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燧人氏钻木取火的那一刻起,人类文明的发展便与“热能”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热现象的探索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令人遗憾的是,全球约60%的能源都以废热的形式被白白浪费掉。
热能的研究范畴广泛,涉及电子器件、能源、材料、生物等诸多学科领域。而纳米工程的引入,为热物理学科的进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微纳米电子器件以及电池中,过热问题犹如隐藏的“定时炸弹”,直接影响着它们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这已然成为芯片研发、5G通信、量子计算以及电动汽车等国家战略技术领域当下的研究热点。
然而,人类对于纳米尺度以及跨尺度领域中热物理的认知,目前还远远不够深入和全面。物理、工程、材料、电子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无疑将在上述新兴领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考虑到热传导问题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与迫切性,由中国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小组主办,全国热传导研讨会组织委员会成功承办了系列“全国热传导研讨会”。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超过100家科研单位的近400名热传导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交流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展态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基于此系列会议,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 和《物理学报》已于前两年成功组织刊发了“热传导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研究”专题。为推动热传导相关研究领域的更多交流与合作,引领学科发展,三刊今年继续组织本专题,欢迎关注投稿。
客座编辑
李保文 教 授 南方科技大学
徐象繁 教 授 同济大学
杨 诺 教 授 国防科技大学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截稿日期:2025年12月31日
投稿方式:网络投稿
CPL投稿网址:http://cpl.iphy.ac.cn
联系人:翟振
邮箱:zhaiz@iphy.ac.cn
电话:010-82649378
CPB投稿网址:http://cpb.iphy.ac.cn
联系人:王久丽
邮箱:wangjl@iphy.ac.cn
电话:010-82649519
《物理学报》投稿网址:https://wulixb.iphy.ac.cn
联系人:古丽亚
邮箱:guliya@iphy.ac.cn
电话:010-82649863
选择投稿栏目时请选“Heat Conduction and Its Related Interdisciplinary Areas”或“热传导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研究”专题。
投稿要求:
1. 来稿应为原创研究论文或系统性综述,未在其他期刊或会议公开发表。
2. 论文内容应包含清晰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物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
版面费和稿酬:Chinese Physics Letters (CPL)、Chinese Physics B (CPB)和《物理学报》是非盈利期刊,为维持期刊正常运营和发展,会根据标准收取一定版面费,给作者发放稿酬,敬请理解。
客座编辑简介
李保文,南方科技大学材料系/物理系双聘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Academa Europaea)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国际热科学和热工程跨学科期刊Thermo-X 主编。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校区机械工程系和物理系伦尼家族捐赠冠名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终身教授。分别于1985年,1989年和1992年获得南京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和德国奥尔登堡大学博士学位。
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声子学的开拓者,已发表论文400多篇,其中3篇发表在《现代物理评论》(Rev. Mod. Phys),论文引用超过3.5万次,H指数99。曾荣获多项奖项,包括2005年新加坡国家科学奖,2005年国际华人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组织(OCPA)亚洲成就奖,2017年国际声子学会布里渊奖章。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声子热输运的基本理论和测量技术、声子热器件,智能热材料、量子声子学、量子混沌、光声压缩成像、复杂网络等。
徐象繁,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兴趣为微纳尺度热传导与热能转换机理研究,并探索其在集成电路等工程散热领域的应用研究。CPL、CPB、《物理学报》和《物理》青年编委。在 RMP、PRL、CPL等杂志发表 70 多篇论文,SCI 总引用1.4万多次 (Researcher ID : N-7125-2013)。
杨诺,国防科技大学理学院教授。专注于声子学和声子工程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入选斯坦福大学爱思唯尔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访问学者。中国物理学会青年工作小组委员。CPL、CPB、《物理学报》和《物理》青年编委。国际热科学和热工程跨学科期刊 Thermo-X 编委。至2024年9月,发表通讯/第一作者文章逾100篇,8篇ESI高被引论文,H指数4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9-13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