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基于Unet网络的空间信道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参数优化方法
郑甜,陈宇杰,程锦,陈兰剑,刘奥,东晨
物理学报, 2025, 74(18):180302
doi: 10.7498/aps.74.20250740
cstr: 32037.14.aps.74.20250740
图1 基于Unet网络的自由空间高斯调制CV-QKD参数优化示意图
同行评价
论文聚焦于空间信道CV-QKD协议参数优化这一关键问题,选题极具现实意义。研究紧密结合低轨卫星与地面站的特点,提出Unet网络参数预测优化方法,创新性突出。通过搭建仿真平台、生成大量训练数据,充分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这不仅为空间信道CV-QKD实验的参数实时优化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也展现了该方案的巨大应用潜力。
编辑推荐
传统光学模型的改进及其在重离子碰撞反应中的应用
梁春恬,孙小军,黄俊曦,杨昊瑜,李小华,蔡崇海
物理学报, 2025, 74(18):182401
doi: 10.7498/aps.74.20250633
cstr: 32037.14.aps.74.20250633
图5 不同入射能量下13C,16O,24Mg和64Zn作为靶核的弹性散射角分布理论与实验比较(实验数据来源: A. T. Rudchik 2011[33],S. Szilner 2006[36],M. Bernas 1980[38],S. Salem-Vasconcelos 1994[48])
同行评价
作者提出的 APOMHI 模型力图在重离子反应情形下对传统球形光学模型进行两方面改进:一是在 Woods–Saxon 势的所有项中对投靶双方采用对等的半径与扩散宽度参数,从而显式地保证势场对称;二是把角动量耦合方案由传统的L-S耦合替代了j-j耦合,以便在弹、靶质量相近时正确处理体系自旋耦合。文章尝试解决现有框架在中等质量重离子上的局限,整体思路值得肯定,是一个优秀的工作。
编辑推荐
多目标多约束优化超冷分子有限转动态取向
于镇洋,洪倩倩,易有根,束传存
物理学报, 2025, 74(18):183102
doi: 10.7498/aps.74.20250684
cstr: 32037.14.aps.74.20250684
图1 脉冲场激发分子转动态调控分子取向模型示意图。下面的蓝色能级表示目标态空间含有M个最低转动态;灰色能级表示非目标态空间包含N个转动态。本文通过使用多目标多约束量子最优控制理论算法寻找优化脉冲场调控目标空间转动态分布,从而获得最优分子取向
同行评价
论文研究了多目标多约束条件下获得最优分子取向的方案。研究了非目标态空间转动态和光场的约束条件对获得优化分子取向度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时频谱研究了主导最优分子取向度的物理机制。相应研究为实验上设计优化的可行性脉冲场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优化控制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基于定向传质驱动的冷凝微液滴群三维指纹片段重构技术
张卫,牛喻樱,刘瑞,赵玉刚
物理学报, 2025, 74(18):184701
doi: 10.7498/aps.74.20250413
cstr: 32037.14.aps.74.20250413
图1 基于冷凝微液滴特征分析的3D指纹重构流程图
同行评价
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凝微滴群的三维指纹片段重构技术,为解决传统三维指纹技术依赖复杂设备、高成本及操作门槛高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分析指纹按压冷表面形成的冷凝微滴群分布,结合扩散传质理论重建指纹三维形貌,实验结果显示重构误差仅为9.3%,显著优于超声波成像法(20%),且具有快速采集(1 s)和低成本的优势。该方法为生物识别领域提供了高信息量、高安全性的三维指纹获取方案,对身份认证、信息安全及防伪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潜力。
编辑推荐
微量Mg及热处理对Al-7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王博,江鸿翔,张丽丽,何杰
物理学报, 2025, 74(18):186403
doi: 10.7498/aps.74.20250776
cstr: 32037.14.aps.74.20250776
图8 不同热处理工艺后的Al-7Si-0.4Mg合金的室温拉伸性能
同行评价
文章以Al-7Si铸造合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热处理的工艺以及少量的Mg元素添加对该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导热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微量Mg元素及热处理工艺对Al-7Si合金的影响规律。该研究为高导热铝硅合金的研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编辑推荐
周期驱动系统中由次近邻跃迁诱导的非厄米拓扑相
包茜茜,郭刚峰,谭磊,刘伍明
物理学报, 2025, 74(18):180301
doi: 10.7498/aps.74.20250599
cstr: 32037.14.aps.74.20250599
图4 (a),(b) t3的相位θ = 0,即eiθ = 1时的拓扑相图;(c),(d) t3的相位θ = π/2时的拓扑相图; (e),(f) 以eiθ和t2为自变量的体系的拓扑相图,其中θ ∈ [−π,π],即eiθ ∈ [−1,1]; (g),(h) 以eiθ和 t3为自变量的体系的拓扑相图。共同参数取值为t1 = 1,γ = 0.2,λ = 1.5,ω = 3。(a),(b) θ = 0;(c),(d) θ = π/2;(e),(f) t3 = 0.5;(g),(h) t3 = 0.3
同行评价
本文通过在含趋肤效应的一维长程SSH链中引入周期驱动的含时跃迁,将非布洛赫能带理论与Floquet系统相结合,系统地研究了长程跃迁与外部周期驱动对系统拓扑性质的共同影响。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静态体系中的零模与周期驱动所诱导的π模可以共存;此外,与静态情况下不同,长程跃迁强度与系统所呈现的大拓扑数之间并非呈现简单的单调关系,而是表现出更为复杂的调控特性。 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新颖性,且聚焦于当前的前沿课题。
编辑推荐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研究β–衰变释放粒子的平均能量数据
魏凯文,尚天帅,田榕赫,杨东,李春娟,陈军,李剑,黄小龙,朱佳丽
物理学报, 2025, 74(18):182901
doi: 10.7498/aps.74.20250655
cstr: 32037.14.aps.74.20250655
同行评价
该文章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研究了核素β- 衰变释放的β 粒子、γ 射线及中微子的平均能量数据,发现神经网络对规律性较强的β 粒子和中微子的能量预测与 实验吻合较好,并预言了难以测量的短寿命核素的粒子能量,对反应堆衰变热的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物理学报》2025年第18期全文链接:
https://wulixb.iphy.ac.cn/custom/2025/1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5 07: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