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文章
拓扑选择性非厄米趋肤效应
杨星,刘梦蛟,侯佳浩,李添悦,王漱明
物理学报, 2025, 74(14):144205
doi:10.7498/aps.74.20250526
cstr:32037.14.aps.74.20250526
图1 (a) 系统的紧束缚耦合示意图,红色/黄色为A/B位点,耦合系数为t1,t2,t3,γ,箭头表示具有方向的耦合系数;(b) 系统的实能量分布随t1的变化图;(c) 系统的复能量分布,颜色的变化代表Bloch动量相位(ϕ)的变化;(d) 具有选择性非厄米趋肤效应的模式图,横坐标为位点,纵坐标为实能量,白字标示了耦合参数大小;(e) 无拓扑模式非厄米趋肤效应的模式图,横坐标为位点,纵坐标为实能量,白字标示了耦合参数大小;(f) 具有反方向非厄米趋肤效应的模式图,横坐标为位点,纵坐标为实能量,白字表示了耦合参数大小
同行评价
拓扑态、非厄米拓扑态、非厄米趋肤效应是近几年来凝聚态物理、光学、声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结合亚对称保护拓扑边界态和非厄米趋肤效应,创新性地实现了一种拓扑边界态的局域状态不受非厄米趋肤效应影响的新奇现象。该现象可用于实现拓扑边界态的高效激发。利用光耦合环模型,论文演示了该现象可以在一维和二维系统中实现。
编辑推荐
石墨烯和二维超导体NbSe2层间拖拽效应
李渝豪,朱丽君,张弛,李林,曾长淦
物理学报, 2025, 74(14):147302
doi:10.7498/aps.74.20250361
cstr:32037.14.aps.74.20250361
图1 (a)拖拽测试示意图;(b)器件#1中层间拖拽电阻(Rdrag)和NbSe2层内电阻(RNbSe2)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同行评价
文章系统研究了石墨烯和二维超导体NbSe2层间的拖拽效应,通过构建石墨烯-hBN-NbSe2电双层结构,深入探究了二维半金属和二维超导体之间的层间相互作用。文章首先通过温度依赖性测量,发现当石墨烯作为驱动层时,在NbSe2超导转变温度区间出现显著的正向拖拽响应,而在NbSe2正常金属态时拖拽信号消失。随后通过磁场和栅压调控实验,证实了拖拽响应与NbSe2超导相变直接相关,且信号强度与石墨烯中载流子浓度相关但不依赖于其类型。通过对比空气中解理与氩气环境解理的NbSe2样品,以及不同厚度样品的拖拽响应,作者揭示了超导不均匀性是产生超流拖拽效应的关键条件。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分析严谨,结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编辑推荐
基于深度学习的长波红外介电光栅加速器结构设计
陈鹏博,王少义,张文博,温家星,吴玉迟,赵宗清,王度
物理学报, 2025, 74(14):144101
doi:10.7498/aps.74.20250130
cstr:32037.14.aps.74.20250130
图1 介电光栅加速器设计方案及其持续性加速原理示意图 (a)介电光栅加速器的结构设计及相关参数;(b)介电光栅加速器的持续性加速原理
同行评价
研究首次将深度学习技术(甘道夫模型)引入长波红外介电光栅加速器设计,实现多维参数优化,突破了传统人工调参和单一参数扫描的局限性,方法具有显著的创新性。针对10 μm长波红外波段的结构设计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提出的可调谐独立单元光栅结构解决了远距离加速相位失配问题,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实验结果表明,长波红外结构在束流电流(20.4 fA,同比提升6.9倍)、传输效率(100%)及能量增益(99.5 keV,+19.9%)上优于传统近红外设计,为高净增益加速器的微型化提供了新思路。
仪器与测量
超快太赫兹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王有为,马一航,王嘉毅,汪子权,饶馨予,代明聪,黄滋宇,吴晓君
物理学报, 2025, 74(14):148703
doi:10.7498/aps.74.20250211
cstr:32037.14.aps.74.20250211
图1 样品SRAM的THz散射强度映射及拓扑绝缘体的光泵浦-THz探测响应 (a) THz散射时域波形;(b)同一区域的THz散射强度图;(c)拓扑绝缘体的光泵浦-THz探测时域波形;(d)拓扑绝缘体光激发前THz散射强度图;(e)拓扑绝缘体光激发后散射强度图
同行评价
作者在文章中系统介绍了超快太赫兹(THz)散射型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SNOM)系统的构建、工作原理及其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究中的应用。文章从系统的实验装置入手,详细阐述了其在静态THz时域光谱、光泵浦-THz探测以及激光THz发射光谱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验结果展示了其性能。文章内容丰富,覆盖了THz近场成像技术的前沿进展,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编辑推荐
红外超连续辐射泵浦电光晶体产生的太赫兹辐射
刘雨熙,周宇龙,邵烁婷,尉鹏飞,梁奇锋,王小同,唐桧波,况龙钰,胡广月
物理学报, 2025, 74(14):140701
doi:10.7498/aps.74.20250212
cstr:32037.14.aps.74.20250212
图1 红外超连续辐射泵浦ZnTe晶体产生的太赫兹辐射
同行评价
论文选题在高技术领域有重要意义。作者团队基于严格的实验,观测到了红外超连续光产生的太赫兹辐射,并与普通的飞秒太赫兹产生机制做了清晰的对比,有关实验数据和结果可靠可信。此现象的物理学本质是复杂的光学整流(Optical rectification)现象,作为对比,简单的光学整流方法产生太赫兹已经被广泛应用,比如利用飞秒激光的宽谱带激发ZnTe 和 GaP等电光晶体。 基于论文中的论述,利用如此宽频谱的超连续光产生可观的太赫兹辐射是国际上首次报道,这是该论文的创新之处。 此研究工作中戏剧性的一点是,作者本来设想此类宽谱带超连续光会影响太赫兹辐射的探测,结果在实验中发现,此超连续光竟然可以产生有效的太赫兹辐射,这对作者团队是个意外,对科学研究而言,此意外导致了一项有意义的发现。
编辑推荐
WS2-MoSe2二维平面异质结界面原子结构的积分相位差分衬度成像
蔡尘,孙华聪,李佳蔚,张广宇,白雪冬
物理学报, 2025, 74(14):146801
doi:10.7498/aps.74.20250441
cstr:32037.14.aps.74.20250441
图1 平面异质结的电镜成像与原子模型 (a) WS2-MoSe2的低倍电镜像;(b) 平面异质结的HAADF-STEM像;(c) WS2区域的放大图(图(b)中红框部分);(d) 放大区域的DPC图像;(e) 放大区域的iDPC信号;(f) 放大区域对应的原子模型(红色标记:W原子,蓝色标记:S原子)
同行评价
文章利用球差矫正电镜及分区探头成像数据,通过自行编写积分相位差分衬度( iDPC)算法程序对WS2-MoSe2单层异质结界面进行了原子结构表征,同时成像了W、Se、Mo、S四种原子序数差异较大的原子,确定了异质结界面上的原子位置,发现了几种常见的界面原子构型。该研究结果为单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平面异质结研究提供了精确表征方法,对单原子水平界面构效关系研究有一定意义。
编辑推荐
高能X射线FLASH放射治疗:基于低气压电离室的束流监视器物理及性能
赵继荣,羊奕伟,张毅,王诗岚,冯松
物理学报, 2025, 74(14):148704
doi:10.7498/aps.74.20250258
cstr:32037.14.aps.74.20250258
图1 重复性测量中归一到平均值的Ri
同行评价
本文针对当前XFLASH剂量诊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一种低气压、窄间距电离室的XFLASH放疗束流监视器,克服了传统监视器的非线性效应,实现了对束流分布的在线监测。文章研究内容较为前沿,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0-17 0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