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7)
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第21章的译文(7)
前记: 目前国际上关于狂犬病研究最权威最全面的大型学术专著是《狂犬病的科学基础和管控(RABIES: SCIENTIFIC BASI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MANAGEMENT)》,简称《狂犬病(RABIES)》。该书最新版(第4版)已于2020年5月面世。该书共有22章,其中第21章是《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Strategie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dog-mediated human rabies by 2030) 》。现将此章的内容全文翻译成中文供参考。
第21章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7)
Strategie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dog-mediated human rabies by 2030(7)
21.5 监测与监督(续)
21.5.1 疫苗接种活动的监测
在许多疾病干预活动中,大规模疫苗接种对于控制和 / 或消除疾病至关重要。然而,由于信息和数据收集系统不完善,往往缺乏从基层(社区、诊所、卫生工作者等)到中央系统(通常为国家层面)的及时数据流动。因此,国家层面的报告和统计依赖质量不佳的数据来制定决策(Murray et al., 2003)。第二个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负责开展这些活动的社区工作者(以狂犬病为例,即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mass dog vaccination,MDV))可能会故意夸大数据和成果,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的工资或报酬可能基于成果导向 / 激励导向机制(Murray et al., 2003)。此外,多项疾病干预活动表明,基于接种剂量来计算疫苗接种覆盖率存在固有缺陷,因为往往会出现覆盖率超过 100% 的结果(Alavian et al., 2009; Luman, Cairns, Perry, Dietz, & Gittelman, 2007; Zuber, Yameogo, Yameogo, & Otten, 2003)。如果没有广泛且准确的活动监测,数据也可能被严重少报,例如在一次流感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中,分发了 1.24 亿剂疫苗,但仅报告有 8100 万人接种了疫苗(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1)。此外,由于数据收集技术不佳,可能会遗漏与目标人群疫苗接种相关的数据,这凸显了高效且有效的实时数据收集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些工具能够管理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中收集的大量数据(McClung et al., 2018)。
有效的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的组织和后勤工作具有挑战性,并且依赖准确及时的数据来(i)确定目标区域;(ii)确定疫苗接种覆盖率;(iii)指导实地团队前往目标区域;以及(iv)识别疫情并做出反应。组织有序、高效的疫苗接种活动比缺乏良好监测的低效活动需要更少的财力和人力资源,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取得成功(Barrett, 2006)。同样,如果实施不当,大规模疫苗接种对疾病控制的影响可能有限(无论使用了多少资源),印度在天花防控以及埃及在禽流感消除和控制工作中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Barrett, 2006; Peyre et al., 2009)。对于麻疹和风疹,可靠且及时的数据 —— 尤其是疫苗接种覆盖率 —— 是捐赠者和资助机构判断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会影响是否继续提供资金的决策,并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疫苗需求(Burton et al., 2009; Fields, Dabbagh, Jain, & Sagar, 2013)。
移动技术通过简化数据收集和分析,同时降低成本(与纸质记录技术相比)并向决策者提供实时监测数据,帮助解决了其中一些挑战(Mtema et al., 2016)。将可靠数据与实时分析和成果相结合,为有效的监测创建了一个更强大、更高效的框架。即使是移动技术的基本应用(如使用 GPS 进行跟踪),也帮助尼日利亚识别出了之前阻碍脊髓灰质炎消除工作的、被严重遗漏的社区,同时还能够跟踪接种人员的表现 —— 确保不太可能出现夸大的数据报告(Touray et al., 2016)。在监测狂犬病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活动方面,各利益相关方已成功利用移动技术和定制开发的技术来解决这些不一致和挑战(Gibson et al., 2018; Global Alliance for Rabies Control, 2019a; 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 2018)。重要的是,这些技术会记录接种的疫苗数量,以及每只接种动物的 GPS 位置和时间日期戳(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其他信息),以便有效监测活动期间疫苗的使用情况。利用这些数据,可以确定接种人员的效率和数据质量控制 —— 这是为脊髓灰质炎防控提出的一项改进措施 —— 并得出更准确的疫苗接种覆盖率(Touray et al., 2016)。如前所述,使用 “已接种疫苗” 的方法来确定接种覆盖率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人口数量(分母)的确定,覆盖率超过 100% 的一个原因是来自该人口区域以外的已接种人员的流入。此外,不准确的人口普查也是一个促成因素。通过使用移动技术,可以改进犬类普查、接种后调查、接种覆盖率和地理分析,从而有助于得出更准确可靠的覆盖率估计和其他相关指标。这些技术还解决了国家卫生项目中与疫苗接种覆盖率有效性相关的常见报告挑战,例如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差、数据存储不佳、分析不足、反馈机制问题以及与指标分母(即人口数量)相关的混淆(Murray et al., 2003)。
在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活动初步实施后,活动监督员能够利用这些技术生成的地图和报告来确定是否需要在任何特定区域开展后续补种活动,以确保达到足够的覆盖率(Gibson et al., 2018; Touray et al., 2016)。通过向社区工作者提供清晰的成果和反馈机制,以及开展更高效的活动,接种人员和监测人员的疲劳 —— 这是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活动中常见的挑战 —— 也可以得到缓解,从而确保未来的维护或后续工作具有可持续性(Averhoff et al., 2001; Conan et al., 2015; Hussain, McGarvey, Shahab, & Fruzzetti, 2012; Morice et al., 2003)。总体而言,数字和移动健康系统在提高活动效率方面似乎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将资源(包括财力和人力)调配到其他领域,改进监测和数据驱动的决策过程,并确保公众和政治层面继续有意愿提高全国覆盖率并实现疾病消除(Averhoff et al., 2001; Morice et al., 2003; Teng, Thomson, Lascher, Raymond, & Ivers, 2014; Vatsalan et al., 2010)。尽管这种技术尚未在狂犬病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证据支持在所有流行国家的消除工作中继续使用并推广这种技术。此类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应成为实现 “30 年零狂犬病” 目标以及最终消除由犬传播的人类狂犬病的所有战略的组成部分。
21.6 结论
尽管消除狂犬病的工具、战略和方法已经存在,但目前在许多流行国家有效实施这些干预措施的进展仍然缓慢。因此,需要大量的国际支持(技术、倡导和组织方面)通过全球战略(如全球战略计划(GSP))来启动变革并形成势头(Goodman, Coleman, & Mills, 1999; Minghui et al., 2018)。然而,这种变革的意愿 —— 尽管通常是通过此类支持启动的 —— 必须植根于国家政府内部,并完全由当地利益相关方主导、指导和推动,以确保消除战略具有可持续性,从而切实有效(Coker et al., 2004)。
我们已经证明,狂犬病防控拥有成功实现 “30 年零狂犬病” 目标所需的所有必要工具,其他疾病干预措施也提供了支持性的历史证据。应该有一个明确且毫不含糊的信息,即由犬传播的人类狂犬病的消除不应受到对野生动物传播媒介担忧的阻碍,因为在全球范围内,99% 的人类狂犬病病例是由犬引起的。虽然有人可能认为,野生动物狂犬病未来可能对未接种疫苗的犬群构成威胁,但只有在犬狂犬病被消除后,确定了这种风险,才能有意义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低收入的犬狂犬病流行国家而言,所讨论的工具有助于实施高效的防控活动,这种活动只需最少的资源,且不会给卫生系统带来太多额外负担。因此,下一步将是通过区域狂犬病网络和其他平台,继续对利益相关方进行这些工具使用方面的教育。继续将狂犬病消除工作列为优先事项时,不仅应将狂犬病视为一种被忽视的人畜共患病,还应将其视为一种在 “同一健康” 原则下能够团结世界各国共同消除的疾病。展望未来,必须争取政治意愿、国际关注和公众支持,以建立国际压力并筹集资源,为其余狂犬病流行国家的防控工作提供便利。
(本章全文完)
相关文章的链接: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https://mp.weixin.qq.com/s/7v3fyBpGaHqHUZbZgPc3fw)
相关博文: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1) 2025-07-22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2) 2025-07-24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3) 2025-07-26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4) 2025-07-28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5) 2025-07-30
2030 年前消除由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的策略(6) 2025-07-3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8-3 2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