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XueB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LiXueBao

博文

亮点文章 | 《物理学报》2025年第16期(上)

已有 215 次阅读 2025-10-11 09:47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640 (1).gif640.jpg

封面文章

专题:无序合金的序调控

动力机械循环过程中非晶合金变形特征与年轻化机理研究

安婉莹,梁淑一,张浪渟,KATO Hidemi,乔吉超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6101

doi: 10.7498/aps.74.20250563

cstr: 32037.14.aps.74.20250563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059.jpg

图4 (a)典型蠕变曲线及其对应的拟合曲线;(b) 25 MPa/min条件下非晶合金瞬时应力的高斯分布拟合结果; 拟合弛豫时间的(c)均值、(d)方差

同行评价

本文围绕非晶合金在高温机械循环加载下的变形行为及结构年轻化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结合DMA与DSC实验手段,并基于两相Kelvin模型及连续弛豫谱分析,揭示了黏弹性应变诱导吸热对结构演化的驱动机制。选题具有前沿性,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有一定深度,对理解非晶材料的微观结构调控与力学响应演化具有参考价值。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数据论文

大语言模型在电池科研全流程应用的测评与无机固态电解质综合数据库构建

吴思远,李泓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0701

doi: 10.7498/aps.74.20250572

cstr: 32037.14.aps.74.20250572

本文数据集可在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质科学数据中心查看,网址https://cmpdc.iphy.ac.cn/literature/SSE.html (DOI: https://doi.org/10.57760/sciencedb.j00213.00172)。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121.jpg

图1 本工作主要考核目标(左侧)与设计的实验(右侧)

同行评价

本文给出了主流大模型在电池研究中文献和专利检索、归纳、总结的性能详细测评,并基于测评结果给出了大模型本身的发展建议及使用大模型的建议。本文的研究很有价值,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确实将给科研工作带来深远影响,特别是有助于科研效率的提升。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专题:无序合金的序调控

原子级制造赋能非晶材料趋向性能极限

罗鹏,赵睿,沈来权,孙永昊,曹乘榕,鲁振,孙保安,白海洋,汪卫华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6104

doi: 10.7498/aps.74.20250862

cstr: 32037.14.aps.74.20250862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130.jpg

图10 在Tdep < Tg (bulk)时,表面介导的超稳非晶形成过程示意图,棒状结构示意非球形分子的择优取向,虚线表示Tg(local) = Tdep的位置,薄膜可划分为从上至下4个特征区域,其主要的动力学行为分别为侧向表面扩散、平衡态弛豫、加速老化及动力学冻结的体相状态[25] ([25] Luo P, Fakhraai Z 2023 Annu. Rev. Phys. Chem. 74 361)

同行评价

本文深入探讨了基于表面动力学特性的原子级制造在非晶材料领域的应用,重点分析了超稳非晶材料的结构特征、性能优势及其形成机理。论文逻辑清晰、内容丰富、数据详实,引用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表面动力学梯度、结构稳定性起源和调控方法等方面的论述具有很强的学术深度和前沿性,为非晶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专题:无序合金的序调控

非晶合金在介观尺度下的结构特征:关联原子构型与宏观性能的空间非均匀性

朱凡,周炯,黄煌,温文馨,叶杰宇,严珍珍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6102

doi: 10.7498/aps.74.20250584

cstr: 32037.14.aps.74.20250584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155.jpg

图1 介观空间非均匀性可作为关联非晶合金的原子中短程序与宏观性能的结构特征[18-22] ([18] Zhu F, Nguyen H K, Song S X, et al.  2016 Nat. Commun. 7 11516; [19] Zhu F, Hirata A, Liu P, et al.  2017 Phys. Rev. Lett. 119 215501; [20]  Zhu F, Song S X, Reddy K M,  et al.  2018 Nat. Commun. 9 3965; [21] Luo P, Cao C R, Zhu F,  et al.  2018 Nat. Commun. 9 1389; [22] Zhou J, Yan Z Z, Huang H,  et al.  2025 Phys. Rev. B 111 L220203)

同行评价

非晶合金空间结构非均匀性关系到非晶合金一系列重要行为和性能,如结构弛豫、回春、力学行为和众多功能特性,非晶合金结构非均匀性及其与性能行为间的关系是近年来广为关注的课题,在此情况下总结以往工作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是领域内研究者期盼的一件事。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专题:无序合金的序调控

含硅高熵材料中的有序-无序相变

路辛夷,张勇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6402

doi: 10.7498/aps.74.20250307

cstr: 32037.14.aps.74.20250307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205.jpg

图1 (a)各种合金和HEAs的强度-塑性图以及含Si HEAs的数据; (b)不同的合金元素对HEAs延展性和拉伸强度的影响[6] ([6] Sohrabi M J, Kalhor A, Mirzadeh H,  et al. 2024 Prog. Mater Sci. 144 101295)

同行评价

本文综述了硅基高熵合金的构效关系,从引入硅元素之后HEA的有序化转变出发,探讨了制备HEA的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问题,进而列举了在Si元素掺杂之后,材料的诸多物理化学性质发生的变化,有学术参考价值。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专题:无序合金的序调控

非晶合金熔体中的动力学拓扑相变

秦海蓉,侯翊洁,杨昆,靳灿灿,吕勇军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6403

doi: 10.7498/aps.74.20250513

cstr: 32037.14.aps.74.20250513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233.jpg

同行评价

本文围绕非晶态合金在非晶态转变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展开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分析了CuZr合金熔体在非晶态转变中的微观动力学特征,创新性地从拓扑序的视角揭示了非晶态系统的动力学规律,为理解非晶态转变的物理本质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思路设计合理,数据详实,分析逻辑清晰,结论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专题:量子信息处理

量子秘密共享研究现状与展望

尹华磊,沈建宇,陈诺,陈增兵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0301

doi: 10.7498/aps.74.20250586

cstr: 32037.14.aps.74.20250586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305.jpg

图1 QSS协议的类型

同行评价

本文对量子秘密共享领域二十多年来的理论进展和实验突破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基于不同的技术路线在经典信息和量子信息的秘密共享上做出了清晰的综述,体现出作者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广泛调研,对本领域相关研究人员具有帮助。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专题:量子信息处理

量子多模下的非局域量子纠缠制备研究进展

李涛,王雪琦,解志浩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0302

doi: 10.7498/aps.74.20250589

cstr: 32037.14.aps.74.20250589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314.jpg

图1 (a)受控极化翻转单元示意图;(b) SiV–色心的相关能级图和光学跃迁[73] ([73] Li J, Xie Z, Li Y, Liang Y, Li Z, Li T 2024 Sci. China-Phys. Mech. Astron. 67 220311)

同行评价

论文围绕量子多模下的非局域量子纠缠制备展开研究,主题具有重要的前沿性和研究价值,对未来量子网络的发展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论文详细阐述了多种基于量子多模的非局域量子纠缠制备方案,涵盖了从基础原理到具体应用的多个方面,结构较完整,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原文链接  PDF

编辑推荐

专题:量子信息处理

光子集成的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随机数生成器研究进展

于景春,芦文斌,陈宾,杜永强,谢锋,李蔚,韦克金

物理学报, 2025, 74(16):160304

doi: 10.7498/aps.74.20250791

cstr: 32037.14.aps.74.20250791

微信图片_20251010164337.jpg

图1 集成DV-QKD系统示意图 (a) 基于硅光子平台的“偏振-路径转换”芯片结构示意图[46] ([46] Du Y Q,Zhu X, Hua X, et al. 2023 Chip 2 100039);(b) 基于多像素SPSPD的高速QKD系统架构图[10] ([10] Li W, Zhang L K, Tan H, et al. 2023 Nat. Photonics 17 416);(c) 2.5 GHz集成QKD系统架构图[48] ([48] Sax R, Boaron A, Boso G, et al. 2023 Photon. Res. 11 1007);(d) 混合集成收发芯片的实验装置图[45] ([45] Dolphin J A, Paraïso T K, Du H, et al. 2023 npj Quantum Inf. 9 84)

同行评价

本文系统梳理了基于不同材料平台与架构的光子集成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及集成量子随机数生成器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领域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有望为未来芯片化量子通信技术提供指引。论文研究内容前沿、结构合理,对该领域的从业者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原文链接  PDF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3427348-1505482.html

上一篇:专题征稿 | 柔性电子与智能可穿戴
下一篇:亮点文章 | 《物理学报》2025年第16期(下)
收藏 IP: 159.226.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7 0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