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华英汇教授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王鹤教授,最新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刊《运动医学与健康科学(英文)》(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上发表题为 “Higher BMI might increase risk of ankle–foot sprain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的论文。
本研究通过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对超重相关身体指标与足踝扭伤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索,发现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体脂率(BFP)等超重相关指标与足踝扭伤事件发生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该研究为超重及足踝扭伤之间的因果关联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强调了维持正常体重对在足踝扭伤预防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
足踝扭伤,俗称“崴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超过1/3的初次足踝扭伤患者会出现一系列残留症状,如打软腿、主观不稳感、反复扭伤等,使患者难以恢复到伤前的生活或运动水平。身体质量指数(BMI)作为足踝扭伤的潜在风险因素之一,历来的研究对与BMI与足踝扭伤间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存在一定争议。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探究BMI及其他超重相关身体指标与足踝扭伤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
研究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获取了来自GIANT Consortium和MRC-IEU公共数据库的BMI及相关身体指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从FinnGen数据库获取了足踝扭伤相关GWAS数据作为结局指标,各指标数据来源的样本量均有20万人到40万人。
随后,根据工具变量的三大核心假设:相关性假设、独立性假设及排他性假设对工具变量进行筛选(图1),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对筛选出的工具变量与结局之间进行因果关联分析。
图1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的核心工具变量假设
结果显示,BMI、BFP、腰围、臀围均与足踝扭伤发生间存在正向因果关联,而在腰臀比与经BMI矫正过的腰围、臀围、腰臀比中没有发现显著关联(图2、图3)。在BMI、BFP中均没有发现反向因果效应。并且在作为对照的手腕扭伤中均没有发现与各超重相关身体指标之间的因果效应。
图2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估计的超重相关指标与足踝扭伤之间的因果关联
图3 超重相关身体指标与足踝扭伤之间的SNP效应散点图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以BMI为代表的超重相关身体指标是可以导致足踝扭伤发生增加的风险因素,强调了维持正常体型对于预防足踝扭伤发生的重要性,为预防足踝扭伤及其后遗症提供了证据支持。
本文的第一作者为顾希成、薛啸傲,通讯作者为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王鹤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华英汇教授。
原文文献:
Xicheng Gu, Xiao’ao Xue, Yi Li, Ziyi Chen, He Wang, Yinghui Hua. Higher BMI might increase risk of ankle–foot sprain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J]. Sports Medicine and Health Science, 2025, In Press.
https://doi.org/10.1016/j.smhs.2025.01.00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1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