和香港城市大学张开黎教授创建特刊“Advanced Nanomaterials and Energetic Applicatio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先进纳米材料与含能应用:实验与模拟)”。本特刊旨在汇集纳米含能材料 (如纳米金属燃料、燃烧催化剂、含能复合材料、氧化剂和铝热剂等) 在模拟、点火和燃烧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其在化学推进中的含能应用技术。特刊还聚焦于新型高科技纳米含能材料的设计与研究,包括金属燃料、氧化剂、燃烧催化剂、铝热剂及其他添加剂在固体、液体、凝胶、固液混合和电控推进系统中的应用。尽管纳米含能材料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其发展速度仍受限于安全性、稳定性、成本等因素。我们欢迎关于实验与模拟研究的原创论文、综述等投稿,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特刊关键词包括但不限于:纳米含能材料;纳米金属燃料;纳米技术、纳米含能复合物;纳米催化剂;纳米铝热剂;固体火箭推进剂;热分析;燃烧;分子动力学模拟。

            

稿件类型:原创型研究论文、综述

            

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6月30日

          

客座编辑

庞维强 博士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现任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含能材料、推进剂及纳米材料在化学推进中的应用研究。庞博士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了纳米含能材料在火箭推进中的应用,为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领域:复合含能材料;纳米含能材料 (nEMs);微米含能材料 (mEMs);点火;燃烧;热分解;爆燃与爆轰;含能配方。

              

Djalal Trache 教授

阿尔及利亚军事理工学院

阿尔及利亚军事理工学院杰出教授,专注于固体火箭推进领域的研究。他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学术和实践经验,致力于开发高效、安全的推进系统,为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Trache博士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合作,推动了全球固体推进剂技术的进步。

研究领域:生物基材料;纳米纤维素;纳米材料;表征;分析方法;热分析;动力学;先进材料;纳米含能材料;推进剂;含能材料;多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与纳米复合材料。

            

张开黎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杰出教授。他专注于含能材料、纳米技术和热科学领域的研究,尤其在微纳米尺度传热、能量转换与存储以及先进材料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他的研究为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和芯片级含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和技术突破。张教授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论文,并担任多个知名期刊的编委。他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致力于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全球性挑战贡献力量。

研究领域:芯片级含能技术;含能材料;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能源;热科学。

了解特刊更多信息:https://www.mdpi.com/si/220706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nanomaterials

              

Nanomaterials 期刊介绍

主编:Eugenia Valsami-Jones,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UK

期刊主题涵盖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薄膜、涂层、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量子点、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技术 (合成、表征、模拟等) 以及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生物医药、能源、环境、电子信息等) 等。

2023 Impact Factor:4.4

2023 CiteScore:8.5

Time to First Decision:14.1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1.9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77980.html

上一篇:Biosensors:浙江大学卢妍利博士和天津大学陈泽涛博士创建特刊——用于生化监测的便携式和可穿戴传感系统的进展
下一篇:MDPI与ResearchGate扩展合作关系
收藏 IP: 61.242.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7 13: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